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绍观、杨素琴 苗乡夫妇无怨无悔坚守大山深处教学点27载 培养出50多名大学生(图)

发布时间:2018-02-17 16:06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8年1月 | 查看:1302次

人物故事:

  卢绍观,男,壮族,1973年10月生。杨素琴,女,苗族,1977年4月生。卢绍观夫妇均系广西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驯乐苗族乡山岗小学教师。

  居陋室,同甘苦,育桃李,卢绍观、杨素琴夫妇在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无怨无悔坚守大山深处教学点二十七载,把人生最美好的青春韶华奉献给大山里的孩子们。“哪怕只有一个孩子,我们都要教下去。”夫妇俩质朴的承诺,铿锵有力。

  1990年7月,卢绍观初中毕业。时任驯乐苗族乡长北村长北小学校长的黄英雄来到卢绍观家中,想推荐他到村里当一名代课教师。卢绍观深知村里的条件,不通电、不通路,且代课教师的工资极低,但他看着落后的家乡,思量了许久,最后还是答应了。

  宝山小学坐落在深山沟里,学生用的教科书都是需要老师们到15公里以外的长北小学领取,再用扁担挑回来。因不通公路,他们得翻过3座大山和几个陡坡,回到学校已是夜深人静,肩上磨出了一道道血印。从那以后,开学挑书就成了卢绍观每学期的必修课,如今他肩上早已布满厚厚老茧。

  1993年9月,卢绍观被推选为宝山小学负责人。他带领团队干劲十足地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1993年秋季学期,宝山小学期末考试成绩排列全乡第二。卢绍观在孩子们身上看到了希望,自己也有些许成就感。

  1994年9月,是宝山小学学生入学的高峰期,共招到学生117名。学生多了,更突显教师的不足。卢绍观找到了当时宝山片区唯一的瑶族初中应届毕业生杨素琴,动员和鼓励她加入代课老师的行列。就这样,杨素琴成为宝山小学的一名代课老师,负责一、二年级复式班的全部课程,每天要上6节课。

  原本就十分拥挤的校舍,已经无法容纳新增的学生。老师们腾出办公室给孩子们当教室用。那时学校没有资金,卢绍观就带着全体老师在课余时间上山砍来木料,自己动手修建办公室。2个后,他们搬进了一间盖着油毛毡的20平方米新办公室。

  1997年10月,两人走入了婚姻的殿堂,一起携手前行。

  2005年,卢绍观争取到一批上级扶持资金,宝山小学终于建起了一栋两层钢混结构的教学楼,告别了木瓦房。2008年,学校又告别了没电的岁月,开始步入正轨。

  1998年,卢绍观和杨秀琴的孩子降生了,但一个月80元的工资难以维持日常生活所需。家里人就劝他们出去打工,孩子留给双方父母带。看着还在襁褓里的孩子,他们动心了。

  期末他们收拾东西的时候,村里的人都来了,有满脸皱纹白发苍苍的老人,有抱着孩子沉默着的妇人,还有围在他们身边的孩子。屋里十分安静,只听得见村长抽着旱烟吧嗒吧嗒的声音。过了许久, 村长拿出了一个小黑塑料袋对他们说:“村里没啥好东西送给你们。这是一些自家种的番茄,没油煮着也挺好吃的。”

  “若是大家都奔着钱去,山里的娃娃们该怎么办?”看着孩子们求知若渴的眼神和那一袋“有温度”的番茄,他们心软了。就这样,一种说不清的情结悄悄在他们心里扎下了根:为了山里的孩子,为 了那一个个微弱的希望,我们就在大山里当一辈子的孩子王吧!

  卢绍观夫妇始终把教书育人、提高教学质量作为自己不变的追求。在工作中他们任劳任怨,时刻不忘钻研教材和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他们努力探索实践,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学习兴趣的培养。在2008年小学毕业班教学质量评估测试中,他们所教的班级语文、数学科合格率均超过市教育局的标准,荣获市级教学质量超标奖。由于工作出色,2011年,做了21年代课老师的他们在招考中转为正式教师。

  20多年来,他们送走了数届毕业生,也送出了50多个大学生,实现了让山里娃走出大山的夙愿。2014年,卢绍观获得中国名师联盟·希望工程园丁奖。2015年,杨素琴被评为八桂优秀乡村教师。

  “山里娃是大山里的希望,他们也许走出去,也许走回来,而总是需要一些人一直在大山里守望。哪怕只有一个孩子,我们都要教下去。”在卢绍观夫妇质朴的承诺里,对教书育人使命的坚守,对家乡孩子深深期望,已融入他们生命的血液里。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