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3-14 19:57 |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8年03月14日 10 版 | 查看:1881次
2月19日,农历正月初四,在吉林省通化市二道江区前台社区的一栋普通居民楼里,62岁的王德兰与远在千里外的北部战区陆军某合成旅班长李志标视频连线。
“今年‘小儿子’有事没回来,不然更热闹。”放下电话,王德兰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她口中的“小儿子”就是李志标,她还有个“大儿子”叫谭振林,是该旅已经复员的战士。
11年前,王德兰的丈夫和儿子在一年内相继去世。恰好当时谭振林所在部队组织学雷锋活动,偶然得知此事的谭振林主动上门认了王德兰当“妈妈”,一有空就照顾她。
2012年年底,即将复员的谭振林放心不下“妈妈”王德兰,就把爱心接力棒交给了战友、孤儿李志标。从此,王德兰有了两个令人羡慕的“兵儿子”。
为了方便照顾王德兰,2016年年初,谭振林和妻子姜晓雪商量后,举家搬到了通化,两人隔三差五就往王德兰家里跑,很多邻居都以为,谭振林两口子就是王德兰的亲生儿女。
如今,在驻地民政局的帮助下,谭振林当上了特警,姜晓雪也被安排在社区工作。曾经是孤儿的李志标下连不到两年就当上班长,所带班荣立集体三等功1次,他个人也连续5年获得嘉奖。
因一次学雷锋活动而起,又因贯穿雷锋精神而动人。基层官兵聊起谭振林的故事,大家说,他是战区陆军新时代雷锋传人的一个缩影。
像雷锋那样“坚决听党的话”,党让干啥就干啥
是返校攻读硕士,还是留队选取士官?站在人生的“岔路口”,某旅大学生士兵杨磊选择了后者。
大学期间,杨磊成绩优异,但当身边同学积极申请入党时,他却总是以少数党员领导干部腐败生变等问题为由,对入党持观望态度。入伍后的杨磊,打算在军营锻炼两年就返校读研究生。然而去年年底服役期满时,他不仅戴上了士官军衔,还被吸纳为预备党员。
是什么改变了杨磊?一堂普通教育课上,指导员刘春江围绕忠诚话题组织官兵讨论,杨磊抛出一个埋藏心中已久的问题:“怎样的忠诚才算是‘绝对’的呢?”
刘春江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课后把杨磊带到自己屋里,将一本起了毛边的《雷锋日记》给他看。“当我想起党的恩情,恨不得立刻掏出自己的心”……看到指导员画红线的这些句子,杨磊被雷锋铭记党恩的忠诚品格深深震撼了。
更让杨磊受到触动的是他逐渐发现,小到脏活累活苦活、大到急难险重任务,站排头、打头阵的都是身边的党员。渐渐地,党员在杨磊心中的形象变了、分量重了。
在战区陆军“岗位学雷锋、强军当先锋”主题实践活动中,旅里请杨磊走上讲台讲述心路历程。“雷锋那种痴心不改的忠诚、铁心向党的本色,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坚定了一个信念:自己如果能够像他一样,不仅光荣,对自己一生的成长发展都会提供一种动力。”他郑重地写下了第一份入党申请书,并在去年年底申请留队。
“在马里,我就是中国,对党忠诚就是我们最亮的旗帜!”这是春节期间,雷锋生前所在部队赴马里维和官兵通过越洋电话与旅里进行学雷锋经验交流时,发出的心声。
在战乱频繁的异国他乡,维和官兵认真学习习近平强军思想,越发感到强大祖国和军队带来的自豪和便利。他们建成简易雷锋纪念馆,时刻以雷锋为镜,高标准完成仓库建设、防御工事构筑和机场设施维护等近20个大型工程任务。联马团东战区司令阿尼苏扎曼称赞说:“中国工兵不愧为联马团典范,因为他们的榜样是雷锋。”
唯有精神与信仰的烙印,能经得起时间的冲刷而永不褪色。前不久,某旅已被列为转业对象的营长于鑫主动请缨,担负某新型装备联调联试任务。亲友劝他:“你都快要离开部队了,用不着这么拼!”他的回答很坦然:“穿军装的日子不多了,但作为党员,最后这班岗我一定要站好!”
