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问西东》热映,“笕桥精神”永存

发布时间:2018-01-18 08:51 |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2018-01-18 8版 | 查看:2807次

在杭州笕桥抗战纪念馆感受“誓死报国不生还”的英勇 近来,电影《无问西东》影院热映,不少网友为影片中演员王力宏饰演的“沈光耀”这一角色潸然:他弃笔从戎参加空军,抗战时期,他驾驶战机冲向一艘日军军舰,与敌同归于尽。 

  不少历史爱好者认为,这一角色取材的原型是抗战初期在淞沪会战中殉国的沈崇诲烈士。不管是不是他,但影片中的情节的确与沈崇诲的经历有些相似。为了追溯这段故事以及故事背后闪耀的“笕桥精神”,记者日前走进了杭州笕桥抗战纪念馆。 

烽火岁月中他舍身撞向敌舰 

  在杭州笕桥抗战纪念馆,收藏着《中国的空军》1938年至1939年的合订本,这是抗战时期中国空军最为主要的宣传刊物。翻至底页,一张薄薄的纸上印着青年意气风发的照片,下面写着“与敌舰同归于尽的空军勇士,沈崇诲遗像”。 

  沈崇诲出身名门,早年就读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考入中央航校。在一本航校三期生的纪念册里,还能追寻到沈崇诲当年的一些身影,他非常活跃,文章也写得很好。 

  “愿我们同学永继英志,互相规劝,共同前进,而效‘死’国家。苟一日得雪旧恨新仇,有余生者,以鲜花果酒,奠诸故友灵前,那么,他们虽牺牲于今日,亦可无遗恨于将来。希我们共勉之。”这是沈崇诲的自勉书。 

  在南京紫金山北麓的航空烈士公墓园里,沈崇诲的墓碑上写道:沈崇诲,中尉飞行员烈士,湖北武昌人。中央航校三期毕业,任空军二大队九队分队长。1937年8月19日于上海白龙港洋面驾机撞沉日舰,英勇殉国。时年二十七岁,追赠上尉。 

  这样一场牺牲,描述文字不过寥寥千字。在《中国的空军》第七期,沈崇诲战友口述了惊心动魄的一幕:当时机会太好,可惜炸弹已投光了,没有可以打击敌人的武器。就在我们义愤填膺,恨不得生吞敌舰的时刻,那架不断在我们下方、敌舰上方的孤独的某某机(现已证明是沈崇诲驾驶的904号机)忽然对准一艘敌舰,开足油门冲了下去…… 

他是那个时代的精神缩影 

  在电影中,“沈光耀”在牺牲那一刻,眼中有了然、怀念,也有不舍。 

  而当时冲击敌舰那一刻,27岁的沈崇诲在想什么,我们已然无从得知。但沈崇诲所在的中央航空学校,每一个走进学校的人,首先看见的便是学校的校训,“我们的身体飞机和炸弹,当与敌人兵舰阵地同归于尽。” 

  追忆沈崇诲,绕不开位于杭州笕桥的中央航空学校。它在笕桥的历史并不长,前后只有七八年的时间,却培育了中国最早期的飞行军官。据史料记录,抗战爆发之前已经培养了7期500余名飞行员,他们都是空军抗战主力。 

  杭州笕桥抗战纪念馆馆长高建法介绍,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不足半年,中国空军就击落近百架敌机,但也损失了将近一百名第一代飞行员。“他们之中,每十个就有六个在战争初期牺牲。平均年龄23岁。” 

  因“八·一四”空战大捷,以及在抗战中特殊的历史地位和作用,2006年,以“醒村”为重点的笕桥中央航空学校旧址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馆外安放中央航校标志性“笕桥魂”雕塑。 

“我们能做的就是不要忘记” 

  从纪录片《冲天》,到电视剧《北平无战事》《血战长空》,再到电影《无问西东》,近年来,以中央航校为背景或人物原型的影视作品层出不穷,在中国航空史和二战空军历史研究者石智文看来,他们都是那个年代最有理想激情的热血青年,也是青春勃发的年轻才俊,但在国难面前,他们毅然放弃了所有,抱着“誓死报国不生还”的信念,以身殉国。 

  “这大概诠释了什么是‘笕桥精神’中的视死如归、我死国生。”作家孙昌建说,中央航校师生的后代,这几十年陆陆续续从世界各地来到杭州,来到笕桥,他们想通过寻找父辈的足迹,来证明血脉中一种不屈的基因。 

  正如网友所说,“曾经有那么一群年轻人,每一次起飞都可能永别,每一次落地都得感谢上苍,他们战斗在云霄,胜败一瞬间。而我们能做的就是不要忘记。” (记者张璇) 新华社杭州1月17日电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