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4-13 08:57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3-02-04 09:43 | 查看:3269次
徐飞,男,36岁,汉族,中共党员,现任珠海市公安局刑警支队科员,三级警督,2004年从中国刑警学院分配至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工作。徐飞同志从事情报信息工作以来,始终保持一名共产党员的优秀作风,认真履行组织分配的任务,恪尽职守,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坚持将自己的系统信息开发特长与刑侦工作紧密结合,有特色、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提高我局刑事情报、刑事技术等基础性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工作岗位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以该同志为主开发、参与研发的已经有4个系统被全市广泛使用,其中《珠海刑警超级情报系统》(以下简称SIS)被省厅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网上作战”基础平台在全省公安机关推广采纳使用,为我局乃至广东省公安信息系统深化应用、信息采集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由于工作成绩卓著,该同志被评为2008年度全省、全市优秀人民警察、全市青年岗位能手;2009年获“珠海市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建设工作先进个人”;2010年度荣立一等功1次,被评为第八届珠海市先进工作者,并先后荣获全省优秀人民警察、2010年度珠海市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2011年度被中央政法委评为“全国政法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并记个人二等功1次。具体事迹如下:
一、扎根岗位,厚积薄发,积极探索刑侦工作的科技强警之路
徐飞同志毕业后分配到市公安局刑警支队五大队从事刑事技术现场勘查和检验鉴定工作,繁重而单一的技术工作并没有局限他的思想和抱负,在公安科技强警的大潮中,如何提高技术工作服务侦查办案水平始终是徐飞同志一直思考的问题。恰巧我局开展了机关民警下基层锻炼活动,徐飞同志主动报名到我市前山派出所案件中队参加锻炼,目的就是想尽快熟悉刑侦基础业务,开阔工作思路。在派出所工作期间,徐飞同志把自己当作一个新兵,始终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工作。他虚心的向经验丰富的侦查员学习,很快掌握了侦查办案技巧,同时,对基层民警办案过程中缺乏充足的信息支撑,缺少有效的信息侦查工具有了很深的体会和认识,从此他开始思考如何利用自己掌握的计算机技术改变传统的侦查办案模式,为基层民警侦查破案提供一个好用、使用、易用的侦查工具。
2006年以前,我市刑事技术管理工作一直沿用传统手工管理模式,大量的现场勘查、现场照片资料都堆放在资料室,检验鉴定的委托、受理和文书发放都需要人工实现,大量繁杂的统计分析工作都依靠手工完成,有限的技术人力资源无谓消耗,大量的勘查信息不能充分利用,物证和文书管理水平始终难以提高。为尽快解决这一问题,提高刑事技术信息管理水平,徐飞同志主动提出开发一个刑事技术管理系统,并制定了详细的解决方案。这一想法得到了支队领导的大力支持,同时在支队其他单位抽调2名具有软件开发基础的同志参与此项工作。2006年初,徐飞同志和其他两位同志一起,一边兼顾现场勘查工作,一边利用业余时间日以继夜地研究需求,编写代码。