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月明:一个残疾农民的感恩实践(图)

发布时间:2018-04-19 17:08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3-03-04 17:34 | 查看:1278次

鲍月明.jpg

三十年来如一日,义务为村民服务,他就是祁门县塔坊乡侯潭村的残疾村民鲍月明。一家四口三人残疾,30多年前,在村民的帮助下,开起了小卖部。为了感恩,在自己家庭经济很困难,在妻子、儿子弱智和自己腿部残疾的情况下,他每年除去家里微薄的开支,以支持公益事业的方式,将利润全数捐出。但他感觉还不够,于是经常自掏腰包为村民修路、帮助村里的弱势群体、每年为附近光辉小学的师生们送去节日的关怀和慰问,又义务担起村里的巡逻员和电工,他的感恩实践感动了十里八村,2010年先后被评为“黄山好人”和安徽省“月评十佳”。

公益:大家投劳我出资

2011年3月23日,在祁门县塔坊乡侯潭村村口的一家小卖部门口的公示栏上,其中有一张用毛笔字工整地写着的通知内容特别引人注意:由于周家坞通往河牌路的一条山路是大家从事农业生产的必经之路,由于杂草丛生,路况较差,村民出行很不方便,为了方便大家上山采茶,特组织村民于本月25日下午上山修路。参加人员到我店里来报名,每人补贴10元钱。通知人:鲍月明。通知是3月23日贴出来的,到了25日下午上山拨路的时候,一共有15个村民来参加,鲍月明按照约定不仅给每人发了20元还给每人准备了一双干活用的手套,而他自己也拖着残疾的腿和大家一起用了半天的时间,将通往山上的这条1000米的山路给清理得干净宽敞。

“夏茶季节草长得快,蛇多,真是多亏鲍月明了,又自己掏腰包为大家办事。”村民们对鲍月明的感激,让鲍月明心里非常开心。可是,这300元对于鲍月明这个特殊的家庭来说是多么重要。

村中有一条水渠长100多米,村民洗衣、物便依靠这水渠,但由于常年无人管理,致使水沟又臭又脏,已无法使用,村民不得已要到很远的大河。2011年,鲍月明拿出家里近7000元存款,组织村民投工投劳,整修水渠,修建水埠,很快一条干净、方便的村民生活依赖的水渠又展现在大家眼前,村民们以后就再也不用跑到河里洗衣服了,大家都觉得他为村民做了一件大好事,并交口称赞。

感恩:赚的利润全数捐出

鲍月明是一名残疾农民,他不仅自己腿部有残疾,就连家里的妻子和一个儿子也属于智障,唯一身体健康的女儿现在读大学。

30多年前,看到鲍月明家里境况太差,乡亲们合计,让鲍月明开一个小卖部,乡亲们约好,只要小卖部有的商品,都得照顾鲍月明的生意,以此帮助他家摆脱困境。就这样,在乡亲们的帮助下,鲍月明在村口开了一家小卖部。因为现在鲍月明所经营的小店是租的,一家人住的房子也是租的,全家四口人的生活来源靠的就是这家小店。由于村中人口并不是很多,鲍月明的小店也只是卖点小百货什么的,收入也不算很高。但他心想:“乡亲们这么照顾我,除了家里必需的开支,多余的钱一分都不能留,一定要为村里做点事。”多年来,鲍月明一直不忘回报社会,毫不心疼自己一点一点赚来的钱,一次又一次地义务为大家服务。每年的“六一”儿童节前一天,鲍月明都会给村内小学的学生每人一份礼品。“每年儿童节、教师节都来送东西,他爱孩子,也很尊敬我们这些老师,我们都很感动。”在光辉小学从教了近十年的谢以英老师说,他们也不愿意接受鲍月明的好意,因为知道鲍月明家是村里数一数二的困难户,但是每次鲍月明的热情总让老师和孩子们无法拒绝。尽管鲍月明家境很差,在别人遇到困难或有难时,他尽自己所能捐资捐物,据了解,多年来,他个人捐款累计达8000多元。

追求:以一个好人的标准

鲍月明意识到仅仅捐出小卖部的钱,对乡亲们的感恩还远远不够,因为那些利润本身就是在乡亲们关照下才有的。于是,他看到村民邮件投递、电力故障维修等事情不方便时,便主动担当起村里的义务邮递员、电力修理工、治安巡逻员。茶季里,为解决村民卖茶难问题,他主动与茶厂联系,把自己的家作为临时收购点,并把厂方给他的代收费全数返还给村民。“忙季时村里的治安是薄弱环节,我开小店不是很忙,就帮大家义务巡逻,挺好的。”鲍月明说。前年4月18日,他就发现一个偷村民火腿的外乡人,及时阻止了这个人的偷盗行为,为村民汪某家挽回损失800多元。

“3月份是茶季,是夜晚用电高峰期,彻夜用电村里经常跳闸断电,这些事情都是我来弄。”鲍月明说。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原来,他们组里的变电房离鲍月明家很近,而负责他们村里的电工家又住得很远,干脆那名电工就将变电房的钥匙放在了鲍月明家,并教会了鲍月明一些电工知识。多年来,他始终坚持在村里的业余电工岗位上。前不久的一天晚上,因为下半夜3点跳闸,鲍月明在维修后回家的路上摔了一跤,一个新的手电筒也摔坏了,手臂还擦破了一大块,但他毫无怨言。

鲍月明还十分关心村子里年纪较大的留守老人和儿童,经常性地上门看望,问寒问暖、问需问病。村中的80多岁戴老太太,因家人外出做事无人照顾,不幸摔了一跤,幸好被在村子里巡查的鲍月明看见,立刻扶起并送到医院救治,然后告知子女,老太太因得到及时就治,生命无忧。

“他家四口人,有三个残疾,还有一个读大学的女儿,生活上也时常要靠他的姐姐接济才过得去,他几十年如一日,关心他人,奉献社会,无怨无悔地为村民做好事,的确让人敬佩。”乡干部汪日芳说。

来源:安徽文明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