王琴:餐馆经理致富不忘助他人(图)

发布时间:2018-04-30 10:35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8的4月 | 查看:1390次

人物故事:

  1988年5月,在党的改革开放和富民政策的感召下,五琴没有留恋国营企业的铁饭碗,毅然下海,创办经营起了西桥餐厅。如今,三十年过去了,小餐馆西桥餐厅因为饭菜可口,价格合理赢得了顾客的认可,而餐厅老板王琴的人品也和她餐厅的菜品一样让人津津乐道,口口相传,成为大家竞相学习的榜样。

  小女人有大爱心

  2008年的一个下雨天的傍晚,看到一个十七八岁的小伙子在餐厅门口徘徊,王琴赶紧把小伙子叫进餐厅了解情况,小伙自述来找工作,随身带的钱也花完了,没有钱吃饭。王琴赶紧安排员工为小伙做饭炒菜,安顿他吃饱肚子,又给了他二十元钱让他先找个住处,并嘱咐他如果实在找不上工作,就到西桥餐厅来找她。而这样的事情,她做了不止一次。员工们说她:姑妈,救助了那么多没有钱吃饭的人,没有一个后来回到餐厅的,我们餐厅的饭有毒呢。王琴答:“人在最困难的时候,很容易一时兴起,做了不该做的事,一碗饭不值钱,可是可以从心理上给一个走投无路的人很大安慰,也许就是这一碗饭,就改变了他的一生呢,所以,不要在乎给人一碗饭的损失,而要看到给人一份温暖的价值。”

  “餐厅虽小,也是个窗口。一个小餐厅员工的素质,其实折射的也就是负责人的互质,代表的也是本地人的素质。”

  在西桥餐厅,每当有外地顾客时,她总是热心地向客人介绍宁夏本地的风土人情和旅游胜地,从不马虎。每年的“八一”建军节,她都去慰问武警消防官兵。逢年过节,她还不忘去看望福利院的孤寡老人和孩子们,尽自己所能给予他们一份温暖。

  1998年,南方发生特大洪涝灾害,她带头捐款,捐了2000元钱,尽一份绵薄之力。

  2000年5月,西桥餐厅一位刚来不久的员工的父亲发生意外。她寄给该员工母亲1000元生活费,希望能借此使她的母亲重新振作,担负起家庭的重担。2000年夏,《新消息报》发出《救救蓉蓉》的呼唤。蓉蓉是一位身患骨癌的女孩子。得知消息后,王琴与女儿一同去医院看望蓉蓉,并捐款1000元,希望能帮助她重新燃起对生活的信心。2007年,王琴又资助了一位考上大学的山区学生2000元,希望借此鼓励她好好学习,用知识改变命运。

  2008年5月12日,四川发生了8.0级的大地震,它震撼了全世界,也让王琴揪心不已。第二天,她一早就赶到宁夏红十字会,给予灾区同胞捐款10000元。第三天,她又在一个协会捐了3000元。2009年2月,听说塔桥村妇女吴燕萍得了严重的肝病,家里有2个正在上学的孩子,经济条件很差,无钱治病。第二天,她就亲自为吴燕萍送去了1000元钱,希望她鼓起勇气,战胜病魔。2012年,吴燕萍的儿子洪星又身患重病,无奈之下,吴燕萍又想起了曾经帮助过自己的王琴,接到吴燕萍的求助电话后,王琴再一次向这个劫难不断的家庭伸出援手。

  2013年从西藏旅游回家途中,她和家人专门绕道玉树,看望那里灾民,并给一位在地震中失去了五位亲人的藏族妇女西云捐款。抱着王琴,西云泪流满面,用并不太流利的汉语连声说“您真是个活菩萨啊。”

  王琴家所在的湖滨花园内住着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太太,每次出门遇到她去早市买菜,王琴都主动帮老人将菜提回来。可是没有人知道,她自己也是一个60岁的老人了,而且患有严重的疾病。湖滨花园进出大门需要刷卡,每次进出大门,她都会习惯性的回头看一下身后是否跟着老人或者骑车的人,遇到老人,她总是扶着门,耐心等待她们慢慢通过,因为他们年纪大腿脚不利索。骑车的人,多是着急上班或者回家的,上下不方便还浪费时间,而对自己来说这只是举手之劳。不仅她自己这么做,她还教育自己的孙女,从小要做一个会帮别人“扶门”的人。

  餐厅门口有几个擦皮鞋的妇女,一闲下来就嗑瓜子,瓜子皮扔一地,每次看见,王琴都教育她们,这么好的城市,是用来建设和享受的,不是用来糟蹋的,后来,几个妇女再也不扔了,走在街上,看见乱扔垃圾的,她都不忘教育两句。遇有强词夺理的人,她就自己捡起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对方什么是公民的责任。

  每年过年前,清洗单元门、擦拭楼道玻璃、换楼道纱窗的事就由她全包了。看到他那么大的年纪还在为大家服务,楼上以前爱随手乱扔垃圾的小年青们都深受教育,如今,在她家所在的楼道里,争着打扫楼道卫生已成常态。而她的做法被隔壁单元邻居看到后,也开始效仿。

  小商人有大眼界

  2013年1月16,由腾讯微博认证用户徐霞客(国土资源报副社长)在腾讯微博发起“光盘行动”,倡导网友珍惜粮食,加入行动。微博一经发布即得到蔡奇、王郁松等名人和人民日报、国土资源报等媒体的支持,1月22日《新闻联播》报道该活动,号召大家节约粮食、从我做起。事实上,在“光盘行动”在中华大地兴起这前的1988年,开始小餐厅经营的王琴已经带领着他的员工们开启了这一伟大之举。那时,还没有网络的王琴也并不知晓“光盘”一词有一天会火遍全国。她只知道,来多少客人上多少菜,点多了吃不完就浪费了。