历时半年的艰辛和努力,他们在没有任何经费支持的情况下,完成《珠海刑事技术信息管理及应用系统》开发。该系统包括现场勘查、检验鉴定、物证和文书管理、串并案件等功能,不仅涵盖了我市刑事技术工作所有内容,而且契合刑事技术实际工作流程,一经推出就获得了全体技术人员的好评,顺利在全市推广应用。国内很多城市使用的同类技术系统最低售价也要50万元,徐飞同志研发的系统不仅没花一分钱,在功能的全面性和系统运行效率方面更有很多的优势,得到了省内同行的充分认可。2007年初,省厅在开发《警综系统》刑事技术模块时多次进行需求论证,大量借鉴了徐飞同志开发的珠海技术系统。到目前为止,该系统已经稳定运行了4年多,录入现场勘查信息3万余宗,现场照片数百万张,各级技术人员利用系统串并、串破案件2000多宗。刑事技术系统投入运行后,不仅极大地节约了技术管理成本,提高了刑事技术效益,也使我市刑事技术工作迈上了新的发展阶段。
牛刀小试。刑事技术系统的开发应用彻底激活了徐飞同志的软件研发能力。在随后的两年多时间里,该同志始终将目光瞄准到刑侦实战需要,在软件研发的道路上渐入佳境。
二、锐意进取,全力以赴,SIS为创新刑侦工作模式再创佳绩
2007年以来,支队领导班子一直寻找情报信息工作在公安刑侦工作中的着力点。经过一个时期的思考和论证,大家统一了认识,就是要按照“面向实战、简单易用、提高效率、服务基层”的理念,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打造一个整合数据资源,优化研判手段,高效采集信息的“情报信息研判平台”,实现从“传统侦查模式”向“信息化侦查模式”的根本转变。为了尽快实现这个目标,2007年9月,徐飞同志被抽调到六大队开展情报系统研发工作。面对重任,该同志以锐意进取,乐于奉献的精神,以兢兢业业、全力以赴的作风,经受住了组织和领导的考验,出色地完成了开发任务。
系统开发初期六个多月,徐飞同志几乎把办公室当成自己的家,购买了大量的专业书籍,每天和开发组的同志一起花费十几个小时查阅相关资料、整理业务需求、动手编写程序,几乎没有在家吃过饭,也几乎没有节假日。虽然有开发刑事技术系统期间积累的经验,但由于徐飞同志大学和研究生学的是化学和照相专业,软件开发技术是业余时间自学成才,很多技术问题都是边学边用,靠自己刻苦钻研研究和摸索解决的。在SIS研发过程中,他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异构数据的应用问题,即如何将来源于公安内部和社会外部这些不同结构、不同种类的数据整合在一个数据平台中。这个问题不解决,就谈不上数据共享,也更不可能实现快速检索和查询。最初,研发组向支队领导提出向软件公司购买该技术,但北京一家软件公司开出了清洗一条数据一分钱的价码,就算不考虑后续的数据更新,仅按照当时的数据量计算,就需要百万元的投入,不仅支队不可能获取这笔经费,在实践上也缺乏可操作性。随后,有人提出可以将数据清洗的任务下发到各个分局,粗略估算,完成任务至少要花费十人一年的时间,在当前警力紧张的情况下,这个方案很快也被否据了。此后,徐飞同志还向吉林大学软件学院教授等技术专家寻求支持,事隔两个多月对方也没能拿出有效的解决方案。最终,徐飞同志还是决定自己试试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尝试了多种技术方法,经历了数十次失败,在每次欲要放弃的关头,他都对自己说,每一次失败都使我更接近成功。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每天24小时,他的脑子里装的是各种格式的数据,想象的是这些数据规规矩矩地听从调遣,甚至在梦中,都会闪出一一个火花。艰辛的付出总会带来丰厚的回报,百十次的失败终于换来了成功的喜悦。历经两个多月的技术攻关,徐飞和研发组终于解决了高效清洗数据问题,系统开发取得了全面突破。
