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4-01 18:33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8年3月 | 查看:1548次
人物故事:
朱光伟,男,1962年生;赵彦苹,女, 1972年生,二人皆为河南省许昌长葛市石象镇明朗寺村村民。
2007年,举家在西安打工的朱伟光突发脑溢血,正当他们全家手足无措时,女儿学校的老师、周围的邻居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捐钱捐物,帮助他们度过了难关。夫妇俩决定靠自己的能力摆摊卖煎饼回报社会。10年来,他们坚持为困难群体免费提供煎饼,感动了西安城,也感动了万千网友。他们的事迹先后被《西安日报》、《郑州晚报》、新华网、腾讯网、网易新闻等多家媒体报道,他们也被当地群众称为“煎饼侠夫妻”。
1992年,朱光伟夫妇背井离乡,到西安市打工。2007年,朱伟光突发脑溢血,为了治病他俩不但花光了家里的存款,还欠下了不少的外债,最后,朱伟光的命虽然保住了,但也留下了轻度偏瘫的后遗症。正当这个家庭在异地他乡举步难行时,女儿学校的老师、周围的邻居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捐钱捐物,帮助他们度过了难关,也在朱伟光夫妇的心里种下了感恩行善的种子。
有了社会好心人的爱心帮助,朱伟光逐渐康复。赵彦苹决定自己摆摊卖煎饼,同时力所能及做一些事情回报社会。赵彦苹把免费发放煎饼的想法告诉丈夫,夫妻俩一拍即合,决定张榜告示。从此,每天清晨4点,朱光伟会先起床,点煤炉、和面糊、打豆浆,做前期准备工作。5点钟,赵彦苹起床帮忙,7点钟她会在西安市朱雀广场路边准时开摊儿,一直到下午一、两点。
这家煎饼摊与大街上常见的流动摊点一样,一辆三路车,一车制作煎饼果子的家当。但它又与别家略有不同,因为它竖着一块醒目的招牌,上面清晰地写着:孤寡老人、残疾朋友,遇到困难的朋友都可在本小摊免费吃煎饼。
普通煎饼4元一个,早上到下午,一天50个左右的煎饼钱是全家的经济来源。除了500元房租,还要担负两个女儿的学费及一家四口的生活费,可朱光伟和赵彦苹仍坚持做“爱心煎饼”,这一坚持,就是10年。
看到他们摊子上贴出告示,主动求助的人逐渐多起来,有时候每天要免费送出10余个煎饼果子。每当有拾荒者、残疾人、环卫工路过,赵彦苹还会主动上前询问,一个煎饼果子不够,就两个、三个,直到对方吃饱为止,偶尔她还会塞给对方几十元钱。“能帮一个是一个!”赵彦苹说,“有个拾荒的老人,在我这里吃了两年多煎饼,后来就不见了,我还挺惦记,不知道他现在过得好不好。”
同时,10年来,朱伟光夫妇“爱心煎饼”的举动,也感动了很多社会人士加入“爱心接力”。来买煎饼的人纷纷加入,买个煎饼,顺便放下10元、50元、200元……
“人人传递爱心,社会就会好。”为了让更多人吃到免费的煎饼果子,夫妻俩还印制了厚厚一沓“爱心接力”名片。
如今,赵彦苹和丈夫朱光伟现在住的还是城中村一间约18平方米的房子,家里唯一值钱的一台21英寸的彩色电视机,也是几年前好心人送的。
“我们日子是不宽裕,但和以前比,一天比一天好。朱光伟现在每天还要做康复,赵彦苹每天忙忙碌碌,他们的大女儿在西安财经学院上大二,小女儿是一所重点中学的学生,经常考全年级第一,年年都拿奖学金。“孩子们有爱心、争气,这日子就有盼头。”赵彦苹说。
尽管日子清贫,可赵彦苹认为,他们一家的生活比以前更有滋味。“得病时,我爱人很敏感,像个刺猬,逮谁扎谁。自从免费发放煎饼以来,他性格变好了,感觉像换了个人。”赵彦苹高兴地说。
朱光伟说:“以前我觉得自己是个废人,现在还能和妻子一起帮助他人,尽管只是个小煎饼,但是觉得自己有用处。”
现在,赵彦苹和爱人经常被同行及万千网友称为西安城里的“煎饼侠”。一个摆摊者说:“侠士有救困济贫的本心,赵大姐夫妻俩就是这样的人,我们现在也要向他们看齐,把爱心接力下去。”
对此,赵彦苹说:“我们干这个不图什么,就是希望用我们微小的行动回报社会对我们的关爱,几个煎饼不值几个钱,希望通过我们这微小的力量将爱心传递下去,让我们这个社会更温暖!”
来源:河南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