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3-21 15:13 | 来源:雷锋杂志 2018-03-20 | 查看:6054次
文/图|翟元斌
分析和评价某一历史事件,首先必须要把社会历史的发展看成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恩格斯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力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后,得出了“历史发展是一种合力”的结论。他指出,“无论历史的结局如何,人们总是通过每一个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觉预期的目的来创造他们的历史,而这许多按不同方向活动的愿望及其对外部世界的各种各样作用的合力,就是历史”。历史合力论告诉我们 :历史发展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人们是在确定的前提和条件下创造历史的,不是单个人意志作用的结果 ;历史发展体现了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
20 世纪 60 年代初,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题词,开启了一场影响新中国历史走向、塑造全新国民性格的伟大实践。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雷锋精神随着历史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地进行着演绎。在这一过程中,老一辈革命家的题词所包含的内容经受住了历史和实践的检验,题词所揭示出来的雷锋精神实质至今依然闪耀着真理的光芒,为我们进一步研究雷锋精神指明了方向。
毛泽东当年为什么要为一位普通的战士题词?为什么选择在那个时候题词?恩格斯的逻辑提供了解答世纪之问的钥匙。
源于党和国家大局的战略需要
源于雷锋忠诚于党和人民的高尚品质
源于历史发展和人民需要
源于党和国家大局的战略需要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新时期,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为把我国早日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强国,改变长期以来的贫穷落后面貌,迫切需要广大人民群众将中华民族艰苦奋斗、奋发向上的传统美德与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形成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道德准则和精神标杆,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这是其一。
其二,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在自身决策失误、自然灾害影响和苏联撤走专家等众多因素的合力作用下,我国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的困难。为扭转这一局面,党中央做出了调整国民经济的重大决策,为恢复发展生产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同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以提倡自力更生、勤俭建国为主要内容的增产节约运动。群众性学习毛主席著作热潮和社会主义教育活动在全国兴起。与此同时,还迫切需要有一种精神信仰来鼓舞、激励当时的全国各族人民,需要有一个大众普遍认同的英雄形象来整合社会、提振信心。
其三,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逐步确立起在社会思想领域的指导地位。为此,必须在全国范围内强化社会 主 义 价 值 体 系 的 话 语权,鼓励和引导人们学习和践行共产主义精神、社会主义道德和集体主义原则,正确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主动权,建构起抵御敌对势力和平演变图谋的铜墙铁壁。
在上面三个因素的作用下,加上毛泽东一向极其关注培育一代新人,尤其是青年一代问题,因而雷锋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
正为时代所迫切需要。因此,毛主席为雷锋题词和雷锋作为政治典范和道德英雄的出场,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时代发展、社会诉求与个人经历结合作用的结果。
源于雷锋忠诚于党和人民的高尚品质
毛泽东最早知道雷锋这个名字,是在 1963 年 2月初,看了《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报道的雷锋事迹,还有摘发的雷锋部分日记,以及《解放军报》连续刊登题为《像雷锋那样做毛主席的好战士》等三篇社论。毛 泽 东 仔 细 阅 读 后,在一次谈话时曾对时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的罗瑞卿说 :“雷锋值得学习啊!向雷锋学习,也包括我自己,我也 向 雷 锋 学 习。” 毛 泽 东对雷锋的重视,引起了罗瑞卿和中央军委的重视。
