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4-26 12:55 |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07月09日 第 05 版 | 查看:1297次
本报记者 杨俊峰
5月14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开幕式上致辞。图为当日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及周边夜景。
新华社记者 殷刚摄
“这个世界怎么了?人们在杀戮中死亡,你可听见孩子在受伤地哭泣?”
这是一首近几年在美国流行的名叫《where is love》的音乐的歌词。语调轻松,但是充满忧伤。它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今国际社会面临的问题:饥荒、战乱、恐怖主义在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南北差距扩大、国家间发展不均衡在全球范围积蓄矛盾并制造更大规模的两极分化;霸权主义依然存在,公平和正义无处彰显;仇恨也在累积和扩散;而日渐扩大的环境问题更是一点一点地破坏我们的生存空间。每个人都想问,“我们的世界怎么了?”
冷战结束后延续至今的旧有的国际秩序出了问题。在当下问题迭出的世界,人们渴望一种新的国际秩序为世界带来和平繁荣和公平正义。
在2012年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中国正式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为构建新时代下的新型国际秩序,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方案。5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中国在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上勇往直前,从G20到上合会议,中国深度参与全球治理;从“一带一路”到亚投行,中国在积极探索实践。从“环球同此凉热”到 “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一直在努力建设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追求和平的方略
“合作共赢,就是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增进人类共同利益。”
这是中共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表述。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教授王义桅认为:“‘命运共同体’的提法,最开始出现在2011年《中国和平发展白皮书》上,后在十八大报告中隆重推出,虽发轫于20世纪下半叶国际社会‘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等口号,但有很大超越,是全球治理的灵魂。”
2013年3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第一次向世界传递对人类文明走向的中国判断。习近平主席在演讲中说:“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于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中国告诉世界,“要跟上时代前进步伐,就不能身体已进入21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过去,停留在殖民扩张的旧时代里,停留在冷战思维、零和博弈老框框内”。
从国与国的命运共同体,区域内命运共同体,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主席一次次深入阐述中国主张。这一超越民族国家和意识形态的“全球观”,表达了中国追求和平发展的愿望,体现了中国与各国合作共赢的理念,提交出一份思考人类未来的“中国方略”。
谋求共赢的行动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
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中国厅,悬挂着两幅中国绘画作品——《互动的世界》和《共同的家园》。时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评价,这两幅画折射出中国在世界和平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不仅是理念倡导者,更是负责任、有担当的实践者。
在抗击埃博拉病毒的全球性战役里,中国坚定地与非洲兄弟站在一起。“别人因埃博拉走了,中国因埃博拉来了”,改编自利比里亚当地民谣的歌曲《消灭埃博拉》,唱出了浓浓中非友谊。
在也门纷飞的炮火中,中国海军舰艇不仅顺利完成本国撤侨任务,还帮助279名外国公民安全撤离。巴基斯坦参议院国防委员会主席穆沙希德·侯赛因由衷地说:“中国的行动,再次验证了一句谚语:患难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
今年5月14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中国北京开幕,29位外国元首、政府首脑及联合国秘书长、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主席等3位重要国际组织负责人出席高峰论坛,来自130多个国家的约1500名各界贵宾作为正式代表出席论坛。习近平主席在会上向世界郑重发出宣告:“中国愿同世界各国分享发展经验,但不会干涉他国内政,不会输出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更不会强加于人。我们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不会重复地缘博弈的老套路,而将开创合作共赢的新模式;不会形成破坏稳定的小集团,而将建设和谐共存的大家庭。”
5年来,中国努力完善中国—东盟、中阿合作论坛、上海合作组织等合作平台,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中国与冰岛、瑞士、澳大利亚等的自贸谈判多点破冰,为促进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不懈努力。中国积极参与解决朝鲜半岛问题、伊核问题、乌克兰危机、巴以冲突、反恐等热点问题,努力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5年间,中国的努力,世界看得见,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深入人心。今年2月,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第55届会议协商通过“非洲发展新伙伴关系的社会层面”决议,呼吁国际社会本着合作共赢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加强对非洲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被首次写入联合国决议。
改善世界的新秩序
“当今世界充满不确定性,人们对未来既寄予期待又感到困惑。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是整个世界都在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今年1月18日,习近平在联合国总部日内瓦发表了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习主席在演讲中呼吁:“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是各国人民的期待,也是我们这一代政治家应有的担当。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从此,在构建国际社会新秩序上,世界多了一个新的选择。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怎样的秩序蓝图?中国从伙伴关系、安全格局、经济发展、文明交流、生态建设等方面对它做出了诠释。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要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要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要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要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接下来,中国该怎么做?习近平主席指出了明确的方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美好的目标,也是一个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跑才能实现的目标。中国愿同广大成员国、国际组织和机构一道,共同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进程。”
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判断,到“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感言;从“牢固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的号召,到“让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周边国家落地生根”的部署;从“共筑亚太梦想”的呼吁,到“迈向亚洲命运共同体”的方案,5年间,习近平主席对命运共同体的不断阐释,把握人类利益和价值的通约性,在国与国关系中寻找最大公约数。
而中国,也在探索实践中,走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样一条符合自身国情需要,有利于世界和平发展的光明之路。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