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刻准备打仗的特战连长刘珪:战士的强国强军梦(4图)

发布时间:2018-04-21 00:43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3-03-25 | 查看:1870次

刘珪.jpg

他是无所不能的超级勇士——手枪射击,能脚后跟踢枪上膛,从拔枪到射击不到1.2秒,做到枪响靶落;定点跳伞,能从3000米高空准确落到直径1米的圆圈内;远海渗透,能从水下30米的潜艇鱼雷发射管中爬出,出其不意接近攻击目标;熟练掌握20多项特战技能和56种装备操作,创造10公里武装越野、8公里逆水划舟等多项训练纪录。他是刘珪,一个把当兵当事业,把打仗当专业,时刻准备上战场的“80后”特战连长。

从一名大学生成长为“三栖精兵”,广州军区某特战旅连长刘珪一路披荆斩棘,留下串串闪光的足迹。探寻他的成长轨迹,我们不难发现,刘珪前进的每一步,都与他的中国梦强军梦紧密相连;由此生发的使命与担当,使他在“能打仗、打胜仗”的征程上,走得义无反顾,步步精彩。

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高危课目训练中,广州军区某集团军特战旅连长刘珪与战友们在惊心动魄中结下了生死相依的真挚情感,演绎着精彩的传奇故事。 

广州军区某集团军特战旅一连连长刘珪在射击(2013年2月7日摄)。新华社发(林山杰 摄)

  蛇年大年初一,清晨6点钟,一批军人集合在粤东某演训场。

  刘珪全副武装,站在队列前面,部署演训科目,下达作战任务,官兵以战斗的姿态度过新春的第一天。

  “当兵打仗,练兵打仗,时刻准备上战场。”这是战士们的口号,也是刘珪为之奋斗的军人使命。

  1980年出生的刘珪,现任广州军区某特战旅二营一连连长。曾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被授予中国五四青年奖章,还被解放军四总部表彰为爱军精武标兵、全军优秀基层干部、全军优秀指挥军官、全军学习成才先进个人,获广州军区矢志打赢模范连长荣誉称号,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当选党的十八大代表,他的事迹已经在南粤大地广为传颂。

  “心中想打仗,才会练打仗”

  龙年除夕之夜,一连的哨声吹响,“紧急集合”。刘珪掐着秒表,站在操场上,“4分48秒,不错”,刘珪连连点头。半个小时后,哨声又响,这次,两名战士迟到了。队列前面,刘珪神情肃然:“今天是除夕之夜,暂不批评这两名同志,但是,大家要始终绷紧打仗这根弦。”

  熄灯号响过之后,哨声再次响起,人员装备齐齐整整。刘珪终于笑了:“身为军人就应该是这个样子,不讲节假日,不分训练日,只有打仗和准备打仗!”

  2000年10月,就读湖南汽车机械工程学院的刘珪入伍来到海南省军区某步兵旅。2002年,他考入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毕业后来到被誉为“南国利剑”的广州军区某特战旅。

  刘珪所带的连队,是广州军区的标兵连。刘珪认为,辉煌属于昨天,作为一连之长,应该看到的是,这个连队的作战能力与真正战场上的差距。

  一次,刘珪带着连队与外军同行交手,他发现野外训练中,外军有七八种取水解渴的方法,一个塑料袋就能煮饭。“真的打起仗来,我们怎么办?”两军之间的那种差距,让其辗转反侧。第二天,刘珪便组织官兵研究野外求生技巧,又过几天,官兵们不带任何补给,上了一座荒岛,一待就是7个昼夜。

  “心中想打仗,才会练打仗。”连队组织防化训练,刘珪用催泪瓦斯替代烟雾,6名队员一组,带着4个防毒面具,大家关在一间小屋里。5分钟过后,6名队员冲了出来,一个个口水、眼泪、鼻涕挂在脸上。刘珪问道:“有没有打仗的味道?”大家张大了嘴巴,齐声答:“有!”刘珪说:“一定要记住这种味道,这也是我们练打仗的一种味道。”

