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顺达:特困大学生感召千人支教(黑龙江大学)

发布时间:2009-06-08 20:23 | 来源:2009年02月03日09:14 人民网 | 查看:2197次

陈顺达,男,黑龙江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会计学专业2005级学生。

  本是一名特困大学生,却为西部贫困孩子募集价值百万元的助学物资;只是一名普通的年轻人,跟随他的脚步踏上支教之路的竟达1700多人!陈顺达的经历让很多人对当代大学生刮目相看。

  除了学习之外,他把剩余的时间都用来打工赚钱。他每天最多只吃两顿饭,吃的是食堂最便宜的菜,还经常只要一碗免费汤泡饭糊弄一顿;他的一双鞋穿了多年,一补再补……以他的吃苦耐劳精神,他完全可以过上大学生中的小康生活,可他却用血汗钱让一个又一个“更需要改变命运的孩子走出来,看到希望”。

  顺达的选择

  为了一句承诺,陈顺达放弃大学,来到山区做了不要报酬的代课教师。他说,自己耽误的不过是三年时间,要是能用自己的三年换来孩子们的一生,值!

  陈顺达从小生活在窘困当中,可是令他第一次深切地对贫穷有所感受的,是由贵阳转入黔西一所小学后发生的一件事情。当时,班里一位姓吉的小女孩,成绩很好,一直都是靠上山采草药和开荒地种菜卖钱供自己读书的。因为交不起几十块钱学费,刚刚14岁就嫁人了,给家里换来几百块钱的彩礼!震惊之余,顺达阵阵绞痛:贫穷断送了一个女孩的未来。

  逐渐地,看着班上的同学一个一个离开,一个个地辍学,他开始理性地思考:对于贫困孩子而言,贫穷究竟意味着什么?“不是城里人的买不起房子买不起车,而是永远都走不出大山,他们的生活世世代代不会有任何改善。对这一切我能做些什么?应该做些什么?”

  高考填报志愿时,陈顺达报考了西南某重点大学援藏班。可就在签署协议的那一刻,他放弃了。因为高考结束的那个夏天,他去了贵州偏远山区做了一名代课教师。山区极其需要教师,可是,正规大学毕业生都想方设法离开山区教师的岗位,于是,顺达成为一名不拿一分报酬的“黑”代课教师。

  后来的日子,他放弃了大学,告别家乡,从黔西北跑到黔东南,一干就是整整两年。两年里,他教孩子们文化知识,给孩子们讲外面世界的精彩。看到这些从未走出大山的孩子对外面世界一无所知,陈顺达更加坚定了一个信念:倾尽所能帮助他们,让他们有机会读书,上大学,走出大山,触摸外面精彩的世界。

  陈顺达并非没有考虑。他家兄弟姐妹四个,父亲重病,弟弟智障,妹妹高二辍学。“一家子如果没有一个出人头地的,那么,这个家就没有希望。”2005年,他再次参加高考,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黑龙江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会计学专业。

  大学的第一个假期,他就组织高校志愿者,深入贫困地区,为贫困孩子寻找资助。他的脚步遍及云南、甘肃、陕西、宁夏等省市。他在学校建立了“关注教育,情系西部”志愿者网络组织,现在志愿者已有1700多人,分布在全国70多所高校和西部中小学以及政府部门。每到寒暑假,他便匆匆踏上火车,去西部偏远山村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

  2006年1月,是他在黑龙江大学的第一个假期。他以校报记者的身份,会同哈尔滨师范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贵州大学等高校志愿者,来到贵州省黔西县作了一个大规模的、深入的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状况调查。调查以分组的形式进行,每到一地,都和当地教育辅导站取得联系,拿到贫困生名册,之后去每所学校走访,根据最近两三年的学习成绩调取优秀生名单。两份名单对接在一起,得到优秀贫困生名单,接着一家家走访核实,收集资料。陈顺达将最后筛选的优秀贫困生进行分配,由每所高校的志愿者组织为孩子们寻找资助。2006年1月份的初次调查,找到的103名孩子,全部获得资助。

