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4-18 21:04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5年3月 | 查看:1219次
人物故事:
张龙,他,今年41岁,无正式职业,未婚,与父母一起居住在哈市道里区河广街38号。
张龙出生在一个普通工人家庭,虽说一家四口生活拮据但很快乐、温馨。在建国街道河广社区,“张龙”,这个平凡而闪光、亲切又感人的名字深为居民所熟悉,这位被邻居们传颂的中年人虽是一位普通的市民,他却用他平凡的双手成功的挽救了一位老人的生命,向我们诠释了人生的价值。
父亲张广才,是哈塑料九厂退休工人,患有小脑萎缩疾病,母亲齐书瑞从安和服装厂退休后一直担任单元小组长职务,两位退休老人每月的退休金加起来一共只有3000余元,母亲患有骨关节炎,需常年吃药,一盒药就要300多元,因此生活十分拮据。虽然生活困难,但张龙的父母平时就乐于帮助左领右舍,张龙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在父母的熏陶下,从小养成尊老爱幼、乐于助人的高尚传统美德。正直、率真,是张龙给人的第一印象,相知多年的老邻居却认为从容、内敛的张龙总给人一种暖暖的感觉。
初中毕业后张龙和朋友学习了凉菜雕刻技术后一直在饭店打工,当天光吐露晨曦的时候,他已经开始在饭店摘菜洗菜了,当月挂中天的时候他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勤勤恳恳为生计忙碌,直至1993年因患牛皮癣后结束了厨师生涯,开始四处打零工维持生计。近期他在哈市五中附近的跳骚市场摆地摊卖小饰品为生,收入好的时候每天能卖50、60元,不好的时候一天才能卖30、40元。在他当厨师期间还检查出患有帕金森病症,而且日渐严重,经常会出现手抖等症状,生活上愈发的艰难了,但他淡然面对。
2014年8月25日下午,在河广社区河广街18号3单元居民楼外,上演了惊险且又感人的一幕,一名独居在家的八旬老太头朝下卡在晾衣架上,悬在三楼阳台外的半空中。邻居张龙听到呼救后立即飞奔下楼,二话不说手脚并用爬上该楼二层民宅阳台护栏,在双脚站稳在横梁上,抓好固定物后,他腾出一只手按住还在半空中不断晃动的老人,用肩膀扛住老人肩膀,将遇险老人稳定在半空中,在支撑了近20分钟后,消防队员从窗子进入老人家中,与张龙和民警一起合力将老人拽回屋内,等到专业救援将老人救下后,张龙便悄悄的离开了。
事发时,张龙和父母都在家中睡午觉,睡梦中被窗外的叫喊声惊醒,他无意间听到嚷嚷的只言片语,只说了一句“外面出事了”,张龙就迅速的冲出了家门,紧接着就发生了前面感人的一幕。事发后,邻居们都说;“当时太危险了,要是张龙没能及时拖住老太太,估计早就不行了!”旁边的一个一个阿姨看见我们在询问张龙的事儿,她就自豪的跟我们反映:“平时张龙对我们就很好,有一次我家下水道堵了,我丈夫出差到外地,就我一个人在家,下水道的脏东西一下全涌了上来,还赶上是晚上,物业也都下班了,找不到通下水的人,正好张龙从楼下上来,看到我家的情况,二话不少,进屋就开始帮我通下水道,下水道的各种生活废弃物弄的身上到处都是,大概过了半个多小时,终于通好了,张龙还帮我收拾干净了屋子,我让他坐下歇歇,他连口水都没喝就走了。真是太感谢他了。”我们深深被张龙的事迹感动了,小事见真情,而这一切都源自他平日里秉承兢兢业业工作,踏踏实实做人的原则。张龙的凡人善举,值得我们宣传和学习。张龙被哈尔滨市委授予哈尔滨市“文明市民标兵”的称号,对张龙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不顾个人安危,见危救助的精神给予充分肯定,但张龙却说,这不算什么,身为中国人,没有见死不救的,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自小我们都学习“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助人为乐,是中华的传统美德,我们理应把这种美德发扬光大。张龙说他没有什么特别想说的,因为那仅仅是搭一把手,他当时什么都没考虑就冲上去了,这件事对于他来说再平常不过,他以前干过焊工,有高空作业的经验,所以不怕高。张龙说:“被救老人的家属说要感谢我,但被我拒绝了。就是伸了一把手,这点小事还让这么多人为我操心。昨天爬上雨搭时把人家的报箱踩掉了,还没来得及去修呢。”他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张龙还说:“都是有父母的人,我咋忍心看她丧命”。朴实的话语,腼腆的笑容,这就是见义勇为者张龙的真实写照。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他用最质朴的话语和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新的雷锋精神。我们要大力弘扬这种见义勇为的善行义举,号召市民用一点一滴的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创建文明城市贡献力量。
来源:黑龙江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