春节前后,战区陆军所有待转业干部,都像于鑫一样,自觉用雷锋“党叫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决不讲价钱”的觉悟和品格要求自己,以实际行动交上一份份写满忠诚的答卷。
像雷锋那样善于“挤”和“钻”,练打仗谋打赢
身后投射的是雷锋巨幅照片,耳畔响起的是“雷锋连”连长宣读的倡议书。3月2日,在这样的场景中接过“强军先锋人物”的奖杯和证书,某特战旅连长柳东坡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在特种作战这个领域,柳东坡就像一名寂寞却执着的长跑运动员——十几年来,从战士到排长再到连长,从“砺刃-2013”全军特种部队比武的赛场到“安德鲁·波依德”国际特种兵竞赛的舞台,柳东坡在这条路上满怀激情、精益求精,成长为精通伞降、潜水、狙击等20余项专业的特战精兵,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
表彰像柳东坡一样的“强军先锋”,是北部战区陆军举办这次新时代弘扬雷锋精神表彰动员大会的初衷。据了解,受表彰的132名官兵中,8成以上是军事训练尖子,人人堪称各自专业领域的“行家”“大拿”。
“新时代弘扬雷锋精神内涵丰富,但最基本的实践平台仍是岗位、哨位、战位,最核心的品质仍是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战区陆军设置以雷锋名字命名的哨位、战车、战炮、库室等,组织“强军擂台挑应战”“精武标兵亮绝活”等活动,深入开展“强军先锋人物”评选,探索在重大任务中考核干部方法路子。某合成旅副旅长张立国,连续3年带队参加“苏沃洛夫突击”步战车比赛,多次取得优异成绩,去年经战区陆军推荐,被表彰为“全军军事训练先进个人”。
在某合成旅营长何洪涛的印象中,真正让他对合成营作战有了“耳聪目明、臂长拳硬”感觉的,是去年的一场红蓝对抗演练。
演练之前,刚组建不久的合成营正处于研究摸索的起步阶段。恰逢“岗位学雷锋、强军当先锋”活动热潮,何洪涛发动全营上下10余个兵种、数十种专业的官兵,像“螺丝钉”那样铆在战位刻苦训练。演练那天,全营面对潜入防区的蓝军,各司其职、各显神通:航空情报判读员精确解析无人机传回的影像信息,合成营参谋根据情报准确分析战场形势,何洪涛快速下达作战指令,成功对蓝军实施了反包围。
这场胜利让何洪涛头一次感到,“战斗力”这个看似宏观抽象的概念,细化起来其实就是一人一车、一岗一哨。“每个人都精于本职,合成营这台‘机器’就能高效运转。”何洪涛坦言,这种个体与整体、一隅与全域的辩证关系,正是他学习雷锋精神的实际感悟。
当对本职岗位的追求上升为热爱,精通就变得水到渠成。某防空旅一级军士长于世忠从军28年,始终坚守在一个连队、一个岗位,在别人看来枯燥难懂的科技专业理论和天书一般的电路图,他却认为充满乐趣和挑战。他精通5代装备的操作与维修,排除故障1500余次,被官兵称为“雷达神医”。
在基层,“雷锋”已经成为一个品牌、一种荣誉,“当精武能手吃香、做学雷锋标兵光荣”已经成为官兵共识。
像雷锋那样“敢于压倒一切困难”,勇于开拓创业
什么是幸福?雷锋生前所在部队四级军士长戎朋光给出的答案是:奋斗就是幸福。
这个入伍前曾就读于技工学校的青涩学生,如今已经是拥有16项专利、3枚军功章的技术大拿。回顾自己15年的军旅生涯,戎朋光把这归功于简单的6个字:学雷锋、学技术。
刚分到修理连时,已经具备足够专业水准的戎朋光在岗位上干得游刃有余。变化发生于2015年,戎朋光在一次演习时发现,传统螺杆式装备支腿费时费力,这让他萌生了革新的念头,但随后却发现,自己现有的知识不足以完成攻关任务。
老话讲,人过三十不学艺。那时已32岁的戎朋光偏偏不信这个“邪”:“《雷锋日记》我认认真真看了很多遍,字里行间流露的,是一种从不断奋斗中获得的发自肺腑的幸福感。”戎朋光说。
他到处拜师学艺,零基础学习材料学、工程力学等学科,最终研制成功快速螺杆式装备支腿,使装备架设展开时间由原来的15分钟缩短为6分钟。
雷锋精神照亮了戎朋光,千千万万个“戎朋光”汇聚起来,就是战区陆军传承弘扬雷锋精神的“奋斗谱系”。
2016年春,对于刚刚组建的战区陆军机关来说,“从零开始”的艰难、“破茧成蝶”的阵痛,来得尤为猛烈。
“要像雷锋那样把奋斗进取作为生活态度、创业精神和领导原则,撸起袖子加油干!”战区陆军党委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创业紧迫感,把打仗的风向标立起来。
他们第一时间理解使命要求、掌握部队状态,第一时间与上级指挥机构对接、制定战备值班规范,第一时间将驻地周边重要信息写入战备预案……
“以革命的志气创造未来。”半个多世纪前,雷锋在日记中写下这样的句子;半个多世纪后,在他战斗过的土地上,具有新时代特点的雷锋传人正在茁壮成长,不辱使命、创造进取,正成为雷锋传人的新追求。
李亮 王鑫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