  在刘珪的连队,官兵们起床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被子等携行物资装进背囊里,能背的时候都要背上,刘珪说过:“这套装具就是我们军人身体的一部分,打仗也离不开这部分。”

  一次,广州军区领导紧急拉动全旅,同时掐着秒表,最终,刘珪的连队比其他连队提前到达1分多钟。军区首长评价,这是一支不需要临战准备、不需要临战训练、不需要临战动员的“尖刀部队”,他们随时可以上战场。

在实战化演练中,刘珪和特战队员驾驶三角翼执行任务(2010年9月15日摄)。新华社发(林山杰 摄)

  “训练不玩命,打仗就丢命”

  一次训练之前,刘珪发现,有的战士背囊上显得有点轻,一过秤,24.8公斤。刘珪的背囊一上秤,28公斤。刘珪有句话经常挂在嘴边上:“训练不玩命,打仗就丢命。”他刚当连长时,组织5公里武装越野训练,便发现有的战士水壶里不装水,防毒面具不带滤毒罐,还有图省事抄近道的。

  没过多久,刘珪就把连队拉到一条笔直平坦的公路上,总是抄近道的落到了后面,水壶里没水的渴得够呛,通过“染毒地域”时,不带滤毒罐的也呛得直流眼泪。训练结束后,刘珪语重心长地说:“训练场上可以抄近路,战场上却没有近路可抄。体力跟不上,跑慢了一米,子弹就会跟上你;漫不经心,丢弃一个滤毒罐,可能就丢掉了生存的希望。”

  到了后来,组织10公里武装越野训练,有战士累得一下坐在地上。刘珪上去,一声怒吼:“会不会死,不会死就顶住。”战士爬起来就跑。有的老兵跟刘珪开玩笑说:“你训练起来简直像魔鬼。”刘珪回答:“说实话,我要比魔鬼还要魔。”

  刘珪的身体条件一般,个头儿不到1.70米,体重不到60公斤,刚到连队当排长时,他的军事素质并不拔尖,10公里武装越野训练,他曾被远远地甩在后面。“我就不信这个邪了。”刘珪的天性就是不服输,他腿上绑着2.5公斤的沙袋,每天跑两趟。练习射击,一片沙地上,刘珪对着胸环靶,风雨无阻,一练几个钟头,久练久熟。很快,刘珪成为广州军区的训练尖子。有人问过刘珪:“你有啥绝招呢?”刘珪回答:“没啥绝招,只有绝不放弃。”

  就是这样一种“魔鬼式”的训练,让刘珪已经带出20多名训练尖子,6人评为全军优秀特种狙击手。在旅里组织的专业比武中,这个连队拿下五分之三的金牌,二分之一的银牌;每年的士官选改军事技能考核,这个连队至少有10人进入全旅的前20名。2010年年底,刘珪的连队有8名退役老兵参加广州市公安局特警队的招聘考试,一路过关斩将,全部通过考试。

  “咱们都得听战场的”

  刘珪经常和连队官兵讲,“我们离战场近一些,打赢的把握就多一分。那么,怎样才能离得近呢,就是与实战对表,向战场对接。”

  一次,连队参加旅里组织的5公里重装越野考核,队伍刚要出发,又被刘珪叫停:“全部回去,换上作战靴。”作战靴与平时所穿的训练迷彩鞋不一样,沉甸甸,硬邦邦,大大影响奔走速度。考核结束,一向领跑在前的一连没有力拔头筹。官兵们心里不服:“要不是穿作战靴,咱们保证拿第一。”

  刘珪的观点很明确:“打仗穿什么,训练就得穿什么。”有人说道:“你是连长,听你的。”刘珪的回答:“错,咱们都得听战场的!”如今,只要是训练,就得穿上作战靴,这已经成为刘珪的连队不容改变的一个规矩。

  一次,连队按照计划进行构筑掩体训练,刘珪提出要求:“不求美观,要符合实战意图。”课后验收,刘珪跳进一个排长组织构建的掩体,他抄起一把工兵锹,朝掩体的挡墙捅去,一下子,挡墙塌了一大块。刘珪发火了:“连工兵锹都能捅穿的,还能挡住实弹吗?要知道,挡墙可不是一种装饰!”

