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珍:夫妻为圆离世女儿心愿建希望学校 20年爱心捐款46万

发布时间:2018-04-08 21:20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5年2月 | 查看:1389次

人物故事:

  刘文珍是华阳社区西一居民区的居民,走进她家,看不出和其他的普通上海家庭有什么区别——简朴而整洁的家居布置,一尘不染的家中环境,只有墙上的那副挂毯提醒着我们,她和她的家庭那段不平凡的经历。

  挂毯上所描绘的是一所位于湖南芷江的学校:芷江上海徐勤希望小学。1995年,为了实现离世女儿的心愿,她和丈夫徐峰用自己积攒的血汗钱,在湖南侗乡芷江捐建起了这所希望学校,并以女儿徐勤的名字命名。将近二十年过去,刘文珍将对于女儿的爱倾注在这片遥远的山区,同时也给自己的生命带来了另一种希望……

  她用离世女儿的抚恤金资助了34名失学儿童

  刘文珍的女儿徐勤是一位纯真、善良的姑娘,她从小就有一个心愿,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那些失学儿童重返校园,她甚至憧憬着长大后能当一位山村教师。1988年,徐勤高考落榜,未能如愿当上一名山村教师,而是在父亲所任职的上海医药工业设计院当上了一名临时工,但她始终念念不忘去帮助山区那些贫困的孩子。当她领到第一个月的工资时,想到的不是去买一套漂亮的衣服,而是全部捐给了安徽农村的一名失学儿童……

  此后,徐勤还多次为其他农家失学儿童捐款。1993年,她通过自学考试,顺利拿到本科文凭并在深圳找到了一份如意的工作。不幸的是,就在到深圳工作后不到4个月,一场交通事故夺去了她年仅28岁的生命。

  痛失爱女,刘文珍、徐峰夫妇伤心欲绝。想到女儿未了的助学情,以及女儿生前留下的5.4万元抚恤金。老两口在料理完女儿的后事后不久,就带着1万元储蓄和保险金来到上海市希望工程办公室。那时候她只有一个要求,这些钱要捐给最需要帮助的人!于是这些钱被送到了芷江侗族自治县的34名失学儿童手中。

  她用起早摸黑的血汗钱捐建起了一座希望学校

  就在刘文珍捐助了这34名失学儿童后不久,芷江县的县委书记带着其中的20多名学生来到上海。当时在紫云路上经营“勤云斋”素菜馆的刘文珍发现这些孩子都很瘦小,面对一桌精美的食物却不敢动筷,而他们身上穿的“像样一些的衣服”原来都是问别人借来的……

  县委书记试探着向她开口:“您能不能帮帮我们办一所学校?”刘文珍二话没说一口答应,虽然当时他们夫妇月收入也属微薄。

  芷江县是一个山峦起伏的偏僻小县城,当被问及选址在芷江哪里时。她只说了一句:“不论路远路近,到最困难的地方去!”最终,学校建在了芷江最贫困的河西地区。

  然而,办学所需的10万元远远超过了他们的承受范围。于是夫妻俩起早摸黑,把经营“勤云斋”素菜馆的盈利积攒起来全部用于建设学校所需的资金,两年后,他们把积攒下来的10万元送往芷江。

  从1994到2014,20年,她的捐助从未停止……

  除了捐建上海徐勤希望学校外,1999年时,夫妇俩又连续两年捐款,成立了上海建青实验学校徐勤奖学金。

  而这也只是刘文珍无数笔爱心捐款的一部分。又有一次,当她得知捐建的这所希望学校有10位师范生因经济原因要辍学,她又伸出有力的臂膀,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又多方奔走联系,为山村输入教学力量。

  自建校时起至今,刘文珍每年还会拿出1万元作为学校的助学金,这笔助学金既面向学生也面向校工与校长。1万元现在看来并不多,但贵在她和全家坚持了18年!2006年丈夫徐峰故世,刘文珍的爱心行动却还在继续。2009年9月30日,她又捐款3万元在沂蒙山区建设希望小学,并将于2015年2月落成。

  如今,女儿去世了20年,刘文珍的爱心也奉献了20年——自1994年至今,刘文珍各类捐款已达46万多元!然而她自己除了经营一家小餐馆外,其实没有更多的经济来源,那么她是如何捐助如此巨额的款项?刘文珍的一席话让记者唏嘘不已:一只粽子就可以打发一顿午餐,两只粽子一天就过去了!她说:“钱留着没什么用,还是多用在有用的地方吧……”

  失去了心爱的女儿是一种巨大的不幸,然而刘文珍却用自己的善举收获了更多的爱。

2003年,就在芷江上海希望小学建成8年后,她和爱人应邀参加了希望学校的校庆活动,这是老两口第二次来到芷江,而他们的助学情已经洒遍在芷江侗乡的山山岭岭。刘文珍记得,当她在校庆大会上发言后,虽然只有简单的几句话,但台下的听者们却泪流不止,她能感到,这里的孩子们对她的那份爱。

  这也让她感觉:命运虽然向她关上了一扇窗户,却又给她开启了另一种“希望”。

来源:上海文明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