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殿银:六旬老人37年奉献乡村教育 罹患重病仍不离三尺讲台(图)

发布时间:2018-04-03 19:45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5-01-26 | 查看:1038次

  人物故事:

  张殿银,男,57岁,汉族,中共党员,章丘市水寨镇苑李小学教师。

  他瘦瘦高高的个子,黝黑的皮肤,平时话不多,这让他看起来很难和教师联系在一起。2014年,已经57周岁的他,却已经在教育战线上工作了37个年头,即便2010年时被查出身患肝癌,他仍坚守在三尺讲台。在他看来,能坚持下去的理由有很多,如果不继续教书,他心里很不踏实。

  任教37年,他是水寨最年长的教师

  张殿银目前在水寨镇苑李小学任教,已经任教37年的他,是水寨镇年龄最大的在职教师。1977年,高中毕业后的张殿银正式走上讲台,37年来一直奋斗在教育第一线。

  之前的时候,学校教师资源匮乏,他就像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就把他往哪里搬。任教37年来,根据学校需要,他先后担任过数学、语文、体育和地方课程老师。几乎每换一个学科,他都要昼夜备课一段时间。“以前上学内容很少,整个高中写了还不到5篇作文。现在要教孩子了,我的肚子里肯定得先有‘墨水’。”说起最初从数学老师改教语文时,张殿银说。

  2012年10月,担任苑李小学二年级数学老师的张殿银经常感到浑身乏力,食欲不振。当时的他并未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考虑到女儿正忙于工作,儿子正上大学,为了不让他们分心,张殿银一直隐瞒。

  后来,他利用周日时间,一个人到医院检查。医生告诉他,肝部有阴影,必须随时关注。张殿银却像没事人一样,对医生的话没太在意,继续上课直到学期结束。春节过后他再到医院检查,结果病情加剧,最终被确诊为肝癌。57岁的张殿银放不下三尺讲台每天上午,张殿银会准时熬药吃药,每月4500余元的药费让他感到吃不消。

  手术后1个月,他不顾家人反对重返三尺讲台

  确诊后,张殿银精神受到很大打击:老伴本来就患病,儿子还在上大学,马上就要找工作、成家立业,自己偏偏这个时候得了这样的病,不是给家庭徒增负担吗?

  在医院里,张殿银在痛苦和焦虑中接受了微创手术,之后回家休养。一个月的时间里,赋闲在家的张殿银想了很多。时至今日,他已经不记得当时多少次流泪,多少次绝望了,不过他清楚记得,学校里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笑脸,给了病痛中的他莫大安慰。“愁下去也不是办法,既然得了这样的病了,怎么过都得过,为什么不快快乐乐地过呢?”张殿银说,他不知道余生还有多长,不知道要给家庭增加多少负担,但这都是避免不了的。他能改变的,是回到他想念的孩子们身边,再为自己和孩子们尽可能多上几节课。

  张殿银说,之后他不顾家人的劝阻,找到学校领导想继续给学生上课。看到张殿银的态度第一次这么坚决,家人和校方选择了妥协,最终,他在学校先兼任了一年体育老师,身体状况没有恶化后,又在2014年担任起了学校地方课程的教学,每周六节课,既能保证有课上,又相对轻松些。

  上午熬药下午上课,他治病工作两不耽误

  “得病以来,身体越来越没力气,原来我都是骑自行车回家的,现在骑电动车有时都会感觉累。”说起近况,张殿银显得有些紧张。2013年10月,他去医院复查时,医生告诉他病情有恶化趋势。不得已,他再次接受了手术治疗,结果由于肝部阴影处有动脉血管,手术并不成功。之后,张殿银感觉越发没有力气,虽然肝部没有剧烈疼痛过,但吃东西却容易呕吐。老伴和女儿看在眼里,都劝他不要来回奔波上课了,可张殿银心里,还是放不下学校的孩子们。

  2014年以来,张殿银开始服用中药治疗。每天必须服药三次的他,为了不给学生耽误功课,只好申请把课程调到了下午。每天上午,他都要在家熬药、喝药,然后再骑着电动车,从3公里外的家来到学校。

  “地方课程包括传统文化、安全教育和环境卫生教育,跟现实生活比较接轨,教起来也容易一些。”张殿银说,他把上课当成了自己的乐趣,把课堂当成了他和孩子们交流的聊天室,他希望在和孩子们的交流中,帮孩子们健康成长。

  上有老下有小,他面带笑容担起家庭责任

  5月12日上午,记者在水寨镇北范村张殿银家中见到了他。当时,他正在厨房里熬药。黑色的药锅正在燃气炉上加热,中药的气味弥漫在厨房中。张殿银一边搅动筷子一遍告诉记者:“一天一包药,要吃三次,每个月光药费就4500多元。”

  记者了解到,张殿银和老伴仅靠他一个人的收入支撑生活。得病以后,他每个月的收入还不够支付药费。虽然生活艰苦,但张殿银平日里还是有说有笑,丝毫看不出生病的痛苦。“在学校跟孩子们呆惯,离开的话心里会难受。跟孩子们在一起就是最大的快乐!”张殿银说。

  除了熬药、喝药、上课,张殿银还有不少家务活要操持,家里的4亩多地也是他和家人在耕耘。“家里种了不少麦子和棒子(玉米),现在浇地省劲,收割也靠机器,不用下多大力气。”想到生活境况,他表示,几个月前他还会瞎想,想着想着就落泪,马上毕业的儿子,同样患病的老伴,家里80多岁的老母亲……对家人的责任让他开始顿悟,不管以后情况如何,他都会怀着治好病的愿望,一如既往工作。

  来源:山东文明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