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静:患病坚守岗位7年成功调解万起纠纷 被誉群众贴心“万金油”(图)

发布时间:2018-04-03 18:37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5-01-26 | 查看:1205次

  人物故事:

    陈静,女,1966年8月出生,常州市武进区新城派出所民警。

  近7年来,她先后成功调解1万多起纠纷,调解满意率99.8%,赢得了群众贴心的“万金油”美誉,并被评为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全国优秀人民警察等。

  绝大多数被调解对象并不知道,这个整天乐呵呵的“陈大姐”其实过的并不轻松:自己患脑垂体瘤10多年,一直靠药物和化疗维持生命;特别是丈夫因患恶性淋巴瘤过早去世,留下近百万元的债务官司,让她痛苦不堪。最后法官成功调解这起纠纷,让陈静松了一口气,同时感受到了调解工作的重要性,更感受到作为一名党员、人民警察,在维护社会稳定、调解社会矛盾中所肩负的重任。

  为了做好调解工作,陈静经常利用休息时间钻研《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将法律作为调解工作的依据,并综合运用倾听、共情等心理疏导技巧,逐渐总结出一套特有的“调解秘笈”。

  一段剪不断、理还乱的纠纷,当事双方往往碍于面子,死扛硬顶,这中间往往缺少“和事佬”,有时陈静一句话就让双方偃旗息鼓。2012年冬天,陈静接警出现场。楼道中,一名84岁的老太太裹着被褥在寒风中发抖;正对楼道的门口,老人的儿媳妇手拿菜刀横在胸前,嘴里喊道:“让她回家,我就死!”“干嘛,学烈士啊?”陈静一句话,便让这位儿媳妇笑出声来,气氛顿时缓和下来。经过深入了解,婆媳间矛盾因家庭琐事引起,陈静进一步调解,儿媳主动把婆婆领进了家门。

  一些经济、劳务纠纷,如果调解不及时、不到位,往往会引发恶性、群体性事件,面对这些纠纷,陈静则当起公正、理性的“老娘舅”。2012年,市民吴某因朋友拖欠96万元不还,对朋友大打出手。被带到派出所后,两人情绪都比较激动。吴某边撞墙边大喊:“钱不给我,我就不活了!”陈静一上来就给他退火:“你命都不要了,还要钱有什么用?”吴某怔住了,慢慢冷静下来。“头都撞出血了,我带你去医院包扎一下吧。”轻轻一声关怀,顿时温暖了吴某朋友的心。随后,陈静带着吴某朋友去医院包扎。双方表示愿意服从陈静的调解。经过耐心沟通,陈静了解到,吴某朋友并非真的想赖账,他一直珍惜与吴某的友谊,对吴某的帮助心存感激。但是,由于吴某处事不够冷静,经常在自己企业吵闹甚至对自己大打出手,不仅影响到企业的正常运转,也损害了自己和公司的形象,因此赌气欠钱不还。陈静让吴某和朋友坐下来心平气和协商。经过半夜的协商,两位朋友达成了还款约定,和好如初。此后,吴某一直说,多亏有了“陈大姐”,否则自己很有可能做了傻事,人财两空。

  调解各类纠纷,不仅要有嘴上功夫,更要有真情付出。来自安徽宣城的晏某与薛某是一对80后的小夫妻,两个人经常因为家庭琐事而闹得不可开交。2011年7月,二人在薛某打工的工厂再次发生争吵,并揪打起来,晏某冲动之下连声表示要跳河并离开了工厂。工厂老板拨打了报警电话,请求陈静给予调解。陈静赶到现场,意识到晏某可能会想不开,便拉上薛某一起去周边河塘寻找晏某。薛某表示自己已经心灰意冷,不愿前往。陈静敞开心扉,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会告诉了薛某:“等一个人回来也是一种幸福,我丈夫因病离世后,时至今日我还喜欢一个人静静坐在沙发上,期待他回来”。一句话打动了薛某的心,她和陈静一起外出寻找,终于在深夜时从河边找到了正在徘徊的晏某,二人冰释前嫌。

  这些年来,陈静在调教工作中苦着群众的苦,快乐着群众的快乐。然而,她感到最愧疚的还是自己的儿子和公婆。由于工作忙、丈夫早逝,陈静的儿子从小就在乡下由爷爷奶奶照看。“有一次,我问儿子最想到哪里去玩,儿子说想去妈妈的调解室,因为只有在那里,妈妈才有时间和我说话。”说这话时,陈静的泪水止不住往下流。

  来源:江苏文明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