  这种调查陈顺达先后组织了三次。几年来,他的脚步遍及云南,四川、贵州、重庆、湖南、甘肃、陕西、宁夏等省市。目前,他已帮助600多个孩子找到资助者,而他自己资助过的孩子就有100多人,正在资助的有26人。“一个孩子100元钱就可以学一年。”

  顺达的苦与甜

  陈顺达本身就是一名贫困大学生,但他身上看不到一丝的躲闪和自卑。记者了解到,陈顺达每个月通过打工等方式赚得的生活费有六七百元,但他用来吃饭的钱仅仅有150元,剩下的全部用来做和助学有关的事情。不觉得苦吗?陈顺达对苦与甜有着与众不同的理解。

  陈顺达说:“苦嘛,或许吧。”从2005年到现在,他共亲自带队赴西南做了三次调查。期间只有2007年1月份的寒假没有去,那时候实在凑不够路费了,还要资助孩子,所以,整个假期就在哈尔滨打工挣钱。调查所需费用并不是很多,主要是路费。住一般是蹭在村民家,如果村子配合就住在村委。他们每天每人的生活费不超过3元钱,吃的都是自己做,不然这个标准根本下不来。

  在贫困地区,有的镇政府、乡政府会很支持他们的工作,但也有不理解的。他们搞调查,要贫困学生名册,或者拍些资料片,会遭到部分人的反对,甚至是驱逐。因此,这几次调查留下的珍贵图片并不多。在当地有关部门提供的贫困生名单中,经过他们的走访调查核实,最后总会发现有些名实不符的事例。但这些毕竟都是个别的。

  令他欣慰的是,他曾经帮助过的一个残疾女孩已经考上大学,而且,这个女孩也在帮助其他的人,将这种助学助困的关爱延续下去。那还是1996年他上小学6年级时,女孩在读小学2年级。他都忘记了给过她什么具体的、直接的帮助,只记得送过一些生活、学习用品,与她聊天,鼓励她要坚强,告诉她,其他人认为你少了一只脚,可我觉得你和其他人没有什么两样。后来这个女孩学习很努力,考上中国信息大学,在大学成立了“爱心居”社团组织,关注西部教育。从上高二开始,这个女孩就开始帮助贫困孩子上学,每年资助100元钱。女孩曾经给他写过一封信,表示会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把爱传播下去。

  像这样令人感动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2007年7月,得知家乡贵州部分地区暴雨成灾,陈顺达搜集了部分灾区的照片,加上此前在贵州寻找贫困儿童时留下的部分资料片,在黑龙江大学B区篮球场举办了一个主题为“关注教育、情系贵州”的大型图片展。图片展引来爱心如潮。短短5天里,广大师生和热心市民捐赠了3000多件衣物,700多双鞋子,9箱书籍文具,有的甚至是新购买的衣物棉被和学习用品。这批折旧后价值5.5万余元的物资,共装了满满49个大编织袋,连同一片片爱心辗转运到了贵阳。据陈顺达身边的同学透露,这批9.5立方米的爱心物资运输费用高达1800元,花费了顺达整整一个学期的家教所得,而顺达每个月的生活费只有150元。其中有一位母亲代替儿子用小推车送来两大箱138本儿童读物,这个孩子就是2005年感动哈尔滨十大人物之一孙慧熙。一个学姐听说贵州灾区的灾情,在研究生宿舍楼一个劲地帮忙宣传,很多在哈尔滨的同学回家搜集很多衣物带回来,其中不乏崭新崭新的。之后,图片在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在哈高校巡回展出。活动进展之顺利超出预想。现在,全国很多高校的志愿者和他取得联系,希望能在自己的学校举办一次图片展,帮助西部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正是这些人和事,支持着他们,一路走下去。

  (该人物由黑龙江大学推荐)

(责任编辑:张方)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