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4-08 21:36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5年2月 | 查看:1784次
人物故事:
杨同海,1963年出生在宁国市一个农民家庭,15岁离开宁国。1991年,破格进入了美国马里兰大学数学系,四年后被授予博士学位。之后,杨同海先后到普林斯顿大学高级研究所做博士后,到密西根大学数学系做博士后性质的Hi研究助理教授,到哈佛大学做美国数学会资助的访问学者,现任美国威斯康星州大学教授。作为学者,他无疑是成功的,在获得国际数学界认可的同时,人生价值也得以彰显。但在杨同海心中,常常有许多放不下的事情,这份沉重随着他的每次回乡而加重。当他看到家乡的农村,还有不少孩子因为家境贫寒而求学艰难,他的心就会止不住地疼,就会想起自己少年时的艰辛。
2000年杨教授第一次回国探亲。阔别十年的家乡,变化大的让他认不出来,但在家乡他又听说有人为了孩子读书去卖血,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他想让那些家境困难的孩子最起码能读完高中,让他们的将来多一些机会。于是他委托好友在宁国创办了“中美爱心教育促进会”。他自己回到美国的第一件事,申请注册了一个基金会:家乡教育基金会。他要为这些家境贫寒的孩子们募捐。
初始,杨同海的基金会在美国只有他一人。成立基金会后,他建立了网站,确定需要帮助的学生名单,又四处拉捐款。在捐款人的名单上,有同学、导师、朋友、邻居、同事,还有他孩子的同学和老师,以及更多的毫不相识的热心人。他们来自中国、台湾、美国、加拿大、德国、意大利、以色列各个国家。从他建家乡基金会开始,他的一双儿女就是他最坚定的支持者,他们不仅义务宣传家乡基金会,还挑选了自己的资助对象进行一对一资助。
家乡教育基金会成立之后,杨教授的工作又多了一项:就是定期给受助对象打电话,写信,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状况,还不时地给予鼓励;回到家乡后,他除了与家人朋友聚会外,要到受助对象家进行探访,尽可能地帮助他们解决一些生活难题。目前全市受助对象百分之八十的家庭他都进行了探访,考虑到这些孩子的敏感与自尊,杨教授从来不要求他们感恩,而只是鼓励他们把学业进行下去,树立生活的信心。
十年来,中美爱心共募集到捐款折合人民币600多万元,资助了6000余人次宁国市的贫困学生。“中美爱心”所收到的每一笔捐资,都倾注了海内外爱心人士的一份情和爱,这些爱心人士当中有科学家、企业家、公务员、医生、公司职员、军人、学生等等,甚至还有退休及下岗职工。他们有年逾八旬的老人,也有的是上小学的儿童;有宁国市民和在异乡工作和生活的宁国籍老乡,但更多的是与宁国素不相识的、有着不同肤色和国籍的海内外友人。正是有了“中美爱心”这个平台,让他们实现了帮助那些贫困家庭孩子上学的一个心愿。爱是奉献,爱是分享,爱心需要接力。“当你得到爱心人士帮助的时候,我们不需要你的一声感谢,我们只希望你能把这种大爱传递下去,帮助身边更多的人。”传递爱心——这是“中美爱心”教育基金会另一个最大的收获。最让杨同海高兴的是,许多受到过中美爱心资助的学生开始回馈社会。他们不仅帮助基金会开展活动,在基金会做义工,有的甚至加入了捐款人的行列。
受中美爱心资助多年、现在上海海事大学就读的国防生程伟勇,在2013年年末写信给杨同海:“一路走来的2013年,收获多于失去,感动多于迷茫,同时我也在2013年这一年认识和成长了许多。2013年8月3日,在贵州省凯里市白蜡小学,我在那里整整进行了为期22天的支教活动;11月27日,一场‘温暖沪黔你我在行动’冬季爱心捐衣活动拉开帷幕;12月20日,我拿到了自己人生中目前为止最大的一笔财富——国家励志奖学金,我很高兴的将2000元的奖学金捐给了贵州省凯里市白腊小学的两名贫困家庭,我觉得他们比我更需要帮助……”一个已经加入了美国国籍的数学家,在这十年中,九次回到家乡宁国,和中美爱心的工作人员一起,去看望那些需要帮助的贫困学子。山区的路并不是很好走,但杨同海却走的很坦然。走在家乡这片温暖的土地上,他的心是平和而执着的。虽然平时工作在另一个国度,有时甚至在几个国家之间奔走,但不管走到哪里,家乡仍然是他永远的、不变的牵挂。2014年的暑假,杨同海又一次踏上了回家的路。回到家,能陪伴老母亲和亲人的时间并不多,他的大部分时间,还是给了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8月16日,中美爱心高校学生资助款发放仪式在宁国市教体局会议室举行。这些一直接受中美爱心捐助的贫困学子,在他们考上大学之后,仍然接受中美爱心的资助。杨同海认为,现在中国取消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学费,解决了许多贫困家庭的孩子上学的困难,但高中和大学的学费仍然是许多贫困家庭无法承受的。因此,中美爱心把捐助的对象又扩大了。拿着这2000、3000元不等的资助款,许多学生流下了感动的泪水。还有一些正在上大学的受助者,他们在暑假期间靠打工挣来了学费,主动把中美爱心的捐助让给了他人。杨同海动情的对他们说,虽然你们不再接受中美爱心的捐助,但我希望你们不要离开“中美爱心”这个大家庭,要把中美爱心的火炬继续传递下去。
作为一名数学家,他说不上多富有,但他支持家乡教育事业发展的恒心却让宁国人民无比感动。这一切,只缘于他内心的一个朴实想法,那就是凭自己的能力,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来源:安徽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