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逢理 贫困村民获助后做义工 照顾老人传递爱心(图)

发布时间:2018-03-07 20:11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8年2月 | 查看:949次



人物故事:

  娄逢理,是宁海县岔路镇高塘村村民。他家境并不好、主要靠低保维持生计的农民,因为曾经受过他人恩惠,从2010年开始把义工当“主业”,志愿服务全年无休。为了让需要帮助他的人更便捷地找到他,娄逢理印制了自己的名片,上面写着“要帮忙找我”,目前已分发三四百张。娄逢理还有一辆三轮车,车里放有电子血压器和理发工具,帮人免费搭车载东西,顺带测血压和理发。

  据不完全统计,他先后帮忙照顾过的老人,累计超过200位。当地卫生院和敬老院把他当成“自己人”,一些孤寡老人视他为贴心人。

  做义工的低保户

  今年年初,尤永泉调任宁海县岔路镇中心卫生院院长伊始,有人告诉他,娄逢理已经在卫生院做义工多年。后来,尤永泉才得知,娄逢理本人心脏不好,干不动重体力活;妻子精神状态不稳定,需常年服药。加上两个还在上学的女儿,一家人在岔路镇租了间小房子。家里的经济来源除了低保救助外,妻子偶尔打零工可以挣些钱,每年还会收到一些热心人士的送来的财物。

  提到娄逢理,当地居民都知道他乐于做好事,而且不要任何回报。但很多人不清楚,娄逢理一家四口,竟是靠低保维持日常生活。“家里生活条件这么差,为什么还要花如此多精力做志愿服务?”每次听到这样的疑问,娄逢理总会笑着回答:我也曾得到热心人的帮助,想用志愿服务回报社会。

  原来,2010年,娄逢理曾被查出患有风湿性心脏病,身体一下子垮下来。也是机缘巧合,就在娄逢理意志越来越消沉的时候,宁波市学雷锋联合会会长吴在明得知了他的病情,帮忙联系了远在北京的“当代雷锋”孙茂芳,后者又邀请专家会诊,为娄逢理制定针对性的诊疗方案。在此期间,吴在明还经常给他打电话,给他做心理疏导,鼓励他积极对抗疾病。正是因为这两个热心人,让娄逢理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温暖,也让他感受到了帮助的力量原来这么强大。此后,他经常读有关雷峰的书籍,看有关孙茂芳的影像资料。雷峰所讲的“见难就解,见危就帮,见弱就扶,见贫就济”成了他的人生信条,“从来不犹豫不决,从来不计较个人得失”成了他的人生准绳。

  在两位热心人的帮助下,他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随后,他决定加入学雷锋队伍当中。娄逢理在去看病时注意到,一些老人尤其是孤寡老人独自前往镇中心卫生院,来回奔波多有不便。从那时起,他开始到卫生院当起义工,帮老人楼上楼下跑腿,送他们到车站甚至直接送回家。

  谢绝补偿的志愿者

  3年前,娄逢理又开始到镇里的敬老院帮忙,替护工为老人量血压、喂饭、擦身体;每逢周四,他还会到县城的医院,帮忙维持秩序。娄逢理自己印制的“要帮忙找我,电话……”的名片,岔路镇很多老人都收到过。看病、买药、代购生活用品,每位老人的需求,娄逢理都认真记在本子上,尽可能在最短时间内逐一完成。

  “他基本每天都会到这里帮着干活,根本闲不下来,给我们帮了大忙。”提到娄逢理,岔路镇敬老院院长葛明贵挑起大拇指。他说,敬老院的70多位老人,日常生活只有6名工作人员照料。娄逢理到敬老院后,给每位老人准备了笔记本,上面记录着老人每天的饮食、服药乃至大小便等各种数据,非常细心也非常有耐心。不仅如此,娄逢理还自费购买了电子血压计、刮胡刀、理发器等工具,对这些孤寡老人的照顾堪称无微不至。

