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4-30 07:21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09-07-01 | 查看:1209次
60多年前,父亲在开榨油作坊时突然遇害,因此欠下了一些相邻茶油、现金等价值万元的债务,现在当初的债主大多已过世,这债还用得着还吗?日前,家住上饶县城85岁的老人郑宜栋重回老家黄沙岭乡,给102户债主及后人一共偿还了13100元现金和700余斤茶油。“半个多世纪前借的东西,现在还主动还,真是讲信用啊!”八旬老人主动还债一事在当地传开后,十里八村的老百姓都跷起大拇指,纷纷称赞郑宜栋的诚信之举。欠债还钱天经地义“欠债还钱,那是天经地义的事情。”31日,面对记者的采访,处世低调的郑宜栋老人摆摆手,称这是做人应该有的品德。郑宜栋老人和妻子共生育了七个孩子,1988年在上饶县旭日镇退休后,经济上一直很拮据郑老告诉记者,父亲在当地是开榨油作坊的,因为诚实守信,生意非常好,平时乡邻的菜籽、茶子都放在这里榨。1942年,家里突遭变故,父亲和哥哥被国民党抓壮丁时被无辜杀害了。家里只剩下母亲、17岁的郑宜栋和两个年幼的叔叔。一家人的生活陷入了窘境。为了替死去的丈夫讨回公道,郑宜栋的母亲家里被迫变卖了所有的值钱东西,并且把一些乡邻放在这里的菜籽、茶子都当了,为丈夫和儿子声冤控告。7年后,官司是赢了,却由此债台高筑。“父亲开榨油坊一辈子讲信誉,我一定会帮他还这些钱的。”懂事的郑宜栋在心里暗自下了决心。为还债省吃俭用此后,郑宜栋打短工,做挑夫,起早摸黑地干活。父亲死后留下了一本账本,几年下来,按照账本一结算,才替父亲还清一千多元债务,离那一万元还差得远呢。岁月如梭,解放后,郑宜栋参加了工作,但由于当时是供给制,很多东西都是靠供应的,手上没有几块零用钱,所以就没有多余的钱替父还债。“一条短裤穿了补补了穿,一直穿了20年,都舍不得丢。”郑宜栋上有老下有小,一家人过得紧巴巴的。就这样,转眼到了1989年,还清自己做房欠下债务的郑宜栋,也退休了,子女也相继成家立业了,这时候,郑老可以安心地来完成几十年一直没完成的事了。老人省吃俭用终于攒下了一笔钱,准备回老家了结父亲遗留下的债务,妻子听说后第一个站出来反对。郑宜栋说:“妻子认为,几十年的债,人死债烂,又没有人找要,没必要找这个麻烦。”但是,执着的郑宜栋一意孤行,认为替父还债天经地义,坚决要还这笔帐。
七旬老人上门还债
1996年,郑宜栋老人通过两个叔叔的帮忙,如愿地将父亲帐本上欠下的东西如数拉回了老家,他从玉山县买了700斤的茶油,带上一万多元钱,驱车数十公里赶到黄沙岭,一家一家登门还债。起初,有些乡亲的后人均不肯收,但郑宜栋老人态度坚决,认为这笔债是自己的一块“心病”,非解决不可。最终,乡亲的后人收下钱、茶油,郑宜栋老人也了却了一桩心事。当时已是70多岁的郑宜栋花了9天时间,才挨家跑完这102户人家。今年88岁的杨大妈告诉记者,当初,郑家只借了他们100元钱,是给郑老的父亲买油的,现在郑老还了她300元。“我都不报希望了,也不记得这笔帐了,但他坚持要还。”因为时间太久,很多债主都过世了,郑老就千方百计找到他们的后代,把欠下的钱物送到他们的手上。到了1997年,绝大多数的债务都还清了。年迈郑老两次还债然而,谁也想不到卸掉沉重包袱的愉悦没过多久,到了2008年,郑宜栋老人又添起了心事。原来,解放前的秤是16两(1斤),现在的是10两(1斤)。郑宜栋想想觉得不对头,觉得还少了,于是,他又翻出父亲的老帐本,把102户债务重新换算过,带上油和钱,他再次去老家还债。因为有些债主的后人到外地打工去了,直到今年清明节前后,郑老才还清所有的债务。见年迈的郑宜栋一次又一次地来替父亲还60多年前留下的债务,十里八乡的村民都很感动。村民们纷纷表示:“他的这种行为,让整个社会都很轰动,世上找不到这样的人,不是一般的人做不到的。”郑宜栋却说,原本以为自己事隔几十年后再去替父亲还债,会遭到乡亲们的责骂,没想乡亲们却如此宽容对待他,他很满足。
来源: 江西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