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4-10 22:19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5年2月 | 查看:1138次
人物故事:
2014年12月22日中午13时30分,圈点生活位于万达商圈的站点物流人员——李鹏,刚刚从电视台送餐回来,行至站点所在地棉纺小区的南门,李鹏发现,沿街楼房的二层平台蹿出了火苗、冒起了烟,楼下围着10多名老邻居正在议论纷纷:“怎么就着火了?”“用不用报警呢?”这时,一名60多岁的老人拨打了119火警电话,可是李鹏听到该老人自言自语道,“电话怎么打不通?”
这下可急坏了李鹏,他想:“老人们也许还没意识到火灾的严重性,如果火着大了,楼里的老人们可怎么逃?这是要闹出人命的……”
圈点生活进驻万达商圈站点还不到2个月,站点里的6名工作人员都是85后、90后,小伙子们发现,棉纺小区里居住的多为上了年纪的老人,他们腿脚不好、自救能力弱,如果这把火如果真着大了,后果不堪设想。
不容多想,李鹏立刻跑回着火楼房后面一栋的站点,放下正处于高峰期的生意,会同站点另外5名工作人员返回火场。小伙子们啥也没说,穿着没有任何防护的工作服一头扎进冒着浓烟的楼道。闯入火场,他们才发现,楼内的火情远比从楼下看到的更大、更严重。
有过3年消防兵经历的满意冲在了救火队伍的最前面。他带领着员工冲上了二楼,关掉了二楼的电闸。他们猛砸二楼“东中西”三户人家的门,西户一对夫妻被叫了出来,他们还不知道楼房着了火,立刻被营救下楼。而中户跑出来一名30来岁的女性,她靠着墙角哭起了鼻子,怎么劝也劝不走。询问之下,她才表示,火正是从她家阳台着起来的。自己60多岁的父亲还在屋里,老人舍不得阳台上的东西,不肯走。
这时候,小伙子们发现,中户冒出的烟太大,已经无法进门救火。于是,他们从西户家的窗台跳到了二楼平台的着火点,拿出4枚干粉灭火器进行扑救,可由于火势过大,4枚灭火器的威力已然于事无补。
“先救人要紧!火等消防队来了再扑吧!”满意的一声令下,小伙子们立刻反应过来:火魔之下,生命才是最重要的!
圈点生活的6名小伙子兵分两路,开始抓紧时间救人!员工杜勒根负责劝导二楼中户的老人下楼躲避,可老人任凭怎么劝就是不出家门。眼瞅着大火、浓烟即将吞噬掉老人的家,杜勒根忽然计上心来,将催促的语气转为宽慰地说,“老人家,你赶紧下去吧,只是阳台着了,一会消防队员来了就没事了,你留在这只会影响救火。”听到杜勒根的一番安慰,老人终于被说动了,在杜勒根和另一个小伙子的搀扶下,退到了楼下安全的地方。
再说满意和李鹏一队,眼瞅着大火一时还无法扑灭。可这个5层楼的单元里的15户人家,也许还都像二楼西户那对夫妻一样,灭顶之灾降至还没有半丝察觉,要快点告诉他们……
可就在满意、李鹏他们一层层、挨家挨户敲门的过程中,另一重可怕的威胁正在步步紧逼。这是一栋通管道煤气的楼房,如果不尽快将住户清退,明火一旦触发煤气,会有更可怕的事情发生。
从一楼到五楼,满意、韩平、李鹏、杜勒根共叫出了三四户人家。可问题又来了,当住户们纷纷往楼下奔逃时,四楼中户的一名老大娘却死死守在门口。老太太着急地告诉杜勒根,她老伴在家里动不了,她下去了,老伴怎么办?
此时,消防队员已经开始喷水救火,可火虽小了,烟却越来越大。这时,韩平着急地推开四楼中户的门就要揪人,但满是浓烟的屋里已经看不到人了,等韩平摸黑拉到老人的手时,怎么用力就是拉不动老人。这是一个已经卧床多年的老人,沉重的身体单靠一个人的力量是搬不动的。韩平当机立断返身下楼找帮手,他又拉来了三个人,一同把老人从床上搬到了楼下。
老人终于得救了,可老人衣着单薄,坐在冰凉凉的地上,看着让人心疼。韩平立刻叫员工从站点里取来一床褥子,把老人裹了个严严实实。韩平转念又一想:“天气这么冷,不能把老人一直放在户外。”于是,他把老人请到了小区的站点里取暖,直到老人的儿子将老人接走。
楼里的邻居们都安全了,可大火还没有完全被扑灭。李鹏和消防队员突然发现,二楼的火虽灭了,可三楼阳台又着起了火。隔着一层玻璃,楼外的水柱怎么也钻不进楼里去。说时迟那时快,李鹏捡起地上的几块石头便向窗玻璃砸去,玻璃碎了,大火灭了,圈点生活的小伙子们终于松了一口气,回到他们的工作岗位上,继续如常工作,好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
即便事发第二天,《包头日报》、《包头晚报》纷纷报道了该火情以及他们火场救人的报道,但圈点生活的“救火哥”们依然奔忙于工作,并没有觉得这是多么了不起的一件事。
直到12月29日的中午,当康天文的儿子端着写有“奋不顾身、火海救人”的锦旗送到圈点生活万达商圈站点时,参加此次营救的小伙子们才意识到,他们一时的出手相助,却得到了老人一家的感谢和认可。
12月30日,《包头晚报》继续跟进报道,在头版刊发了“6名救火哥全是好样的!”的消息,引发社会广泛共鸣;新年第二天,也就是2015年元月2日,内蒙古电视台更在黄金时段深度报道了“圈点生活 包头万达商圈火场救人现场”。当包头这场肉身与火灾、青春与老弱的生命营救,最后以“一个也不能少”的全身而退圆满收场时,一股正能量温暖了年关中的鹿城。
对于突然而至的社会褒奖,圈点生活的小伙子们似乎还没有准备好。90后的李鹏说,当时他压根就没多想。只是觉得小区里净是老人,我们这些年轻人应该奋不顾身地做些事;同为90后的杜勒根也表示,“当时救火是突然碰到的,邻里邻居应该相互关照,从没想过报答不报答的。”
来源:内蒙古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