  五年前,娄逢理在路上看到有个老人走路颤颤巍巍,就主动上前扶着他走。后来在聊天中得知老人姓葛,眼睛不好,从未成家,一直孤身一人住在敬老院。娄逢理知道后,就隔三差五跑敬老院去探望。三年前,葛老伯因脑梗和精神分裂症住进了岔路镇中心卫生院,娄逢理去看望时得知他住院期间无人照顾,便萌生了陪护老人的念头。打那之后老人的一日三餐,吃喝拉撒就成了他每天的工作,为了能多陪护在老人身边。老人病情好转些,他就骑上三轮车,把老人载到前童等地散心。老人病情稳定后,又回到了敬老院,娄逢理便每天到敬老院去看望,每次都会带些吃的,一串葡萄,或是两根香蕉等,做做家务,陪老人聊聊天。买来收音机,给他解闷;送他手机,方便联系。由于药物作用,老人经常嗜睡,他就把老人拉起来,尽量在院子里走动走动。

  今年8月29日,葛老伯过世。对这位非亲非故的孤寡老人,娄逢理已经坚持照顾了5年。敬老院在整理老人遗物时,发现老人有4万多元存款,就想着把这笔钱交给娄逢理作为补偿,娄逢理拒绝了。

  “我在网上学习过孙茂芳的先进事迹,他拒绝了一位老人赠送的四合院,说可以照顾老人一辈子,但不要老人一根草。”娄逢理说,自己受过孙茂芳老人帮助,在学雷锋过程中也要向他学习。

  今年7月,娄逢理偶然间得知后良王村有位老人居住在破庙里,已有60多岁,他立即前往。这位老人是位无名氏,聋哑人,还有中风症状,娄逢理马上回家为老人拿来了衣服,为他的水桶灌满水,还帮他洗衣、理发。此后,每隔一天就去看望。一个人照顾老人毕竟能力有限,再加上破庙不安全,若是遇上台风天,随时有倒塌的危险。于是,娄逢理马上与镇政府联系,把老人送到了县救助站。“老人在救助站可以得到更加周到的照顾,在那里我就安心。”

  像这样一直照顾老人的故事,在娄逢理身上,可以说上三天三夜。岔路镇天河村一对夫妻,丈夫偏瘫,妻子智障,丈夫的社会保障卡遗失,娄逢理自己出路费帮他到县城完成补办手续;又联系了县残联,为两夫妻办好残疾证;同时,到镇上为他们俩申请了低保,送到他们孩子学校办理了减免学费……在娄逢理看来,家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只有大家都好了,这个“家”才是真正幸福的家。

  传递爱心的暖人事

  这些年来,娄逢理从未中断过志愿服务,风雨无阻。爱心,就像源源不断的活水,娄逢理奉献给社会,社会也在关注着他和他的家庭。

  从去年9月起,只要岔路镇卫生院没有特殊情况,娄逢理每周四上午7:30赶到县第一医院耳鼻喉科门诊当分诊志愿者,帮忙维持秩序。一次,看到一位30多岁的妇女背着孩子,带着已是鼻癌晚期的丈夫前来看病,说自己已经没钱,只让医生开些止血药回老家。娄逢理又动了侧隐之心,把妇女拉到边上,塞给她身上仅有的200元。

  从今年6月份开始,为了让自己不忘记别人的所托之事,他专门弄了本笔记本,记载东家阿婆明天要去走亲戚,需要载上一程;东家大叔后天需要去医院换药。有时忙到连饭也顾不上,就吃些车上备着的干粮。

  岔路镇敬老院院长葛明贵说,敬老院早就把娄逢理当成正式员工,他曾多次想以“补贴”的形式,给娄逢理一些报酬;也想过邀请他到敬老院正式入职,既可以挣工资补贴家用,也可以继续照顾老人。但娄逢理每次都是婉言谢绝,说夫妻俩够吃够喝,女儿在学校有免费午餐,他自己只想专心做志愿服务。

  人们常说,好人有好报。几年前,宁波一位热心人士得知,娄逢理在家境困难的情况下,继续参与志愿服务,就主动与娄逢理的小女儿结对,每学期提供800元生活补助,还会时常寄来一些书本、零食等。岔路镇中心卫生院党支部,近期也计划与他的大女儿结对,初步设想是除了每学期资助2000元,在平时也会关注小朋友的生活、学习情况,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别人都说我傻,我知道自己家庭条件不好,有两个孩子要抚养,妻子又常年吃药。但是看到别人有难处,我还是会忍不住去帮一把。”娄逢理承认自己照顾家里太少,但如果哪天自己没有去做好事,心里就会觉得不踏实;如果没能给打电话求助的老人帮上忙,内心就会充满愧疚。他说,一想到有这么多人关心自己,就觉得更要尽己所能,主动向身边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把这份爱心继续传递下去。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