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4-02 11:55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5-01-26 | 查看:1127次
人物故事:
一提起下午茶,有人可能更青睐优雅的英式下午茶;有人或许更钟爱精致的广帮下午茶……可在曲阳路上的飘鹰东方花园,24号楼卜芸阿姨家的“董家宅下午茶”却令大家最为流连忘返。“麻球阿姨”卜芸,是虹口区欧阳路街道董家宅居民区的“名人”。为了改善新式居民小区的相对淡薄的邻里关系,2004年,在女儿的鼓励下,卜阿姨打开自家大门,用精致的“下午茶”招待邻居。伴着茶香,邻居们分享故事,交流心情,排解烦恼,学习礼仪,借此机会解决了楼组内部的不少矛盾。如今,卜阿姨的“下午茶沙龙”已经成为文明和谐邻里关系的重要纽带和楼组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重要平台。
老式里弄房子的邻里关系可以用“敞开式”来比喻,各家各户的生活都公开在别人的眼皮底下,一有事情左邻右舍就会围拢过来,你一句我一句插手干预,许多难事在众人的帮助下化解了,也有不少小事被鼓捣成了公共事件。现在的社区,钢筋水泥建筑和全独用的设施,私人空间得到了保护,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但邻里关系一下子成了“封闭式”。
卜姨的女儿和居委书记都建议卜芸,发挥与人为善的优点,为改善邻里关系起点带头作用。卜姨考虑到小区里各自为家的隔绝状态不利于人际沟通,便主动打开自家的房门,让大家来坐坐,谈谈心聊聊天,学习老式弄堂居民的相处方式,街坊邻居聚在一起谈谈心,有什么难处,大家一起帮忙解决;有了喜事,大家共同分享。
卜芸的女儿帮忙设计了请帖,上面写着:“邻里午茶,诚邀共饮,周一相约,二楼我家。”卜姨亲自敲开24号楼每一户房门,一家一家送上请帖。大家拿到请帖,觉得很新奇,有人还将信将疑地问:“真的免费吗?”“是不是居委会出钱办的?”卜姨对他们说:“这点钱我还是出得起的,大家尽管放心来吧。”
每周一的下午,卜姨就早早地敞开了房门,围着客厅的长桌摆好十几张椅子,长桌上放着两大盆刚从油锅里煎出来的麻球。邻居们陆陆续续走进来,大家相互打着招呼,有说有笑。卜姨给每人泡上一杯茶水,请大家吃自己亲手做的麻球。麻球圆圆的、香香的、糯糯的,代表着圆圆满满、甜甜蜜蜜。
12楼的郁女士家,有段时间经常传出乒乒乓乓的声音,弄得周围邻居也不得安宁。邻居们出于关心,想去劝解一下,可是他家的房门就是不打开。一天吃晚饭的时候,郁女士家中又传出了吼声,还有玻璃器皿破碎的巨响。第二天,卜姨趁郁女士老公不在家的时候,敲开了她家的门。郁女士一看见卜姨,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可就是不愿说出真实情况。于是,卜姨便拉她来参加“下午茶沙龙”的活动。
在“下午茶沙龙”里,几位邻居真诚地劝解郁女士。面对这些好心人,郁女士忍不住流下眼泪,第一次向邻居袒露了心声。郁女士的家原本和睦平静,想不到2002年的一天,她的老公被汽车撞了,经抢救命是保住了,却留下了脑神经损伤的后遗症。从那以后,家里就不太平了。老公经常无端地发脾气,骂人摔东西,有时三更半夜也会闹起来,郁女士只得耐住性子忍着,心里却是有苦说不出。生活在提心吊胆的日子里,她变得悲观消沉。郁女士说:“我是为他好,他平时喜欢喝白酒,最初是二三两,后来发展到半斤一斤,我就劝他白酒少喝,真想喝就喝黄酒吧。那天,我把黄酒端到他的面前时,他一下子从椅子上蹦了起来,打掉了我手里的酒杯说,你不让我喝白酒,我就把电视机砸了。我拼命抱紧他,他用力把我推到地上,顺手抓起五斗橱上的花瓶摔到墙上……”
卜姨劝解道:“他这样做也是身不由己,自己控制不住自己,你不要放在心里,自己的心理状态一定要调整好,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病人。你有空就到我家里坐坐,我们姐妹间聊聊天,放松放松。下午茶的时候,大家聚在一起谈谈,说不定还能帮你想想办法。”还当场带她跳起了交谊舞,在律动的舞姿中,她忘却了心中的不快,脸上露出了笑容。
参加了卜姨下午茶以后,郁女士和大家一起谈天说地,心情果然好了许多,起码在这段时间里,她是快乐的。后来,大家给她出主意,说外出旅游可以调剂一个人的身心,建议她带老公一起参加居民自发组织的旅游活动。果然,这一招还有点效果。欣赏大自然山水的时候,她的老公心境平和,夫妻俩有说有笑,又回到了车祸前和睦相处的情景。有时,郁女士还和丈夫一起来参加下午茶活动,大家谈论各种各样的话题,郁女士的丈夫也听得津津有味。由于经常接触新鲜的事物,开阔了眼界,郁女士丈夫的心境也平和了许多,发脾气摔东西的次数越来越少了。郁女士尝到了邻居聚会的甜头,久而久之,成了下午茶活动的骨干,经常以主人的姿态帮着招待,每次还都会带一些水果糕点招待大家。
