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雪中,他用忠诚擎起一片天——记河南信阳军分区司令员马启明

发布时间:2009-07-05 13:47 | 来源:新华网河南频道 2008-02-28 | 查看:3498次

   新华网郑州2月28日电(冯春梅、魏国、张玉清)1月中旬,一场罕见的暴风雪在豫南大地肆虐。

  
灾情,牵动着信阳军分区司令员马启明的心。他立即与政委江首建连夜商讨抗雪救灾措施,要求所辖人武部迅速摸清群众受灾情况,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抗雪救灾;军分区党委常委每人蹲守在一个县区,对抗雪救灾工作现场指挥;县、乡、村三级民兵组织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军令政令畅通。

   一时间,抢险救灾应急预案快速启动,一支支民兵分队火速集结,各种抢险抗灾物资迅速到位……

   1月19日3时15分,刚刚和衣躺下的马启明被急促的电话铃声唤醒:107国道武胜关段因雪灾冰冻路滑,造成交通堵塞,车辆拥堵约5公里。

   马启明立即命令民兵应急分队赶赴现场,同时协调驻军官兵紧急救援。20分钟后,赶到现场的民兵应急分队和部队官兵,与地方人员一起打响了破冰除雪、疏导交通的战斗。

   与此同时,在马启明的统一指挥下,一顶顶军用帐篷迅速撑起,一个个临时医疗点和食品供应点快速设立。经过5个多小时的奋战,这段南北交通的“咽喉”打通了,被堵车辆缓缓驶出武胜关。

   1月20日晚,位于大别山腹地的新县田铺乡、陡山河乡的3个村庄,因大雪封堵与外界失去联系,救灾物资无法送达。得知情况后,马启明当即命令新县人武部6个民兵应急分队火速赶赴现场,通道路、运物资,及时把党的温暖送到每家每户。

   次日一大早,一夜未合眼的马启明又来到抗雪救灾一线,把一份份救灾物资送到了群众手中。摸摸被褥暖不暖,看看粮食够不够,听听受灾群众还有没有急办的事……整整一天,他就这样不停地走着、问着、看着。

   在抗雪救灾的20多个日夜里,作战指挥室成了马启明的家。饿了啃口干粮,困了在战备床上打个盹,他没睡一个囫囵觉,没吃一顿热乎饭。哪里有重大灾情,他总是第一时间作出决断,第一时间出现在灾情现场。

   2月15日,平桥区洋河镇陆庙村的茶园因暴风雪遭到损毁,如不能及时补种茶苗,茶农损失将更加惨重。

   马启明迅速带领400多名民兵预备役人员帮助茶农栽种补种茶苗。经过几天奋战,他们共栽种茶树2万余棵,播种茶子500余亩,清理茶场积雪2000余亩。此外,他还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购买了一批优质农药、茶种、地膜等生产资料送到茶农手中,请农业专家到田间地头指导民兵和茶农在刚刚解冻的茶园里整地、春灌、施肥、育种。

   2月16日,马启明接到信阳市林业局的求援电话,雪灾造成数万株树木冻伤冻死,急需补种。第二天,他和驻军部队领导率3000多名部队官兵和民兵,及时赶到受灾较为严重的平桥区洋河乡,将10万株树苗植遍山冈……

   1月中旬以来,信阳军分区先后组织民兵、协调驻军部队累计出动官兵8.2万人次,清理积雪道路800多公里,搬运救灾物资5300余吨,抢修供水供电设施769处,组织12支民兵应急分队排除铁、公路险情153起。

   1月30日,农历小年。马启明踏着厚厚积雪,翻过道道山岭,来到浒湾镇张爱国家里。

   张爱国是一位红军的后代,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因伤退役。如今,年迈的他和儿媳在家操持家务,儿子在外打工。眼看就过年了,儿子却因雪灾不能回家团聚。

   “大爷,年货备齐了吗,还缺些啥?”握着张爱国的手,马启明嘘寒问暖。

   “都挺好,都挺好。”老人激动地诉说着自己雪灾之年享受的特殊待遇:村里成立了民兵抗灾帮扶队,家里种植的蔬菜大棚被大雪压坏了,人武部和民兵帮扶队员帮助修复并加固好。家里取暖条件差,村里的民兵上门检修了取暖的炉具,装上了烟囱,还置办了年货。

   军属曾凡荣的房子年久失修,被大雪压塌,马启明驱车百公里来到他家,与当地领导一起为重建新房选址。新县浒湾镇李寺村的残疾人余登建,生活艰难,马启明亲自登门协商扶贫事宜。贫困户余孝勇因身体摔伤,久治不愈,生活困难,马启明与他结成了帮扶对子……

   爱心所至冬亦春,大灾之后见真情。

   在马启明随身携带的一个小本子上,记录着这样的内容:新县刘双强家的猪仔冻死4头,罗山县王跃进家的房子裂了一条缝,潢川县朱文革家草莓大棚被压塌2个;固始县周文群家棉被太薄不保暖……他说:“老百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马虎不得。”

   目前,根据马启明的提议,信阳军分区制订了扶贫帮困长效机制,把开展灾后重建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开展“四个一”工程:每个县(区)人武部帮扶一个贫困村;每年资助100名贫困学生;开展帮扶100户军烈属、优抚对象活动;与有关部门制订一套军属维权机制,帮助解决涉法问题,确保军人安心服役。(完)

  

(责任编辑:卢亚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