  采访中,官兵们评价自己的连长,都说到同一个话题,刘珪的脑子里基本上都是如何打仗。例如,连队组织战斗射击实弹训练,两名战士组成战斗小组,齐头并进。这时候,一名战士的枪卡壳了,刘珪就想,如果到了战场上,怎么办,谁来掩护呢?还有,“如何应对突然闪现的敌人”,“多个目标同时出现,怎么处理”,“战术撤退时,怎么防范敌人的追击”等一系列问题。

  经过探索实践,刘珪研究出“小组射击”新战法,很快,这个贴近实战的训练课目就得到旅里的肯定,“小组射击”战法也在全旅推广开来。

   广州军区某集团军特战旅一连连长刘珪(前)在进行抵近搜索训练(2011年9月16日摄)。新华社发(林山杰 摄)

细节多一点胜利多十分

  在一次作战演练前,刘珪把战士分成若干小组,像撒沙子一样渗入“敌占区”,先后传回大量情报,但“蓝军”核心目标——基本指挥所的信息还没有获取。

  “蓝军”指挥所处于“敌占区”核心地带,戒备森严。凌晨两点,已经连续两昼夜没有合眼的刘珪和两名队员,悄悄摸向疑似指挥所旁边的草丛中。只见300米外的密林深处,一顶高大的帐篷隐隐露出灯光。“这么晚还没休息,警戒又这么严,应该就是指挥所。”队员陶琴小声嘀咕。“什么叫应该,必须是肯定!”为了确认“蓝军”指挥所目标,刘珪只身匍匐着向前爬去。1小时后,刘珪一身淤泥爬了回来,并确定该目标即是“蓝军”指挥所。

  刘珪经常告诫官兵:“打仗是一门精准的学问,绝不允许‘可能’、‘好像’、‘差不多’这样的模糊字眼,必须细之又细,保证肯定是、绝对是!”在刘珪眼里,细节决定着成败、也决定着生死。他要求官兵穿作战靴必须将鞋带藏于鞋舌里,并用黑胶布贴紧,以防行动中不小心被绊倒;要求官兵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把被子等携行物资装进背囊,因为在刘珪看来,这套装备就是特战队员们身体的一部分。

  一次偷袭演练,刘珪发现一名战士的鞋带外露,他并没有吱声,心想:“得给这帮小子上一课。”隐蔽时,刘珪故意踩住了这名战士外露的鞋带,这个战士立刻失去重心重重地摔了一跤。就在这时,他被“恐怖分子”的子弹击中。刘珪因为这次组织行动失败挨了批评,可连队官兵却从失败中得到了教训。

  “细节决定成败,在战争中更是如此。”在训练场上,刘珪对细节的要求达到了苛刻的程度:狙击手击发后不可急于下一次射击,要间隔10秒,这样既便于隐藏自己,又可让枪管冷却下来,增强射击精度;子弹袋、背囊上外露的背带必须用胶布缠住,避免挂到树枝留下行动痕迹;手枪、指北针全部要用保险带系在身上,避免在丛林中无意丢失……正是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成就了刘珪特战连能打仗、打胜仗的硬功。

  打仗需勇气打赢要智慧

  “他打仗既像狼一样狠,又像泥鳅一样滑。”这是对手们对刘珪的评价。去年6月,旅里围绕把战术用“活”进行作战推演。担任机降组组长的刘珪,把机降地点选择在了“敌”通信站正前方的山包后。

