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12-30 13:37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7-07-19 | 查看:1712次
杨世亮,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却舍得用几十年的长情回报当年救命之恩,长时间的恩情守望感动了两城百姓,在南宁与来宾两地传为美谈。杨世亮,2017年5月,荣登“中国好人榜”。(中国文明网)
习惯了得到,便忘记了感恩,我们在快节奏的当下获得越多忘记越多的时候,杨世亮这一位朴实无华的农民就用三十几年的长久报恩经历告诉我们,滴水之恩自当涌泉相报。他对恩人长期的关照提醒我们,在这个恩情容易被忘记的时代中,有些人永不会忘。
远水不解近渴,远亲不如近邻。当外出工作无所依靠之时,邻里情便是危急之下的唯一的指望。1982年外出务工的他来到举目无亲的来宾市时,从工作中不慎跌落岩壁到肩挑背扛置办伙食后再次病倒,身体上接连遭遇不幸之时,唯一的依靠便是近邻樊运连。哪怕在樊运连自身生活条件并不乐观的情况下,仍然舍得用自己所了解的护理方法和家中仅有的好菜,甚至是半夜偷偷宰杀的鸡来熬制鸡汤精心照顾病弱中的他。樊运连的热心帮助种下了一颗感恩的种子,慢慢长成两家人三十多年来的长久情谊。
知恩图报,善莫大焉。当工程结束需要返回上林老家之时,对樊运连难以言表的浓浓谢意便化为一句简单的承诺,成为杨世亮生命中的准则。而在回乡之后的生活中,他也用自己的行动表明这句“一定会报答您的恩情”不是一句告别之际的感言,而是他铭记于心的誓言。不间断的书信来往,不计距离的定期看望,说服爱人的一同尽孝,病重之时的念念不忘,当这些融入到他此后的生活中时,当年短暂的一段邻里佳话已经超出原有的范围成为感动两城百姓的当代故事。
恩重如山,血浓于水。当用几十年的时光去细心栽培时,素不相识的二人也会由邻居变为至亲,一个人说句谢谢不难,难的是将自己的谢意融到自己的生命中去铭记、去践行。当报恩变成一种习惯,当谢意化为一颗真心,当承诺兑现为两家人的难舍难分,这颗善心的种子不但在杨世亮心中生根发芽,也播种到樊运连的5个子女心中,更广为流传在两城百姓甚至是全国人民中。以情感人,用心待人,不忘恩情,心存善意,让我们怀着同样的善意感恩每一个曾给予过帮助的人,将每一个善意播种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中!(楚亦)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