1963年2月9日,总政治部向全军发出通知,号召全军开展宣传和学习雷锋同志模范事迹活动。这是毛泽东第一次提到雷锋的名字,他对这个年轻的解放军战士的牺牲和奉献精神赞赏有加。
因为毛泽东了解和赞赏雷锋事迹,所以欣然答应《中国青年》杂志提出为雷锋题词的请求。他将题词稿交给秘书林克时又一次赞赏雷锋,指出要学他的好思想、好作风、好品德 ;学习他长期一贯地做好事,而不做坏事 ;学习他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不但普通干部、群众学雷锋,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才能形成好风气。
毛泽东第三次提到雷锋是在 1963 年 5 月 11 日的杭州会议上。他重点谈到要造成调查研究的风气,做好工作,各级党委要在日常工作中讲哲学时,特别说道 :“我看过雷锋一部分日记,此人懂得一点哲学。”
1963年7月31日,毛主席观看话剧《雷锋》后与演员们合影握手。1965年3月5日电影《雷锋》刚刚公映时,平时很少看电影的毛泽东要求看这部片子。电影有一段情景 :雷锋把积攒下的钱送给刚刚成立的人民公社,公社的同志说什么也不肯收。雷锋说 :“我是人民的儿子,我是公社的儿子,您一定要收下儿子这点心意。”看到这里,毛泽东情不自禁地掏出手帕擦眼泪。毛泽东之所以如此动情,或许因他由此感怀自己为之奋斗的事业,或许,让他由此看到了共产主义战士雷锋视党和人民为母亲的赤子之心。
1965 年 8 月 23 日, 毛泽东应钟学坤请求,写下“学习白求恩,学习雷锋,为人民服务”的题词。毛泽东把“老三篇”《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中所凝聚的共产党人理想人格,投射到雷锋 身 上。 把“ 学 习 雷 锋 ”同“学习白求恩”和张思德的“为人民服务”精神放在一起,表明雷锋这位普通战士在领袖的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体现了毛泽东对雷锋和雷锋精神的高度肯定。在毛泽东看来,雷锋身上具有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之心,具有张思德完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雷锋精神是把古今中外人类的优秀品质、中华民族的美好传统与共产主义理想道德有机地结合到一起,形成的独具特色的中国精神。
雷锋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代表的是人民的利益,符合民众心愿,雷锋这样的典型能为各种层次的民众所接受,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
源于历史发展和人民需要
在毛泽东发出向雷锋学习的号召之前 , 一些军地学雷锋活动已经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了。仅以抚顺为例,抚顺是雷锋生前生活、战斗过的地方,他的 许 多 事 迹 发 生 在 这 座城 市 里。 抚 顺 人 民 对 雷锋 有 着 深 厚 的 感 情, 早在 他 生 前 就 开 始 了 学 雷锋活动。
1960 年,《抚顺日报》就刊载介绍雷锋先进事迹的长篇通讯《毛主席的好战士》和《雷锋日记摘抄》,并刊发编者按语。1961年,全市共召开各种形式的报告会 200 多次,受教育面达数十万人之多。
1962 年 8 月,雷锋因公殉职以后,抚顺团市委于 1962 年 10 月 23 日, 发出了全国第一份地方学雷锋文件,学雷锋活动迅速在全市城乡展开,涌现出一大批学雷锋小组,数以万计的人自觉参加做好事活动,新人新事屡见不鲜,助人为乐蔚然成风,继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抚顺经验”。同年 11 月间,辽宁团省委在抚顺 301 厂召开现场会议,向全省总结推广抚顺在青少年中开展的学雷锋经验。
会后不久,1963 年 1 月 8 日,辽宁省军区、共青团辽宁省委联合发出学习雷锋通知,学雷锋活动在全省范围内展开。当时,团中央书记处负责宣传教育工作的杨海波同志,把辽宁的经验向胡耀邦同志作了汇报。团中央书记处进行了讨论,认为这一活动意义深远,于 1963 年 2 月 15 日发出了《关于在全国青少年中广泛开展学习雷锋的教育活动》的通知,并追认雷锋为“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从此学雷锋活动在全国青少年中展开。
1963年 2 月 15 日,团中央机关刊物《中国青年》杂志编辑《学习雷锋专辑》时,提出请毛主席为雷锋题词的动议。
毛泽东是一个对群众实践活动有着深刻敏锐感觉的领导人,一向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各地开展学雷锋活动的热情与成果他看到了,群众的呼声他听到了,群众的需要他也了解到了。毛泽东强烈地感受到先进文化创造所迎来的从未有过的契机,透露出实现文化飞跃的强烈愿望和激情。毛泽东欣然挥毫写下“向雷锋同志学 习 ” 的 题 词, 而 领 袖题词与人民群众实践的互动,则创造了一段恢宏的历史。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