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他们是中国首批航天员,却无缘上天(组图)

发布时间:2018-01-24 12:58 |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8-01-23 | 查看:2660次

  原标题:致敬!这些名字没有光环!他们是中国首批航天员,却无缘上天… 

  这几天,很多人都被一个真正的天团刷屏了——他们就是中国的航天英雄。不过,今天,小编很想和你们聊聊天团背后的那些人。

  这个刷屏的天团,是中国的航天英雄。

  不过,今天我们聊点儿别的~

  先来听听下面的故事吧。

  要想进入太空执行任务,航天员需要具备哪些能力和素质?充沛的体能、优秀的航天环境适应性、科学的知识结构、过硬的心理素质……除了这些,航天员们还给出了一个令人吃惊的答案——等待,有时甚至是漫长的等待。

  有多漫长?

  刘旺:成功实施首次手控交会对接的航天员刘旺,在地面等待了14年。14年里,他一次次经历选拔,一次次面对落选,最终在神舟九号任务中以极高的精度打出“太空十环”。

  张晓光:从面向国旗宣誓到梦圆太空,足足跋涉了15年。

  景海鹏:3次飞天的他,也经历了10年的等待,才迎来第一次进入太空的机会。

  不过如果说到航天员中“最漫长的等待”,那就必须要提到文中的这个人——邓清明。

  航天员中最漫长的等待——邓清明

  在航天员中,最漫长的坚守和等待,属于邓清明。

  因为没有执行过任务,邓清明的名字甚至并不为国人熟知。

  自1998年加入航天员队伍以来,邓清明为自己的航天梦奋斗了20年,曾入选神九、神十、神十一任务乘组备份,又3次与梦想擦肩而过。

  这3次入选备份梯队,他每次都完成了和主份乘组同样内容、同样标准的训练任务,却一再与飞天失之交臂。

  他的失落显而易见:

  “目送自己的战友一次次飞天成功,一次次载誉归来,说心里话,没有失落感是不可能的。”

  “为什么别人可以执行任务,而我不行呢?航天员是我的职业啊,如果没有机会执行任务,那不是我的失职吗?”

  但任务却没有给落选的航天员太多时间整理负面情绪。

  在航天员队伍中流传着一种“竞而不争”的说法:任务准备阶段,他们会为梦想竭尽全力备战;任务人选确定后,他们会送上诚挚的祝福,在地面值班为天上的战友提供支持,和他们“一起飞”。

  2016年神舟十一号任务发射前一天,航天员中心领导来到问天阁,宣布由景海鹏、陈冬执行任务,邓清明和另一名航天员作为备份。领导让他们谈谈对任命决定的感受,轮到邓清明发言时,他停了一会儿,紧紧地抱住景海鹏说:“海鹏,祝贺你!”景海鹏也饱含深情地说:“谢谢你,兄弟!”整个问天阁大厅寂静无声,那个长达两分钟的拥抱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

  神舟十一号成功返回后,载人航天工程领导特意对邓清明和另一名备份航天员说:“你们和神十一乘组共同完成了这次任务,任务的成功就是你们的成功,航天员在天上的表现就是你们的表现。”听到“共同”二字,性格坚强的邓清明禁不住流下了眼泪。

  “在这样一个伟大的工程、伟大的梦想中,个人的荣辱得失真的微不足道。我们大家勠力同心,共同圆满完成任务才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光荣的。”他说。

  目前,邓清明是唯一没有执行过飞天任务、但却仍然在参加学习训练和任务备战的首批现役航天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空间站建设阶段,对航天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始终保持着备战状态,对未来的任务充满了信心。

  “虽然已过了知天命的年纪,但美丽的飞天梦想永远激励我拼搏奋斗。”他说,“我争取在新时代中国航天的新高度留下自己的足迹,展现一名航天老兵的风采。”

  在一篇专门写给父亲的短文中,他的女儿邓满琪记录了当时的心境:“任务执行期间,我们共事于同一座大楼,你时常来视察我的工作动态,给我讲解相关的知识,了解我身边的同事朋友。我终于看到你染过的头发里面暗藏的白发,开始为你在这一岗位默默奋斗的这19年而心疼,你是我见过最敬业的人、最无私的人。你把你的一切都献给了国家,不求回报,让我敬佩……”

  干惊天动地的事,做默默无闻的人

  像这样的幕后英雄不止邓清明一人。

  2014年1月,上级宣布了李庆龙、吴杰、陈全、潘占春、赵传东等5名航天员停航停训的命令。由于年龄原因,他们再也没有飞天的机会。

  16年里,他们一次次落选,一次次准备,把生命中最宝贵的年华都献给了漫长的等待。

  邓清明至今还记得,在停航停训仪式上,陈全紧握他的手说:“不管主份还是备份,都是航天员的本分!老邓,你要继续努力,不要放弃。”

  正如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黄伟芬所说:“每名航天员都有着强烈的飞天愿望,经过严格的综合评定都具备执行载人飞行资格,但由于受任务密度和飞行人数的限制,不可能每个人都有上天的机会,只能按照综评成绩排名确定主备份人选。” 