  商人多以赚钱为目的,而在西桥餐厅,针对不同阶层顾客的不同情况,王琴都会进行引导点菜消费,并根据人数多少控制点菜数量和饮酒数量,让每位顾客吃的即舒心又不浪费。为了不让顾客多点菜,多喝酒,她有时甚至使出“慢上菜”、“柜台无酒”等办法。有的顾客为此不理解,火气很大,和她吵。她却不急不火,只管赔着笑脸好言解释,可就是不上菜,不出酒。直到顾客为气全无结帐走人。

  “顾客一般都有一个想法,那就是钱是我的,我出钱吃饭,你管我点多点少,喝多喝少呢。可是事后一想,人家老板娘说的还是很有道理的。我们还和别吵,没有道理啊。”老顾客张安说出了很多顾客的心里话。因为在西桥餐厅的吃饭经历,现在,张安已经养成了点菜定量的好习惯。“这绝对不是个简单的面子上的事,而是个意识问题。我很服王大姐,太有眼界了。”

  小餐厅有大责任

  西桥餐厅的员工绝大多数都来自偏远的南部山区和农村。对他们,王琴既要严格按劳动用工制度实行文明管理,签订劳动合同,办理社会养老保险和人身意外医疗保险,而且又从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的角度出发,免费为员工注射乙肝疫苗,还为婚嫁员工购置礼品、嫁妆,给予他们大家庭的温暖。员工们的婚礼,只要她有时间,不管多远,她都尽量参加。因为她觉得这是对员工认真工作和个人价值的一种认可。

  在西桥餐厅工作了十五年了,从一个小姑娘到孩子的妈妈,三进三辞餐厅工作,如今爱兰也由当初一名普通的服务员成了餐厅“高管”。其实高管只是个说词而已,而她更像是王琴家的一个孩子。她说,是王琴姑妈给了她重新生活下去的勇气。

  2008年大年初八,因操作失误,爱兰在工作中致餐厅后厨失火,惊慌失措中被人救出。自感惹下大祸的她不知该如何面对王琴和大家。可让她没有想到的是,得知餐厅失火后的王琴在电话中说的第一句话并非责骂,而是“伤人了没。”赶到餐厅后,听到失火同样已经被吓的不知所措的王琴却搂着她的肩膀安慰她;“没关系,只要人好着就行,正想装修呢,借这个机会放假装修。你不要有心理负担,姑妈还要感谢你这把火呢。”王琴的话让爱兰流下的感激的泪水,她知道,餐厅装修时间不长,这是姑妈怕她心理有负担,从此负重生活而安慰她呢。

  在爱兰的相册里,有120多张照片,全部是和餐厅同事的合影,而唯独在2006年的员工合影里,却没有她的身影。“那年的辞职回家结婚。临走时,姑妈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给我买了一套红色的睡衣和拖鞋,并送了礼金,过年时收到姑妈的短信“今年照全家福,你不在我身边,感觉少了什么”她哭了。年后,她说服家人,再次回到餐厅,希望还能有自己的岗位。再次让她感动的是,姑妈给每个人的相册做为新年礼物,竟然还有她的一份,上面用工整的笔迹写着“赠爱兰”。

  “我已经辞职了,可姑妈还给我留着礼物,这样的好人,上哪里能找到呢?”王琴常常对员工说,人和人之间,虽然分工不同,但人格平等。有许多员工因为结婚或者家里的事情暂时离开了,但是有机会他们仍然回到西桥餐厅要求继续工作。她诚恳地告诉大家:“西桥餐厅就是你们的家,这里的大门永远是朝你们敞开的!”

  在王琴的家里,至今还珍存着几十封员工写给她的信,有些纸张已经发黄,有些已经陈旧到很有些年代了,还有些写信的人,她却并不记得她们的名字了,可是,每隔一段时间,她都会把孩子们写给她的信拿出来再看一看,看着孩子们的信,她的心理是感动的,更多的,是温暖。

  在王琴家里,有一个用了三十多年的花瓷盆,虽然盆里盆面已经掉了瓷,但她一直视若珍宝。每逢清明、七月十五、中元等日子,她专门用这个搪瓷盆烧纸钱,烧完后再用塑料袋将烧完的纸灰等装好扔到垃圾箱,回来后将瓷盆清洗干净下次继续用。她,或许是银川市唯一自带容器烧纸的人吧。

  几年前,她将餐厅交由女儿和女婿继续经营。不在餐厅供职了,可兴庆区人大代表,自治区、银川市、兴庆区三级个私协会副会长之职,每天却让她忙的脚不沾地。她常说:“做人,经济富有不算富,精神富有才算富。”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普通妇女的“富有人生。”也因此被社区称为“宝贝”。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西桥餐厅“以公平揽客,凭整洁取胜”的经营之道,不仅为自己创造了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同时也得到了广大消费者和政府部门的认可。数年来,西桥餐厅多次被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评为“模范纳税户”、“模范个体户”、“先进经营户”、“诚信店”、“制止乱收费重点保护企业”、“六小行业达标户”。王琴个人先后被评为自治区“信德之星”、自治区“巾帼建功”先进个人,银川市“普法依法治理”先进个人,兴庆区“文明商户星”、“巾帼建功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

来源:宁夏文明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