虽说技术难题经常给软件开发人员带来困扰,但对一个成功的软件产品来说,更重要的还是如何满足用户需求。徐飞同志在基层实践的感受太深了,在侦查办案过程中,有的系统基层民警没有权限,要查的信息查不到,有的系统使用复杂,年纪大的侦查员不会用。要为基层民警开发一个人人会用的情报系统,这是徐飞给自己定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在开发SIS过程中,他经常听取侦查员的意见,对侦查员的每个需求都认真地记下来,他还时常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参与一些案件的信息查询和情报分析,为的就是使自己开发的软件更符合基层民警的需要。SIS的很多功能都是在这样的积累和实战中获得启发并得以实现的。比如,他发现侦查员在工作中最常做的就是分析话单,有的同志使用自己购买的商业分析软件,但是这些软件数据兼容性不好,很多话单导不进去,而且,操作也很复杂,大多数侦查员还是靠Excel来分析,往往分析一个话单要花上一整天时间,遇到复杂的案件,几个侦查员分析一两天还没有结果,对案件侦查进度影响很大。针对这个问题,徐飞同志自费购买了很多商业话单分析软件进行解剖分析,在充分吸取了优点的基础上,开发了SIS话单分析工具。这个工具不仅有很强的兼容性,在分析功能方面并没有贪大求全,而是针对侦查办案最常用的分析方法设计了几个分析模型。侦查人员不需要培训就能很快掌握使用方法。在此基础上,徐飞同志另辟蹊径,利用SIS数据资源广泛和采集手机通讯录的优势,设计了通话对象自动关联的功能,用户只需轻轻一点鼠标,就能查看话单联系人的详细信息,再结合案情分析,很快就能得到分析结果。由于使用简单,功能实用,SIS话单分析成为侦查办案必不可少助手之一,由此而节约的警力资源已难以计算。除了这个强大的分析工具,数据批量比对、电话号码布控、高危人群分析等实用工具也得到了广泛的喜爱和应用。
近一年时间连续工作,徐飞和开发组同事一起完成了SIS第二个版本。在全局刑侦情报例会上,徐飞给在场的所有分局参会侦查员演示了系统功能,尤其是强大的分析电话单功能引起全场一片哗然,以往可能需要花费一天甚至是几天才可以做得到的工作,现在利用系统几乎只需要一分钟就可以轻松完成。此后SIS开始获得一线实战单位的普遍认可,为其在日后的快速发展和实现跨地区情报信息共享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开拓思路,广辟情报信息源,充分挖掘和发挥系统效应
SIS的最大特点就是从海量数据资源中发掘有价值的情报资料,而如果信息源不畅、数据量不高,就会使系统落入“无米之炊”的境地。因此,在SIS定型后,徐飞同志就把拓展情报信息源作为一项最重要的工作来抓。他的着眼点,则是不断健全和发达的网络和通讯技术,SIS配套的通讯录采集就是在这样的背景和思路下诞生的。
嫌疑人通讯录资料是很多年以来都被忽略的一片处女地,不同于传统指纹、人像资料的是:通讯录资料几乎涵盖了通讯录持有人的所有社会关系。社会关系学理论中的一个非常重要基础就是人,人是需要在一定社会关系下相互依存的。也就是说嫌疑人的电话可以换,号码也可以换,但是其社会关系是相对稳定的。基于这个理论,徐飞同志坚持在全市范围内推广采集通讯录,为了减轻基层单位负担,徐飞同志精心研发了“SIS信息采集模块”。利用该功能采集一个嫌疑人通讯录信息只需轻点鼠标,数十秒即可完成操作,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简单便捷、高效实用的效果。
在SIS研发过程中,徐飞同志始终关注我市刑侦信息化发展,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为基层解决很多实际问题,《警综数据质量实时监控系统》就是其中之一。广东省警务综合平台是全省公安业务平台,也是SIS的重要数据来源之一,但由于《警务综合平台》仍然处于完善阶段,基层民警录入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不高,不仅影响办案质量,也影响信息应用。为提高信息采集水平,每个分局都需要安排几名民警监控数据质量,通过人工抽查和定期通报等方法,这种方法不仅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还无法实现实时发现、实时纠正、实时统计的效果。了解这一情况后,徐飞同志利用省厅信息采集百日会战的契机,开发了《警综数据质量实时监控系统》。该系统能够对警务综合系统的12门类73项数据进行实时质量监控,并且自动统计报表、自动发送提醒短信,不需要任何人工干预即可完成所有的质量监控任务,原本十几人才能完成的工作实现了自动化管理,大幅度减轻了基层情报部门的工作强度和压力,数据质量和时效性也得到了保障。全省有14个地级市安装了该系统,取得良好实战效果。
