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2-17 14:21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8年1月 | 查看:1536次
人物故事:
人物简介:韦金贤,男,39岁,安顺市紫云县火花镇轮山村村民。
事迹简介:1992年,14岁的韦金贤向因雷击不幸失去女儿的杨启荣夫妇承诺做他们的儿子,照顾他们。为改变生活,2014年,韦金贤瞄准葡萄产业优势,根据火花镇的区位优势、气候条件建立了小凤葡萄园种植基地,领头种植葡萄30亩,年产值20万元,在他的带领下,火花镇兴合村兴起了种植葡萄的热潮,并带动力兴合村乡村公路、水渠、观光旅游的开发。3年后,韦金贤组建葡萄协会,通过协会打开了全村葡萄的销路问题,截止2017年,全村葡萄种植面积达5000亩,产值高达3500万元,一举摘掉了贫困村帽子。
正文:
贵州省安顺市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火花镇兴合村弄袍组,多县接壤,群山环抱,是紫云最早的布依族发源地,既传承着布依族热情好客、邻里互助的光荣传统,又彰显着紫云人民不怕艰苦、不甘落后的奋进精神和朴实诚信品质。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兴合人,一路走来,韦金贤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紫云布依族传统精神的真正内涵。
1992年夏天,同村年近60岁的杨启荣、陆金知两位老人的两个女儿不幸一起被雷击死亡,看着失去女儿悲惨万分、痛不欲生的两位老人,年仅14岁、刚上初一的韦金贤不忍两位老人每日以泪洗面,像一个懂事的男子汉对杨启荣、陆金知两位老人说:“杨伯伯、陆婶婶,别哭、别怕,以后我来当你们的儿子,长大了我来照顾你们。”村民们都以为是孩子童言戏语,杨、陆两老虽然感动不已,也不敢相信还未成年的孩子的话,而只有韦金贤一直在用实际行动默默践行着当年的承诺。
每天放学回家,懂事的韦金贤在为亲生父母准备好饭菜之后,还需要打包一份给另一对“父母”送去。遇上冬天,因为担心送去的饭菜凉了对年迈的“父母”身体不好,他还会花上半小时重新加工饭菜,确保两位“父母”吃得舒心。
这一来一送,就是25年!
韦金贤做人做事诚实守信,不仅仅是体现在对杨启荣、陆金知两位老人的关照服侍,而在带领乡亲创新产业脱贫致富的重大事情上也彰显了诚信的品德。
在这个交通不发达、与外界交往极少的麻山腹地,能够认识几个字,外出打工挣钱,然后回乡建房,是村民们此生注定无法更改的命运,当然也是通向“成功”的唯一路径。但是,20年前青春年少的韦金贤坚信,我命由我不由天。他暗暗地给自己定下了人生最大的目标:带领合兴村乡亲们发家致富。
机会终于等来了。2014年,紫云县奏响起了大力发展农业经济的号角。一眼瞄准葡萄经济优势的韦金贤,根据火花镇的区位优势、气候条件建立了小凤葡萄园种植基地,当年种植面积30亩,年产量9万斤,产值20万元。接下来3年时间,在韦金贤的带领下,兴合村兴起了种植葡萄的热潮,截止2017年全村葡萄种植面积达5000亩,产量达1500万斤,产值高达3500万元。在葡萄基地的效益辐射下,兴合村乡村公路、水渠、观光旅游开发百业兴旺,这个原本贫穷落后的小村庄,一举摘掉了贫困村帽子。
2017年,随着村民种植葡萄的热情高涨,兴合村葡萄种植面积和产量达到顶峰。但由于气候的影响以及部分村民技术的缺乏,兴合村的葡萄质量普遍一般,销路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面对销售难题的村民,看着挂满枝头的葡萄,韦金贤站了出来,他积极带领乡亲们组建葡萄协会,希望通过协会尽快打开葡萄销路。2017年8月,销路联系上了,收购的商家来了,因为技术原因,收购商第一眼挑中的是韦金贤的葡萄,但韦金贤推辞了。因为他组建的葡萄协会有个规定,葡萄必须先卖贫困户的,再卖其他村民的,最后才到他的。对于葡萄协会这种看似“不平等”的规定,韦金贤对疑惑的收购商说:“当初种植葡萄是我去动员乡亲们跟着我干的,我给他们承诺过只要我有一口饭吃就不能饿了大家,乡亲们相信我才跟着我一起种植葡萄,乡亲们的葡萄还没有卖出去,我怎能先考虑自己?”收购商被韦金贤的言行感动了,开始全面收购,所有葡萄种植户的收益得到了保障。
人民日报记者何平男在写"感动中国人物"孔繁森的文章中说:“也许在有些人看来,这些事太普通,太平凡了。然而,就像那奔腾浩荡的雅鲁藏布江,最初的源头不过是阿里高原上的一条小溪,正是这点点滴滴的平凡小事,铸就了一个共产党员品格的崇高和伟大。”虽然韦金贤不是共产党员,但他的每一个承诺、每一个誓言、每一个目标,都像一个真正的男人一样去践行、去捍卫,用他平凡的回馈小事,谱写着麻山布依人民的淳朴、善良和守信的美丽篇章。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