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冰壶秋月写华章——记解放军档案馆原馆员刘义权(下)

发布时间:2009-08-23 08:56 | 来源:人民网 2009年08月19日08:11 | 查看:996次

  不久前,书法家张骥先生闻知刘义权的故事后,送给病中刘义权四个字:“冰壶秋月”,表达对刘义权人品的敬仰,希望刘义权尽早康复。

  “没事,不给组织添麻烦啦,坐公交车挺方便的。”

  不论在职,还是退休,刘义权凡事总是为别人着想,他把荣誉看得重如山,把利益看得淡如水,始终坚守一个庄严承诺:“自私自利,就不配当党员。”

  一年,档案馆安排一名团职干部转业,这名同志希望组织能按标准给其解决一套住房,领导非常为难。

  刘义权二话没说,就把三室一厅的房子换给了转业干部,自己一家暂时搬到了一间半的小房子,两口子一住就是两年。

  刘义权退休了。但是,他闲不下来,和一家单位签了聘用协议,月薪3000元,还不算提成奖金。

  不久之后,得知解放军档案馆想返聘他,就主动找领导要求回去。但是,每月仅900元的返聘费,领导觉得过意不去。

  “我在馆里干了半辈子了,这里就是我的家,给家里干活还谈钱吗?别说900元,就是一分钱不给,我也愿意干。”

  刘义权从来没有因为个人的私事向组织开过口。患病后,每次去医院检查,馆领导给他派车。每次,刘义权都摇头:“没事,不给组织添麻烦啦,坐公交车挺方便的。”  

  干了30年,学历是高中,职称是馆员

  馆藏有很多珍贵的历史档案,内容翔实、丰富,但错字、别字多,加之保存不善,有的颜色褪变,字迹模糊,很多字认不清,校对起来难度很大。

  “我们要对历史负责,对死去的革命先烈负责,不能因为在我们手上出现差错而失去历史的真实性。”刘义权总是拿着放大镜,逐字细看,遇到说不清的地名,查地图;意思不清的,查历史资料;查证不了的,加注括号说明,直到搞清楚。

  高级职称、高等学历,谁不羡慕、谁不想要?可刘义权并不关心。

  刘义权的履历表上,学历一栏填写的是高中,职称一栏填写的是馆员。

  这就是干了30年的档案工作,有着丰富档案征集、接收、整理和鉴定工作经验的刘义权?谁都不信。

  “整天忙乎个啥,争取个上学机会,拿个文凭好评副研究馆员,对个人发展有利。”早在上世纪80年代,身边就有同事这样对他说。

  “说得对呀,我这头落伍的老‘牛’也该换换新装了。”尽管嘴上这么说,可他却没有这么做。

  刘义权挂念的是,有多少档案要征集、哪个地方还要再去跑,他忧虑的是,档案今天收不上来、下一步该怎么办。

  职称,他自己不挂念、不操心,馆领导却放在心上。派他去参加全军第三期档案干部培训班,有了参评高职资格,刘义权却决定把晋职的名额让给别人。

  有人对此不解,他淡然笑之。“文凭、高职什么的不重要,只要把工作完成好,我就心安理得了。”再劝,他总是淡淡一笑。

  “咱要那虚名干啥,把工作干好比什么都强。我们县里一起出来当兵的,现在在部队干的只剩我一个,其他都复员转业了,至今能在部队干,我就知足了。”言语间透着自信和自豪。

  “还有9000件没查完呢!”

  上班,埋头苦干;下班,谈笑风生,这是刘义权的性格。手术前,馆里许多人不知他已罹患癌症。

  手术期间,得知自己原住房分给了同事小孙,病床上他叮嘱家人,尽快腾出房子,打扫干净。刘义权出院了,他找到小孙,询问她:“拿到房子钥匙没有?装修了没有?”

  当听说看了几家装修公司都不如意时,刘义权很爽快:“我儿子是搞设计的,你可以到我家看看,让我儿子给你无偿设计,我再帮你联系施工队,放心吧。”

  6月的北京,已经进入初夏。老天好像有意和他作对,没有来得及让他享受盛夏的果实,刘义权的病情发展了。12日,这一天,刘义权早早来到办公室,看着平日熟悉的工作平台,一摞摞难以割舍的档案资料,这个四川汉子,眼里噙满泪水。

  他清楚,这一次离开岗位,可能就是永别。

  桌面很干净,他还是一遍又一遍地擦;档案很整洁,他还是一遍又一遍地整理。那神情,专注得就像和一生的挚友话别。

  看着这一切,旁边的同事们强忍泪水,默默无语。

  刘义权一个劲儿叹息:“还有9000件没查完呢!”

(责任编辑:灯)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