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4-14 19:38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5年2月 | 查看:2659次
人物故事:
李连庆,男,1932年出生,是广东省高要市禄步镇樟路村委会荷路村人。他曾经在毛主席身边当了19年警卫员,主席逝世后,他又当了叶剑英元帅10年的卫士长。2008年10月,退休多年的李连庆放弃在北京的舒适生活,回到广东老家——高要市禄步镇樟路村委会荷路村,投身家乡的经济建设和公益事业。
“把老家建成新农村”
2008年春节,时年76岁的李连庆邀儿时玩伴陈日明到北京家中叙旧。说起家乡的落后,陈日明老人连连摇头。荷路村只有410多人,村集体年收入不到3000元,村民懒散,赌博成风。李连庆心中翻江倒海,萌生了回老家做点事情的念头。老友一走,他就向妻子、儿女“通报”了这一决定。全家人都表示难以理解。但他总感觉家乡在呼唤,乡亲们在呼唤,大家有需要,他就必须回家乡来。他在心里定下了目标:把老家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
李连庆11岁就丧父,是家中唯一的成年男丁。1951年秋,李连庆19岁。刚刚成年的他,作出了一个让全村人吃惊的决定——响应号召应征入伍,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因身手敏捷,李连庆被村民们称为“过树龙”。“过树龙”是南方山林中一种无毒蛇,性情温顺又行动快如闪电。“过树龙”李连庆做出这个闪电般的决定,甚至没向母亲征求意见。“国家有需要,家里再困难也得克服。听了我的话,母亲没吭声。过了几天,办完报名手续,我背起包袱就去肇庆军分区报到了。”李连庆回忆说。
2008年国庆节后,李连庆带着省吃俭用的所有积蓄,带着家人的“不放心”,孤身踏上了回家的路。回到家乡,李连庆心情既激动又黯然:荷路村97户人家,留守的不到百人,尽是老人、妇女和孩子;村口垃圾成堆,沟渠污水横流;一遇雨天,村中巷道泥泞不堪;祠堂摇摇欲倒,而他的祖屋也已长满青苔。
为了改变家乡“脏、乱、差”的落后状况,李连庆决定先从修祠堂做起。动工时,李连庆坚持每天巡夜,有时晚上10时,还能看到李连庆打着手电筒、握着练武用的木棍。2009年夏天,祠堂修完,鞭炮齐鸣、舞狮欢腾。李连庆把攒下的积蓄全部捐给了家乡,工程快收尾时,还缺5万元。村民说,从不愿向人开口借钱的李连庆硬着头皮找了几个老战友借钱,两三天内,尾数凑齐。
渐渐地,乡亲们发现,家乡有了变化——平整的篮球场、生态小公园让孩子们有了玩处,4公里村内巷道硬底化,下雨再也不怕了;全村集中排污、收集垃圾,沟渠的水清了,小鱼在水中游荡,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展现在眼前了。
“搞清楚问题出在哪里”
“我是农民的儿子。”李连庆嘴里不时会说出这样一句话。1957年李连庆即将退伍时被选拔到中央警卫团,成为毛主席的警卫员。这个连拼音都不会的山娃娃,一边当警卫一边参加学习班,他学会了普通话,拿到了高中文凭。毛主席逝世后,担任了叶剑英元帅的卫士长。叶帅逝世后,他调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工作。李连庆表示,作为一个老党员,跟在毛主席和叶帅身边多年耳濡目染下,帮助群众多做好事实事,已成为最基本的政治自觉。“这次回来不是为了光宗耀祖,也不是为了享受清新的空气,而是为了在有生之年给乡亲们做点事情。”李连庆说。
为了改变家乡的凋敝状况,李连庆决定要亲眼见、亲耳听,“搞清楚问题出在哪里”。经过调研,他认为推动调整全村口粮田是一种极为有效的途经。就如村民李伟强,家中有5口人,当年分田到户时只定了2口人的口粮田,此后30多年,人口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村里再没调整过土地承包。人多地少,粮食成了李伟强家的大问题。
改革开放后,中央确定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长期保持不变的政策。但不少村民尤其是承包土地较多的村民,把这一政策理解为“自家承包的土地数量不能变”。而村干部则怕得罪人一直没能调整。这一情况并非荷路村的孤例,不少地区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李连庆向村干部提出调整土地时,部分地多的村民不乐意,甚至说出难听的话。然而,随着祠堂修缮、沟渠疏浚,村民享受到越来越多好处,反对声渐歇。
当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土地调整方案时,李连庆的土地调整建议得到了大部分村民的支持。口粮田按照各户人口重新调整,荒废的农地集中起来统一种植蔬菜副食和经济作物;同时在这个基础上成立村农业经济合作社,发展村集体经济。
“开会时,李连庆一句话也没说。但是大家一看李连庆在,心就定下来了。李连庆为村里做了这么多贡献,我们都愿意听他的。”村民陈伟明说。
如今,走在荷路村村道上,李连庆当年的努力已经开花结果:7亩土豆田已经结薯,每亩产量高达5000斤;20多亩黄栀子也进入了挂果期……
荷路村村民竖起大拇指说:“李连庆肯吃亏呀,捐了自己的财产做好村里的公益事业不说,凡事亲力亲为,一丝不苟,令人肃然起敬。有这样一位老党员带头在先,我们这些后生能不拥护、响应吗?”
为了村里的公共事业,李连庆一共花了130多万元。然而,在祠堂重建完工后,李连庆坚持要把全村老少铭刻下来,连出钱只有50元的老人家都刻了名字和捐款数。而作为发起人的李连庆,出资最多,却没有刻下钱款数。“李连庆淡泊名利的品德,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很多人都被李连庆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热诚态度和高尚品格所感动。
“让乡亲在家门口就业”
李连庆始终谨记伟人要好好地为人民服务的教诲。回到家乡后,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是他的最大心愿。在一举改变老家“脏乱差”的面貌后,李连庆又创办星耀畜牧有限公司,当起了“牛司令”。尽管养牛场已发展到一定的规模,董事长李连庆却不喜欢别人叫他“老板”。“我不是老板,就是个干活的工人,来帮乡亲们做点儿事。”李连庆对着公司总经理何丙泉说,“养牛要是为了发财,就不干了。这个养牛场,我不可能传给儿女,要靠这里的后生仔来干”。去年,为了扩大养殖规模,资金并不充裕的高要市禄步镇宏旭肉牛专业合作社张北宏找到何丙泉,希望赊购牛犊。李连庆听说后,二话没说,立即答应。在李连庆公司的帮助下,张北宏的合作社养牛规模已发展到100多头,价值上百万元。现在,李连庆正在与港商洽谈引进一家电子厂,以解决周边村约1000村民的就业问题。目前,已落实了项目的用地。
浓重的乡音、满是老茧的大手、“叭叭”扬起赶牛鞭杆告诉我们,他仍然是那个乡亲们熟悉的“过树龙”。
家乡的山山水水赋予了李连庆永远的“农民气质”:朴素、务实、勤劳。同时,他的“农民气质”又团结了更多的乡亲,并为乡亲做了更多的好事实事。
来源:广东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