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4-14 20:03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5年2月 | 查看:1100次
人物故事:
田文联,男,汉族,达旗“两禁”办副主任。在农牧业系统工作近30年,在工作岗位上始终恪尽职守,勤恳敬业。曾被评为达旗2007年度优秀党员、达旗农牧业系统优秀工作者、达旗2002度优秀“三农”工作者等称号。提起他,旗农牧业系统的大部分人都知道,不仅是因为他工作上的突出,还因为他24年来倾注大义、爱心、毅力悉心照顾患病的妻子和承担照顾岳父的事迹。
中国自古以来,做人就有“礼义廉耻”的维度,义是男人不可缺少的品行之一,男人的义,指义气、责任、有信和忠诚。这样的品格在田文联身上是最好的写照。
田文联出生在一个普通干部家庭,可是从这个家庭的经历来说,又是一个“特殊”的家庭,因为在这个家庭里,兄弟姐妹四人中,只有他是健康人,其余3人都是聋哑人。父亲又患有严重的风湿病,行动不便,所以,陪护照顾父亲的责任就落在他的肩上。有位名人说过: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但不幸的家庭各不相同。1989年,田文联结婚了,妻子是旗人民医院的一名职工,一年后,她们的女儿出生了,可时,妻子却患上了一种严重的皮肤病,硬皮病,这是一种以皮肤纤维化为主,并累及血管和内脏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率仅有十万分之一。病人不能接触水和干重活,于是,照顾年幼的女儿及洗衣服、做饭、打扫卫生等家务活就落在了他的肩上。24年来,为了照顾妻子,料理家庭,他没睡过一个懒觉、没享受过一个休闲度假日,一年四季常常是早晨5点钟起床给妻子和女儿做早饭,然后再提前做好午饭。晚上回来,做饭、给妻子煎药、给女儿辅导作业。星期天,洗衣服,做家务,还得去照顾年迈的父母和独身的岳父。在照顾妻子的过程中,他边自学医学护理方面的知识,边向医院护士学习,为此,他学会了打针,输液等常规护理技能,通常在家里,都是他单独给妻子护理。
24年来,田文联一如既往地耐心、细致地照顾妻子,为了看好妻子的病,他曾多次领着妻子去北京、天津、上海、成都等大城市求医问药,或是在风雨天跑到偏远乡村寻找民间的治疗方法,但都没有得到有效治疗,而且所到之处的医生都说过他妻子只能维持10来年的结论,但他并没有放弃给妻子治疗。这些来,妻子病情严重时,每年都得在旗人民医院抢救三、四次,医院曾多次下病危通知书,但田文联始终不离不弃,住院期间,他常常是通宵守护在妻子的病床前,观察妻子的病情,不放过任何希望,竭力挽救病危的妻子进行抢救治疗。
面对繁重的家庭事务,田文联尽力做好与工作的兼顾,多年来,并没有因为照顾妻子而耽误了工作。田文联从事的工作是禁牧、禁垦执法工作,这个工作需要经常深入全旗8个苏木镇的各个嘎查村,每次下乡时,他都是提前安顿好妻子、女儿,遇上自己工作繁忙时,为不影响工作,白天雇义工照顾,晚上自己陪护。近些年来,妻子病情严重时,经常在旗人民医院住院,许多同事朋友提出帮忙,都被他婉言谢绝了。
多年来,田文联还承担着照顾独身岳父(妻子是岳父的养女)的责任,在生活起居方面他都给予岳父细致照顾,岳父摔伤了腿,他背着去检查,又是端水、喂饭、给擦洗身上,。2014年春,岳父因病住院,这期间,妻子也在医院抢救治疗,每天,田文联楼上楼下的两个病房来回跑着,给妻子喂完饭,再跑到楼下给岳父喂饭,一直耐心伺候着岳父,直至2014年4月30日岳父逝世。
24年来,田文联对家庭、对妻子,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精力和辛苦,做为一个人,他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但是,他用一个男人的责任和义举担当着来自家庭的困难,用爱心和善良诠释了孝老爱亲的品德,用坚强和执着谱写了一曲“感动”之歌。
来源:内蒙古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