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2-10 20:35 |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2018-02-01 05版 | 查看:603次
●建设坚强的党,是十九大根据新时代党的新使命提出的重大命题。其理论和实践意义在于明确地把坚持党的坚强领导与实现党自身的坚强既紧密联系起来又清晰区分开来,把建设坚强的党的重大历史任务摆在全党面前,为坚持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提出建设坚强的党,把握了现代化进程中强国必先强党的发展规律和历史逻辑。
党的十九大着眼于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出了建设坚强的党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坚强的党,是实现党的坚强领导的根本前提,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建思想的重要内容。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必须深刻认识建设坚强的党的意涵。
从定位看,建设坚强的党是党的十九大就新时代党的建设作出的最根本的战略抉择
党的十九大从新的历史方位出发,提出建设坚强的党的重大历史任务,向全党发出建设坚强的党的号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伟大的事业必须有坚强的党来领导”,号召全党“把自身建设好、建设强”,深刻阐明了建设坚强的党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在总结过去5年工作和历史性变革时指出“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在阐述建设伟大工程时指出“我们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必须始终过硬”;在阐明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时指出“打铁必须自身硬”,强调“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由此可见,建设坚强的党,是十九大根据新时代党的新使命提出的重大命题。其理论和实践意义在于明确地把坚持党的坚强领导与实现党自身的坚强既紧密联系起来又清晰区分开来,把建设坚强的党的重大历史任务摆在全党面前,为坚持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党的十九大正是从建设坚强的党这一最根本的历史任务和逻辑起点出发,对新时代党的建设提出一系列新论断、作出一系列新部署,提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全面推进党的各项建设,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目的是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鉴于此,我们必须按照党的十九大关于建设坚强的党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不断增强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
从渊源看,提出建设坚强的党是对列宁关于党的建设思想的传承,是党的建设理论和实践探索的结晶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始终高度重视建设坚强的党,列宁对此作了最为深刻的论述。20世纪初,列宁结合俄国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实际,多次提出建设坚强的马克思主义的工人阶级政党的主张。1913年5月在《比利时罢工的教训》中提出“建立一个坚强的、能坚持原则和忠于社会主义的党的组织”。1917年4月在《愚蠢的幸灾乐祸》中提出“在每一个区、每一个街区、每一个工厂、每一个连队里,都应当有坚强的、同心协力的、能够像一个人那样行动的组织”。1921年8月,在《给德国共产党员的一封信》中指出,要不断纠正过去的错误,保持沉着冷静,“耐心地建设一个能够在任何转折关头真正领导群众的坚强而英明的共产党”。列宁始终把建设坚强的党作为革命和建设的首要任务。从理论渊源上看,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坚强的党,继承了列宁建设坚强的党的思想,体现了我们党在党建理论上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一脉相承。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我们党20世纪二三十年代已开始关注党的坚强的有关问题。1929年12月毛泽东提出坚强党的组织的主张,“党内批评是坚强党的组织、增加党的战斗力的武器”;1936年12月毛泽东在论述党同“左”右倾错误路线斗争时指出,党在克服错误中锻炼得更加坚强,“所有这些错误,对于我们的党,我们的革命和战争,当然是不利的,然而终于被我们克服,我们的党和我们的红军是从这些错误的克服中锻炼得更加坚强了”。邓小平上世纪40年代初期提出要有坚强的党的领导和党的组织基础的主张,1943年2月在谈到根据地建设规律时指出,“没有坚强的党的领导和党的组织基础,没有党的一元化的领导,党的领导不贯彻于武装、政权、群众组织等各系统中,党的领导发生错误,都要影响到根据地的建设、巩固与坚持,许多例子证明了这点”。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在高度重视坚持党的坚强领导的同时,高度重视党的组织坚强以及党员干部党性坚强、意志品质坚强、思想坚定、立场坚定、作风顽强等,但并没有提出建设坚强的党的完整理念。这一理念直到党的十九大才正式提出。
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立足新时代党的建设的实际,坚持问题导向,直面党面临的许多严峻挑战,聚焦党内存在的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重点解决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党的观念淡漠、组织涣散、纪律松弛,管党治党宽松软问题,坚决遏制腐败蔓延势头,驰而不息正风肃纪等,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全党在管党、治党、建设党的波澜壮阔的生动实践中,逐步形成建设坚强的党的思想共识。这一思想共识在习近平总书记作的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第一次鲜明地呈现出来。
从内容看,建设坚强的党的丰富内涵是依据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创新实践确立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严管党治党建设党的创新实践表明,建设坚强的党的内涵极其丰富,是全方位、多方面的。首先,建设坚强的党基于对党的基本定位的新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基本定位的基础上不断深化,鲜明提出“三个最”的重要论断,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同时提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提出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跳出历史周期率。这些论断为建设坚强的党夯实了理论基础、确立了政治遵循。其次,建设坚强的党基于新时代党的新使命。党的十九大对党的新使命作出了崭新概括,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提出“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与此双重使命相对应,党的十九大深化了对党的本质的认识,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建设坚强的党旨在实现新时代党的新使命。第三,建设坚强的党贯穿着立与破的辩证统一,包含着立与破的丰富实践和思想理论创新成果。具体说,建设坚强的党的内容是在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在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制度等诸多方面的实践基础上确立的,坚强的党具体就体现在这些方面的坚强,体现在全面从严治党在这些方面立和破的统一。5年来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具体就是指在这些方面的加强取得了历史性变革、历史性成就,这些方面的进一步加强也就是建设坚强的党的全部内容和重点。
从本质看,提出建设坚强的党,把握了现代化进程中强国必先强党的发展规律和历史逻辑
党的十九大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作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部署,描绘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与强国相适应,强国必先强党,党必须坚强,即强国基于一个根本前提,就是强党。建设坚强的党,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提出这一重大命题,牢牢把握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规律,即正确处理党与国的关系。历史证明,正确把握党与国的关系是现代化进程的根本主题,这一主题表现在立国必先立党、兴国必先兴党、治国必先治党、强国必先强党。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坚强的党,正是顺应了现代化进程的这一规律。与这一规律相对应,党在提出建设坚强的党的同时,向全党提出勇于自我革命。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深刻阐明了“两个革命”的辩证关系,“要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进行好,我们党必须勇于进行自我革命,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在新时代,我们党必须以党的自我革命来推动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这既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客观要求,也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和发展的内在需要。(公茂虹)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