除了排解各家遇到的难事烦心事以外,对涉及小区居住环境的话题,大家更为关心。因为这毕竟是居民日常生活赖以生存的空间,好与不好,关系到每个人的利益。有段时间,大家对小区内日益增多的群租现象很是反感,怨声不断。一次下午茶时,一位阿姨进门就摇着头说:“我受不了了,头都被他们吵昏了。住在我家对门18楼的韩国大学生,一套房子里住了十来个人,早上五六点钟就有人进出,半夜一二点钟还有人回来。还经常有他们的同学跑错人家,来敲我家的门。我老公有失眠症,好不容易睡着了,被他们敲醒。小青年还是懂点礼貌,一看走错了人家,不停地点头哈腰表示道歉,可是我们一晚上就睡不好了。
还没等她说完,有人迫不及待地插话:“是啊,是啊,我住在他们的底楼,有天半夜,他们中的一男一女,在我窗前的绿化地带吵了起来,开始还是低声轻语的,渐渐的声音就高了起来。天气热,我家开着窗,那声音就像在身边响着,还听不懂他们说的内容,整个是一片噪音。”
有人马上接着来说:“怪不得,这些日子小区里时常有一些陌生的外国面孔进进出出,原来是来找同学的。这种乱哄哄的场面,让人缺乏安全感,也侵害了居民的权益,应该请有关方面出面管一管。我们是不是联名写信给居委们,制止这样的群租现象。”
大家马上达成了共识,你一句我一句地开始起草信件。这封信送到居委会以后,受到了相关方面的重视。很快,那些群租的大学生被请了出去。小区里恢复了平日的宁静。
居家过日子,每家难免会有各自的难处。顾阿姨和严阿姨家里人多,每天换洗的衣服有十几件,晾在阳台里,将原本敞亮的房间遮得很暗。两人在下午茶沙龙里,商量来商量去,觉得只有在阳台外装个晒衣架,将衣服晾到外面去,才能解决问题。邻居们听说了她们的想法,展开讨论,多数人认为这样做违反了小区物业的规定,是行不通的。在大家劝说下,顾阿姨和严阿姨放弃了装晒衣架的想法。可是阳台空间狭小,不能晾晒大量衣物,还是让两位阿姨犯难。卜姨主动提出让她们将衣被拿来晾晒,解决了这个实际问题。
在下午茶聊天中,卜姨听说了楼里的卢老师得了坏血症,在家里疗养。她的子女在国外生活,无法回来照顾她。生病的卢老师独自一人在家,日常生活起居成了问题。这个消息让人感到不安,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于是,卜姨在自家做了饭菜以后,也给她送一份去。在接触中,卜姨还发现卢老师没有手机,对外联系很不方便,就买了一个手机送给她,随时保持电话联系。卢老师要去医院看病,卜姨就撇下家务陪她去。
通过“下午茶沙龙”的活动,卜姨认识了小区里的每一个人,大家见面都会热情地打招呼,大家也对卜姨很信任,有时会将照顾小孩、代看家门等家中急难的事托付给卜姨。在大家心目中,卜姨这个楼组长更像是他们家庭中的一员。卜姨觉得,大家托她做事,是信得过她,是对她的赏识,是给她面子,她非常珍惜这份感情和荣誉。
现在,“下午茶沙龙”做出了“每逢邻里喜事麻球祝福必到”的规矩。小区里搬来了新邻居、年轻人结婚、生孩子满月等,卜姨得到消息以后,都会做上几十个甚至上百个新鲜的麻球,用篮子装好送上门去。来祝福的亲戚朋友吃了以后,都说味道好,纷纷打听是在哪里买的。卜姨告诉他们,不用买,这是邻里间的情谊,喜欢吃的话,欢迎来做客。端午节的时候,卜姨还包上一百多斤粽子,招待下午茶的邻里们。到了每年的年三十,下午茶变成了邻居年夜饭,卜姨主厨,每个来参加的人都带上一个菜,大家热热闹闹地聚在一起,别有一番味道。
几年下来,每周一次的“下午茶沙龙”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小区里的风气。各种形式的下午茶在小区内举办起来。现在,飘鹰小区邻里之间的争吵少了,欢笑多了。“下午茶沙龙”的话题也少了邻里纠纷,多了家长里短。大家围坐一起谈得最多的还是:“谁家的孙女满月了、孩子的背带裤怎么织,肠胃不好该吃什么。”有几个喜欢打牌的人还会凑在一起,玩上几个小时。更多的人则喜欢互相切磋一下厨艺,谈论毛线花样的编织……
飘鹰小区24号楼“下午茶沙龙”的名声渐渐地传播开来,2007年还上了《新民晚报》的头条。电视台的美食节目也请卜姨去当“麻球达人”。连续几年,市区领导还送来了茶叶,支持这一社区居民自治的社会活动。在社会各界的推动下,周一下午茶的内容也日益丰富多彩起来。
卜姨的“下午茶沙龙”至今已经坚持了近十年,董家宅居委会所属的欧阳街道近年来推进组团式服务工作,将“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理念推广到社区,卜姨下午茶正是和这种理念不谋而合——将邻居们紧密联系了起来,大家聚在一起说说烦心事儿,心情就能开朗起来。目前,各类“居民自治组织”在欧阳街道也越来越多,形式内容日益丰富,各具特色的自治“小组”在丰富社区居民生活的同时,延伸了街道、居委会关心、服务居民的“手臂”,提高了自治能级。通过集聚社区资源、使自治更有效,居民可以围绕生活需求和利益诉求不断提高行使民主权利和合作互助的能力,解决社区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增加社区居民对社区共同家园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来源:上海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