  按战术原则,机降地点一般都选择在“敌”阵地后方,以隐蔽接“敌”,可刘珪竟然把机降地点选择在正前方,完全是给“敌人”当靶子。“乱弹琴,这不找死吗?”这让李科长对刘珪的印象多少打了些折扣。

  正式推演那天,没等刘珪发言,大家七嘴八舌地指出了刘珪方案中的好几处“低级错误”。轮到刘珪发言,他不紧不慢,成竹在胸地说:“我从正面直接攻击,就是要出奇不意,用最短的时间给予最直接的打击。而选择‘敌’后方,需泅渡河沟,攀爬峭壁,一旦遭‘敌’攻击,则进退两难……”刘珪的这番话,让李科长眼前一亮,他仔细研究沙盘后认为,刘珪说的每一条都精准到位丝毫不差,这让李科长对刘珪的印象一下子又加了好几分。

  “真实正确的战术,永远只有一个答案。那就是用最简单、最直接、最简便的战术打赢战争。”“特种作战不是攻城掠地,而是打那种影响战局、扭转乾坤的小仗,既要勇气,也要智慧。”刘珪经常对他的官兵们这样说。

   广州军区某集团军特战旅一连连长刘珪(前右)为战士示范人员控制技巧(2010年11月18日摄)。新华社发(林山杰 摄)

  战士是刀尖连队是尖刀

  如今,军人岗位的专业性越来越强,分工越来越细,只有专业化的军人才能胜任未来复杂的信息化战争。“让每名战士都成为打仗的专家,把手中武器练到极致。”这是刘珪带兵、练兵的目标和方向。

  他根据连队每名官兵的接受能力、技术水平、性格特征和身体、心理素质,实施“专家计划”:官兵除了完成必训的特战课目外,人人都要有一个强项专攻精练。他制订了一套严格的晋级标准:每年可申请一次考核,从初级、中级、高级到专家,晋级后颁发证书,并纳入评比先进、立功受奖,与每名官兵的成长进步、个人利益挂钩。

  在刘珪连队,官兵们人人都有绝活,个个身怀绝技。“‘侦察专家’刘龙飞、‘行动专家’龚拥政、‘狙击专家’童楚雄、‘爆破专家’黄吉……”说起自己的兵,刘珪如数家珍,很是自豪。

  2010年10月,刘珪带领官兵参加“突击-2010”中泰反恐联训任务,他把“专家”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行动专家”周密计划,“爆破专家”精准施爆,“狙击专家”弹无虚发……在最后的综合演练中,刘珪团队比泰军特战队员提前30秒救出人质。泰军特战队员翘起拇指:“幸亏对手不是你们!”

  在刘珪的连队采访,感受最深的是战士们对刘珪的信任和对连队的热爱。战士们说,连长最厉害的不是个人的武艺,而是他把我们带成了一支生死相依、无坚不摧的特战团队。

  那年,刘珪在连队发明了一种别出心裁的训练方法,让一名战士举着靶子,另一名战士则朝着靶标射击。当一颗颗子弹在战士们的头顶呼啸而过时,战友间的信任已升华为生命的托付。一个愿意把生命托付给战友的连队是不可战胜的。按照刘珪提出的“不抛下每一个兄弟”的承诺,全连官兵自觉做到不抛弃、不放弃。如果有谁训练落后了,一定会得到全连战友的帮助。

  也许这首战士们自己创作的歌曲——《致连长》,最能表达他们对连长刘珪的情与爱:“一次次冲锋,一次次卧倒。汗,你流得最多;路,你走得最多。生死关头,你总是把危险扛在肩上;夜深人静,你查铺时轻轻的脚步温暖着我们的心房。有你这样的连长,就有像你那样的士兵。今天的岁月里,我们因你而自豪。明天的战场上,你一定会为我们而骄傲!”战士们说:“今天我们唱着这首歌上操场,明天我们要唱着这首歌去打仗!”(文章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图片来源:新华网)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