四、跨市共享、积极拓展,构建大情报信息共享平台
“全国公安一盘棋,天下刑警是一家”,刑侦情报工作更是如此。珠海处于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人财物的大流动和发达的网络和通讯技术为流窜犯罪提供了天然的有利条件,跨地区的情报交流和沟通已经日益成为刑侦工作的迫切需要。为解决侦办跨区域犯罪成本高、难度大的难题,支队领导提出了“1+1”远远大于“2”的理念,要求SIS走出珠海,面向全省,与其他兄弟城市实现信息共享。接到任务后,徐飞同志彻夜未眠:这是多年来一直困扰刑侦工作的难题,也是制约刑侦信息化发展的瓶颈,多少有实力的软件开发公司都没有实现,靠我们自己的力量能行吗?遇难则强的精神和绝不轻言放弃的性格再一次把徐飞同志推到了SIS发展的关键节点。那段时间,徐飞同志提出了几个解决方案又屡次自行否决,在SIS研发过程中,他始终未曾放弃这个目标。终于有一次,在与省内同行交流过程中,一位同志的思路启发了徐飞,他终于想到了解决方案。过去,以提高信息整合,大家就会想到把所有的数据集中在一起为用户提供服务,但是,这种方案存在数据管理难度大,更新不及时,检索速度慢的弊端。徐飞提出了数据分布式管理,以请求服务的方式实现数据共享的方案,一举解决了跨市数据共享这个难题。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工作,这个方案在SIS上实现了。解决了技术难题,迅速推广应用就成了当务之急。在开发任务十分繁重的情况下,徐飞同志抓紧时间为使用SIS的城市部署系统、清洗数据,大大推进了系统发展进程。由于SIS全部免费提供,使用方仅需要购买基本的服务器就能正常使用,降低了系统使用门槛,使得一些经费紧张的城市以较少的投入产生最大的效益。其中,SIS在阳江市的实践最具典型。阳江市刑侦部门信息化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在得知我局刑侦部门自主开发的SIS后,立即表示了安装使用的意愿。按照局领导的指示,2009年4月徐飞同志主动上门为阳江安装SIS。系统安装成功后,阳江市局多次召开全局各业务部门一把手会议,大力推广SIS,同时迅速整合了49个门类的5000多万条数据。从2009年1月开始,使用SIS的城市和单位不断增多,至今已有120个城市和单位使用了SIS,6000多个数据门类的130亿条数据实现了共享。该系统便捷、操作简单、资源庞大等显而易见的优势为其在省内公安系统赢得了良好的口碑。2009年6月,新疆乌鲁木齐市公安局刑警支队组织情报队伍在江浙和广东公安机关实地考察情报信息工作经验和战法,在全面比较和分析各地的实际做法后决定采用珠海的SIS。同年11月,成都市公安局刑侦局局长杨波专程带领专业情报队伍一行六人到珠海,认真听完系统介绍和演示后,不禁大发感慨:“我们花了那么多钱,效果还不好”,当场拍板要安装使用SIS。
五、服务实战,成效卓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在侦查办案过程中,确定涉案人员的真实身份,掌握其活动轨迹,了解其社会关系,往往是侦查员首要解决的问题。过去,要通过办案过程中获取的姓名、身份证号码、车辆、家庭住址、工作单位、户籍地等原始信息掌握涉案人员的资料,侦查人员要通过多个公安内部系统反复查询,到相关单位调查访问才能获得一些基本信息。这种传统的侦查方式,存在获取信息效率低,时效性差,成本高等问题。更为关键的是,等侦查人员查到涉案人员真实身份时,已经贻误了战机;同时,由于很多基层的侦查人员要么没有相关系统查询权限,要么不能熟练操作使用,往往简单的查询都要依赖专职情报人员,不仅耗时耗力,很多“小”案件也因此失去了侦查条件,这一点徐飞同志在基层锻炼时体会颇深,他给自己定的最初目标,就是通过SIS打破信息壁垒,实现数据联通。现在SIS整合了常规的警情、案件、实口、车辆等公安内部资源信息和社保、水电、煤气等社会管理资源信息,从而打破了公安内部数据资源的信息壁垒,侦查人员能够足不出户,可以快速查询相关人的社会身份资料,为侦查破案提供了快捷通道,从而大大提高了侦查效率。粗略估计,SIS在珠海投入使用后,各级刑侦部门每年节约的差旅费、误餐费等办案费用超过百万元。
