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2-11 16:19 |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2018-01-29 07版 | 查看:2154次
王洪旗(右)在给村民宣讲十九大精神。
走进天津市武清区河西务镇三街村,一幅新时代城郊新农村的美丽画卷映入眼帘。走在村里,时常能看见一位话语间带着浓浓泥土气息的中年汉子,他就是在三街村已经当了17年党支部书记的王洪旗。
三街村只有400亩耕地且很分散,村民生产劳作很不方便,再加上大部分村民以做生意为主,土地时常无人耕种、管理。
王洪旗很早就注意到这一情况。他想,乡亲们虽然不能在土里“刨金”,但土地不能抛荒。于是,他开始摸底全村土地分布情况,做起土地使用权流转、增加农民收益这篇大文章。
没过多久,关于部分土地使用权流转的村民代表大会召开了。王洪旗在会上为村民们详细分析村里土地情况,并提出三项流转途径:出让、出租、自用。这本是一举三得的办法,但起初并没有得到村民们的赞同。有的村民提出,土地出让收益多见效快,出租收入又少又费事,不如都出让。听到村民们的质疑,王洪旗挨家挨户地解释:“现在把地都出让出去可以得到一时的收益,但大伙儿有没有想过子孙后代怎么办,我们要为孩子们留条后路。”听了王洪旗的话,村民们纷纷签字同意流转土地。自此,三街村的土地流转踏上了合理规划的道路,每年可以为集体创收17万余元。
要是问三街村村民,村里什么地方最显眼,他们一定会说,是村委会正门对面的大公告牌。村里无论大事小事,都会以最快的速度发布在这里。
这块牌子是王洪旗和村“两委”班子实行村务公开的真实写照。不仅是事务公开,这些年村里出让土地、整治街道、打井、配电等村务,决策时村委会都会挨家挨户通知、听取意见,之后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几乎家家都参与其中。
有一次,村里有人议论,村集体的钱不知道都用哪了,怀疑进了王洪旗的腰包。王洪旗非但没有生气,反而思考村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他发现是信息公开力度不够。为了不使村民对财务等敏感问题产生质疑,王洪旗和村干部印制“明白纸”,将财务支出等事项,逐一分条、分项写好,送到每家每户。现在,不但村务信息公开透明,而且为进一步打消村民的疑虑,村集体的资金委托镇里统一代管,干部报酬全由镇财政转移支付,不从村里直接拿一分钱。兴办公益事业等一律通过“一事一议”的程序来决定。村民的质疑声少了,村里的各项工作也都顺畅有序了。
王洪旗常说:“群众选我们当干部是对我们的信任,我们就要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村里供电线路级别偏低,一到用电高峰就停电。为此,他多次跑供电公司,为村里新增一台100千瓦的变压器,完成低压线路改造。村里农田灌溉系统不健全,他就组织多方筹资20万余元,打了8眼灌溉井并全部进行节水工程配套建设,达到了每6亩土地就有一个出水口的配套标准。
昔日的村道路又破又脏、坑洼不平,下雨天积水难行、大风天尘土飞扬。到了晚上,人们都不愿意出门,因为没有路灯,容易摔跤。为彻底改善村容村貌,王洪旗带领村干部将大街小巷全部铺砖硬化、安上路灯。为了村民生活得更干净卫生,村里对旱厕进行改造,90%以上的村民用上了冲水厕所。为了进一步美化环境,还在每户门前设置花坛、栽花种草。这才使三街村变成了现在环境优美的花园样板村。
三街村是一个回汉杂居的村,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干部,王洪旗从上任那天起就决心要让村民们和谐互助、亲如一家。有一次,村里一名回族群众和一名汉族群众因言语不和产生矛盾,双方谁也不肯让步。王洪旗主动找到两家,苦口婆心,反复协调,终于使矛盾化解。这些或大或小的事情,王洪旗解决了十几年,化解了争端,维护了三街村的和谐稳定。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怀着对未来的憧憬,王洪旗表示,他将与三街村乡亲们一起,借着十九大的东风,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道路上奋勇拼搏,带领大家过上更好的日子。
(许会松)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