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广森:外科医师从医36载 每年手术超过1500台(图)

发布时间:2018-04-07 19:41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8年3月 | 查看:9385次

人物故事:

  韩广森,男,1961年生,河南省肿瘤医院外科第二学部部长,普外科主任,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从医36年,韩广森怀着对医学的热爱,对生命的敬畏,用一片微薄但却带着生命温度的柳叶刀拯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

  保持了众多“全国纪录”

  在肿瘤外科学界,河南省肿瘤医院普外科主任韩广森保持着许多“全国纪录”:

  目前国内直肠癌根治术的平均手术时间为2小时,他保持着40分钟左右出色地完成手术的记录;

  国内胰十二指肠联合切除术的平均手术时间为4至6个小时,他保持着1个多小时完成手术的记录,每年完成该手术近百例。

  在临床实践中他不断突破,对手术技术创新孜孜以求,创造了很多改良技术:“三阶段顺时针全胃切除+D2淋巴结清扫术”、“左手控制右半结肠切除术”、“十二指肠残端T型缝合”、“单T管引流用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环形缝合用于骶前出血的处理”等,每年发表中华及国家级论文50余篇。这些创新改良,不仅有效缩短了手术时间,还大大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使得病人住院时间大大缩短、住院费用降低。

  被许多专家视为“手术禁区”的全盆腔脏器切除术,他常常在15分钟之内就能完成标本的切除。

  有人说,韩广森是个“传奇”。没有亲闻他经历的人,大概觉得这是夸饰之词。了解他的人,却觉得这样说不为过。

  敬畏生命,一生只为做好一件事

  “人生有限,只能把一件事做好,在从政或从事专业之间,你要把一门专业搞精通。”这是韩广森父亲的一句话,启发了韩广森一生的专业之路。韩广森认为:“医生能帮助别人,帮助自己的家人,还能获得别人的尊重。”此后30余年,韩广森心无旁骛,全神贯注于医学,拒绝了许多走上行政岗位的机会。他说:“这一生把医生做好,足矣。”

  1982年,韩广森大学毕业来到河南省肿瘤医院工作,他就坚定了“我一定把医生做好”的信念。切开、止血、结扎、缝合是外科医生的四大基本功,其中,打结用于快速结扎住病人伤口。为了练好打结基本功,韩广森每晚睡前用手凌空比划反复练习,边睡边打,创下一分钟打120个结的记录,而一般医生的打结速度是每分钟80—90个结。赴上海进修时,韩广森的带教老师在时隔十年后,仍能在电梯里认出他并称:“你就那个基本功最好的学生吧?”

  在他看来,“打结,就要达到让线与手融为一体”。特别是对少林结的传承,节省的时间虽有限,但一个小小的改变,就可能给患者带来莫大利益。

  人常说“大医精诚”,什么是大医?对医生职业信仰和社会责任的思考的韩广森,有着自己的一份见解:“热爱事业,敬畏生命。”实际上,韩广森的36年从医经历,正是对这句话的践行和诠释,他是为病人活着,奉献着自己,给人以生的希望,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大医精诚”的含义,他一直都在为患者生命保驾护航的路上。

  勤学善思,“十年磨一剑”的手术功底

  医学创新最终的受益者是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这是普外科一个主要手术。多年以来,大家都沿袭着一套几乎固定的模式,按着教科书上写的手术步骤做,这是一种惯性思维。谁都不愿意打破“教科书”的金科玉律。韩广森从1984年开始接触这种手术,最初是学习,然后是改良。

  韩广森还记得,他第一次站在手术台边观摩老师做这台手术时的情景。“当时,从早8时到晚8时,手术做了12个小时,但我什么都没看懂。”之后,韩广森发奋学习,先背手术图谱,再在心里模拟手术动作。每晚睡前必背一段时间,再默默模拟手术步骤,这一练就是10年。

  10年后,当韩广森第一次独立做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只用了2个半小时,而大多数医生一般需要6~7个小时才能完成。现在,韩广森对这台手术更加娴熟,再加上手术模式创新后,他只需要1个多小时就可完成手术。改良后的手术模式,不仅具有手术切除彻底、时间短、患者恢复快等优点,也大大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病人不仅住院时间大大缩短、住院费用降低,还提高了生活质量。

  心系患者永远在“救死扶伤”的路上

  从医36年来,他怀揣对生命的敬畏之心,凭着一双灵巧的手和一片薄薄的柳叶刀,其会诊足迹遍布河南省90余个县(市、区),到过300多家基层医院,每年行程十余万公里。他曾经在两天内,行程1000余公里,在数家医院先后会诊8台手术。