侦办跨区、跨市甚至跨省流窜犯罪,侦查人员追查犯罪嫌疑人涉及到查询外市信息时,只能通过发协查函、出差办案等方式。这种方式手续繁琐效率低,行政成本居高不下,大量案值低,影响小的案件,往往因为投入产出比严重不平衡而不得不放弃,破案率难以突破。为解决这个难题,徐飞同志提出了“系统共建,信息共享,对等合作,确保安全”的跨地市信息共享思路,这一理念得到了省厅领导的大力支持,SIS迅速在全省各城市推广引用。现在,侦查人员通过SIS就能对所有城市的共享数据进行检索查询,SIS真正成了侦查人员的“千里眼,顺风耳”。2009年5月30日,我局拱北地区发生一起入室抢劫杀人案。经调查,一名叫李强的男子有重大作案嫌疑。该男子今年1月份曾被我局治安拘留处理过,但只留下了身份证号码。情报人员立即将其资料导入SIS,在各协作市进行广播查询。发现2009年2月17日,李强曾因入室盗窃被广州番禺警方在网吧抓获。从而获得了李强的手机号码和QQ号码,经布控,在其上网时将其抓获归案,审查破获“5.30”杀人案。
当前手机普及率非常高,无论男女老少、良民歹徒,手机号码几乎成为人们的第二个身份证号码,以手机号码等数字身份为主的各类通讯信息,不仅反应了机主的社会关系,而且,即便其更换了电话号码,也难以完全改变其社会关系人,即社会关系的相对稳定性确定机主真实身份。这就为侦查人员通过其通讯录关系人循线反查其真实身份提供了便利。到目前为止,使用SIS采集刑嫌人员手机通讯录近8500多万条。各地侦查人员据此掌握了一大批高危人群的社会关系,通过统计、分析类案高危人群的共同关系人,实现了“从人到案,主动侦查”的工作模式,极大地提高了侦查效率。采集嫌疑人通讯录的思路和做法突破了传统的“找人”方式,几乎成为侦查破案的“必杀技”。2010年3月,广州天河警方经侦查发现戴某涉嫌当地2008年3月的一宗命案,侦查人员利用SIS查证线索,发现珠海曾采集过戴某的手机通讯录,并在其通讯联系人中发现一个名为“房东”的电话。在珠海警方的协作下,办案人员顺利通过“房东”了解到戴某女友租住地点,很快将戴某抓获归案。
六、模范带头,拼命工作,全身心投入刑侦信息化事业
系统研发工作是一项繁忙、精细、耗时的大工程,工作起来很辛苦,尤其是研发人员经常只有两、三人时,其中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不言而喻。面对这个苦差事,徐飞同志始终把它当作事业来追求,全身心投入到这项工作中,无怨无悔。
近几年,徐飞同志加班加点时间每年都超过正常上班时间,尤其是2008年以来,作为研发项目的主持人,徐飞同志独自承担了我局多个重要信息系统的调研和开发任务,很多思路和做法在全国都是没有先例的。在SIS开发过程中,市局领导,支队领导都对该系统的不断完善抱以极大的期望,为了早日完成系统的全部开发建设任务,徐飞同志几乎放弃了所有的节假日,加班到深夜甚至通宵达旦已经习以为常。虽然经费缺乏,开发涉及技术难度大,但在2008年3月底至11月份,短短9个月时间里,徐飞同志仍然在没有花费任何经费的前提下,克服种种难以言尽的困难,凭借自己熟稔的业务水平和工作热情将SIS连续三次改版,每一次都较之以前有质的飞跃,每一次都凝聚徐飞同志全部的心血。在这九个月里,徐飞同志用了常人难以想像的忍耐和坚韧精神意志,投入了所有的热情出色地完成了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
来源:广东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