  对航天员来说,这份决定飞天命运的成绩单是残酷的。

  很多科目考核的第一名和最后一名成绩都相差很小,小到一两分,甚至仅仅零点几分。

  为了将自己的成绩再提高一点点,航天员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

  高强度、高密度的训练挑战着他们的生理极限,有时累得吃饭连筷子都拿不住。

  系统全面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学习考验着他们的能力和意志,为了尽快掌握这些必备的知识,他们很少在晚上12点前休息。

  无处不在的选拔、随时随地的考核、长期枯燥艰苦的学习和训练构成了航天员生活的常态。

  如果把航天员的生活比作高三,那每次任务前的选拔无疑就是他们的高考。“我既为入选的航天员感到高兴,也为付出了同样努力而落选的航天员感到惋惜。”黄伟芬说,每次公布入选任务航天员名单时都是她内心最纠结的时刻。

  对于那个带来巨大心理落差的时刻,没能入选的航天员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备战神舟七号任务时,得知自己落选的那一刻,张晓光的眼泪一下子掉了下来。“飞天的梦想离我好像越来越远了,感到特别失落。”这位东北硬汉回忆说。

  那段时间,每当心情烦躁的时候,他就靠听音乐来放松自己,坚持每天写训练笔记,逐项查找弱点,制订训练计划。直到有一天,看着厚厚的一大本笔记,他的心态终于平和下来:“我想,如果我投入全部的精力,按照笔记付诸实施,我相信自己会有进步,我相信自己的梦想还没有破灭。”

  惊天动地的大事背后,总有无数默默奉献的人。

  @如梦令ABC:中国航天离不了这些背后默默的奉献者!你们同样是中国的脊梁!好样的!

  @发儿开心:有名的英雄背后,还有许多的无名英雄。同样的敬重

  @春啊春啊春春春:默默奉献的航天人。天空不曾留下你的痕迹,但你的航天梦已划过天际。

  @一都阿叔:他是令人尊敬的无名英雄

  @夏天灿烂无比的阳光:虽未出名,依然是英雄!

  @奥特晴:终于知道这些默默无闻英雄的名字了!心酸中很想给他们一个坚实的拥抱,你们辛苦了!

  @蓝马科技666888:都是英雄!

  @quarkfree:等待,时刻准备着!

  那些光环之下的人

  有人获得光环,就一定有人在默默付出。

  比赛场上,冠军的名字大家都会记得很清楚。而他们,则被称为冠军的垫脚石。

  邹东明:我“陪” 张培萌一起“练”

  邹东明在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四年本科生涯里,几乎一直陪伴着张培萌一起训练、比赛。他既是对方的队友,陪练,也是他在国际舞台崛起的见证者之一。

  “不得不承认,因为张培萌的成绩高过我们很多,而我们短跑组的其他队员或许很难达到他的成就,所以确实是我们‘陪’着张培萌在练短跑。但其实,我们也都是为自己的田径梦想在训练。”邹东明表示。

  陈天宇:感激陪练岁月

  伦敦奥运会上中国羽毛球队女单包揽金银牌,这其中陪练的作用至关重要。而陈天宇就曾是其中的一员,在2010年至2012年,他就是女单组的一名陪练。

  7岁开始,陈天宇就在邯郸市体校练起了羽毛球。凭借出色的成绩,2003年进入国家青年队,2005年又入选国家队,与杜鹏宇、谌龙、周文龙等成为同一批队员。2006、2008年他又连续获得全国青年锦标赛男单冠军。

  为了备战伦敦奥运会,2010年中国羽毛球队决定让陈天宇担任女单组的陪练。从渴望荣誉的运动员到默默付出的陪练,这个角色的转换,让陈天宇一时间难以适应。但为了队伍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以国家和集体利益为重,陈天宇还是接受了这个任务。

  在担任女单组陪练的2年,陈天宇的主要任务就是作为李雪芮、王仪涵、汪鑫等伦敦奥运重点队员陪练,模拟中国女单的主要对手。2012年8月4日,伦敦奥运会李雪芮与王仪涵会师决赛,让中国队提前包揽了女单金牌。在电视机前观看比赛的陈天宇很开心。“那一刻感觉我的辛苦付出都是值得的。”由于陈天宇出色的工作表现,伦敦奥运会结束后,队里决定让他担任女单组教练。从陪练到教练,陈天宇迎来了第二次角色转换。

  陈忠和:20多年女排陪练,终成国家女排主教练

  说到陈忠和,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国家女排教练。但其实,他也曾有20多年的陪练经历。

  提到那段往事,陈忠和在自传中这样写道:“命运真的让我在意想不到的情况下堂堂正正穿上了一回‘中国’的球衣……国内比我强,比我好的队员比比皆是。只不过在挑选陪打人选时,充分考虑到不能为此影响该队实力,尽可能不挑选那些主力队员。而我正好具备这种‘不影响实力’的因素。”

  但无论怎样,当时年满22岁的陈忠和在1979年进入中国女排担当陪打教练,并与中国女排结下了不解之缘。

  有一话应该很能描述他们的心情:

  "什么也不说,祖国知道我!"

  对于这样的无名英雄,

  你想说点什么?

  告诉我们~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