  也许你会说,作为一名蜚声国内的肿瘤外科专家,每天在本院接诊的病人那么多,怎么可能每天都有时间去基层医院会诊疑难病人呢?那是因为,他放弃了所有的节假日,他的生活没有上班下班,朋友聚会等均与他无缘。即使是每当周二、周五结束本科室安排的手术时,不做片刻停留,他总在走出手术室的下一刻,就匆忙驱车赶往基层医院会诊,并在车上草草应付一下自己的晚餐。每当我们进入梦乡时,或许他才刚刚会诊完,正在夜色下独自开往归家的路途中。

  多年来,邀请过韩广森前去会诊的医生都熟知,不论是节假日还是阴雨绵绵时,只要高速不封路,只要是约定好的会诊,他必定会如约而至。也正是因为如此,他的车里除了主驾驶位置可坐外,其它地方都堆满了吃的和盖的被子。

  韩广森每年手术量超过1500台,这个手术量,让他在河南省当之无愧地成为完成胃肠道手术最多的医生。

  传帮带教,让更多患者受益

  外科专家的手术刀法是练出来的,不是仅靠读书读出来的。没有临床磨练的医生,注定是不会看病的。拥有一个好师傅,是外科医生成长的关键。手术不能自学,需要带教医生的鼓励,然后年轻医生才能迈过那个坎。

  2002年,韩广森担任普外科主任。这16年来,是他与这个团队朝夕相伴的日子。韩广森作为一个团队领导、学术带头人,在他的带领下,每周二雷打不动的科内业务学习交流会已坚持有十余年;每周一、周四的科内医生联合会诊及多科医生联合会诊已整整开展337次,惠及前来就诊的患者多达6000余人次。

  在河南省肿瘤医院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韩广森每年选派科室骨干人员到德国、美国等地进修学习,相互交流科研成果。他坚持科研为临床服务,要以临床为中心,用科研成果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最终让患者受益。每年科室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达50篇,这样的成绩,获得国内同道的认可。

  10多年间,普外科从十几名医生、三十几名护士、两个病区、80余张床位,已经发展成为拥有5个病区,硕博人才27人、本科6人、护士123人的团队,200余张床位更使其成为全国较大的普通外科肿瘤科室之一。

  韩广森对年轻医生亲手带教,并将其多年的临床经验和对手术的亲身感悟毫不保留地传授给年轻医生。他认为对外科医师的手术培养,重要的是正确掌握手术的技能,养成一个好的手术习惯。手术时,关键步骤他都会对年轻医生讲解再三,手把手地教他们体会操作手感。

  每次受邀到基层县市医院会诊疑难病人时,韩广森还会把自己的技术教给当地医生。他会结合当地医院的实际条件,传授合适的技术,而不是做片面追求高难度,炫耀自己的技术。“做手术,不是变魔术,你给他一个惊险的手术,虽然做成了,但你走了,他还是不会做,这就失去传帮带的意义了。”韩广森说。

  铮铮硬汉的侠骨柔情

  无论是工作细节、还是生活习惯,韩广森都是一个严于律己的人。他时时刻刻心系病人、心系手术,做一切事情之前,他都要以不影响治病救人做手术为前提和底线。

  行医36年来,做了上万例手术,无论患者再贫穷,手术风险再大,他总选择迎难而上。2002年2月,在家人陪伴下,许昌市83岁的直肠癌术后复发患者刘老太太来找韩广森。此前,她已经找过很多医院,均因风险大、病情重被拒绝。家人几乎绝望了,苦苦哀求:“韩主任,救救我妈妈吧!”。

  韩广森果断地说:“病人走投无路来找我们,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要努力争取!”经过韩广森的精心治疗,当初被宣告还有几个月生命的患者,在他手术后又奇迹般生存达4年之久。

  即使在父亲去世的第二天,韩广森也是照常走进手术室,为病人做手术。当天和他同台的同事,谁也不知道他家里发生了什么,等7台手术做完后,他才如释重负地一个人开车跑到郊外忍不住失声痛哭……

  至如今,韩广森还谨记父亲的话:“人生有限,只能把一件事做好。”韩广森认为:“医生能帮助别人,帮助自己的家人,还能获得别人的尊重。”此后的半辈子,韩广森心无旁骛,全神贯注于医学,他说:“这一生把医生做好,足矣。”

来源:河南文明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