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4-13 00:37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3-02-04 10:49 | 查看:2090次
事迹概括:虽年近古稀,她却40多年来坚持孝老助老,长期担任私立敬老院院长和福利医院院长。她被评为“河南省敬老之星”、“感动安阳十大人物”、“安阳市第二届孝老爱亲道德模范”等。
事迹介绍:
王竹梅,今年67岁,是安阳市滑县留固镇的一个普通农村妇女,现任滑县留固镇第二敬老院院长、滑县康泰福利医院院长。40多年来,王竹梅尊老爱幼、孝老助老的感人事迹,远近闻名。她的事迹得到了社会的认可,2006年10月她被评为“河南省敬老之星”,2007年4月她又被安阳市人民政府授予“安阳市劳动模范”,2008年初被评为2007年度“感动安阳”十大人物,2012年被评为“安阳市孝老爱亲道德模范”,还当选市人大代表,王竹梅的事迹在中原大地广为传颂。
孝敬老人,无怨无悔的行动
30多年前。王竹梅的母亲突发脑溢血去世,孝顺的王竹梅每星期都要去看望老父亲。并寻思着给父亲重新找一个老伴、给自己找一个继母。王竹梅经多方联系奔波,终于为父亲找到了合适的老伴郑氏。继母过门后,王竹梅像待亲生母亲一样关心、照顾。随着年龄的增长,继母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后来,眼睛几乎失明,王竹梅悉心照料。1985年,继母因肝病昏迷导致身体抽搐、颤抖,王竹梅把病重的继母拉到镇医院,寸步不离地日夜守护着,精心照顾。继母临终前拉着王竹梅的手断断续续、泪流满面地说:二妞儿,我不行了,我一辈子无儿无女,你就是我的亲闺女!
王竹梅对娘家老人孝顺,对公公、婆婆一样孝敬。婆母得了黄疸性肝炎,住进了医院。当时,医院没有被子,王竹梅结婚时间不长,虽然她知道黄疸性肝炎是传染性很强的疾病,但还是把结婚时娘家陪送的最好的被子给婆母送到了医院。1993年,公爹患了食道癌,到了后期,吐痰吐不出,她用手慢慢地往外挖,饭水无法下咽,她通过食管一点点往里送,悉心照料,从不嫌弃,她悉心照料老人的事迹堪称典范。
办养老院,当好42名老人的女儿
为了让农村的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王竹梅决心建设一所农村敬老院,她把自己的“外科中医门诊”扩建成“康泰医院”,走“以院(医院)养院(敬老院)”的路子。王竹梅夫妇走东家、跑西家,他们凭借着自己的人格魅力,筹借到了近百万元资金,使建设得以顺利进行,并于2004年建成。
为了把敬老院真正办成老人安度晚年的幸福乐园,王竹梅制定了“五好、两及时”的服务标准,强化内部管理,提高服务质量,改善老人生活待遇,把敬老院办成了“吃饭餐桌式、住房宾馆式、环境花园式”的敬老院。走进敬老院老人们的住室,像宾馆标间一样整洁的住室内,挂衣柜、沙发、茶几、床头柜一应俱全,床上的铺盖干净整齐。
1993年,赵封贵老汉108岁的老母亲去世了,无儿无女的他生活无人照料,冷暖无人关心。王竹梅知道后,毫不犹豫地让他住进了她办的“康泰医院”,把他免费义务供养起来,赵老汉说:“我遇到了好人啊!没想到老了生活有人管,病痛有人问,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
为了促进和谐村庄建设,去年以来,王竹梅把农村中子女外出务工创业、家中无人照料的一些“留守”老人也接收到了敬老院。白道口镇的于银芝老人,子女在外地上班,2006年11月,突发疾病,在搀扶走动尚有困难的情况下,住到了王竹梅的康泰医院,养老院的医生及王竹梅的大嫂、侄媳妇等人为于银芝老人抠取大便、洗脚、修剪指甲,在精心治疗和护理下,使老人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康复了。于银芝老人感动地说:“你们真好啊!我想看看病,病好了就回去,现在我不想回去了,我就住在你们的敬老院里啦。”
目前,王竹梅的康泰福利敬老院里住着42位老人,其中对18位孤寡老人是义务赡养的。敬老院开业以来,王竹梅抱着宁肯自己受累,也要让老人感到幸福的信念,精心照料着敬老院里的每位老人,为每位老人定期免费检查身体,多年来补贴敬老院里的入驻老人生活费和医药费达20多万元。
扶危济困,热心公益
她行医30多年,一个小小的乡村中医外科门诊,累计治愈重症患者2万多名。仅近几年,王竹梅为无钱治病的患者和孤寡老人减免治疗费和医药费就多达10余万元。2002年,王竹梅用本人的积蓄和借来的钱,投资14万元为村里修了一条水泥路,彻底解决了全村人的行路难问题。
王竹梅一家不但关心老年人,同样关爱下一代。八里营乡郭庄村国波的儿子瑞林小时侯身上长疮,因为家境贫寒,贻误了治疗,肌肉大面积溃烂,王竹梅知道后,利用祖传秘方刮骨治疗,并免除了全部治疗费用。2002年和2004年,王竹梅又先后两次各出资1000元资助考上高中的瑞林上学。2003年秋天,村民程国领家境贫困,妻子常年有病,正在上高中的孩子程晓辉面临失学,王竹梅得知后,免除了程国领妻子1000余元的药费,又拿出300元钱让孩子上学。八里营乡程丁厢村的程曼曼,考上了大学,家庭困难,王竹梅送去了500元。镇里鼓励帮扶借助贫困学生,她便主动承担,2011年2012年每年他拿出一千余元资助两名困难家庭孩子上学。
来源:河南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