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留名”市民给本报寄来“人民建议”(3图)

发布时间:2017-12-03 22:07 | 来源:扬子晚报 2017-12-03 A05版 | 查看:1301次

18页手写纸加剪报,古道热肠的主人翁形象跃然纸上;省12345在线平台已征集2668条建议

记者把这封独特的信转交给江苏12345在线平台。

信的内页文字加剪报,非常独特。

一封独特的来信,信封也很独特。

  一封厚厚的信满载“人民建议”,寄信人没有留下姓名和联系方式。他(她)在意的是“建议”,而不是获奖。

  10月16日至12月16日,江苏12345在线联合扬子晚报开展“人民建议”征集活动,旨在巩固我省“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成果,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推进“两聚一高”新实践、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截至昨日,全省12345在线平台已征集“人民建议”2668条。一条条“人民建议”的背后,站着一个个热心人、主人翁。

  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 黄建国/文 薄云峰 /摄

  一封独特的信!

  2017年12月2日上午,冬日暖阳洒满大地。

  9时10分,记者走进办公室,一封静静躺在办公桌上的信,火苗般地一下子点燃了记者的眼睛。

  这真是一封独特的信!信封左上角是黑笔写的四个粗字——人民建议;中上部四个大红字——扬子晚报,是从《扬子晚报》头版剪下来的刊头题字;中间一行印刷体黑字——江苏12345在线征集“人民建议”,剪自《扬子晚报》2017年10月13日A2版上一篇消息的标题;中间偏下方是黑笔写的一行粗字——《扬子晚报》全媒体中心收;右下角黑笔粗字落款——南京秦淮区210005。

  信封上没有写详细地址和门牌号,也没有寄达单位的邮政编码,寄信人好像很笃定对方一定能收到的样子。

  在手里掂一掂,很厚重的一封信,这一下子激起了记者的好奇心。

  他(她)是谁?

  记者用剪刀很细心地剪开信封封口,抽出一叠厚厚的信纸,全是16开一页400字的方格纸,用钢笔工工整整地写满了字。记者粗粗地翻了一下,有三页中间还剪贴了本报的三篇报道,标题分别为:《依法整治占道经营,城管遭遇暴力抗法》《街巷环境整治后还得管理好,瞧,“路长”上岗了》《巴黎要给无桩共享单车“立规”,停放人行道不再免费》。

  真是一封奇怪的信、一个奇怪的人!他(她)是谁?记者急急地翻到最后一页底部,只见一个落款日期——2017.11.30,没有寄信人姓名和联系方式。目光上移,落在信的最后两行字上面:我是南京市民,所说的都是芝麻小事,恕不留名了。

  记者稍稍有点失落:一个热心的市民,背后一定有故事,联系不上,怎么进一步采访?在读信前,记者数了一下,一共18页,写满了字。好长的一封信!在用手机、微信、电子邮件联系的时代,还用寄信的方式一笔一画地写下这么多内容,真是少见了。

  他(她)是谁?记者甚至不知道写信的是男是女。

  信里写了什么?

  记者认真地开始看信,发现这封洋洋洒洒的长信像一篇结构完整的论文。通篇采用俄罗斯套娃结构,大标题下套小标题,层层叠叠,条分缕析,论点鲜明,论据充分。

  整个信内容分为四大块:(一)人行道;(二)地铁;(三)公交车;(四)公园。

  在“我所见到的人行道”题下,列举了存在的13个方面问题:1、那些用各色各样的地砖铺设的人行道,除外观显得美观外,其实际优越性不多,安全隐患倒是不少;2、人行道上凸起或凹陷的窨井盖是绊倒行人的隐形杀手,特别是没有路灯的夜晚;3、人行道上树木的根部通常设置一圈围挡物且高出地面,绊倒行人也是常有的事;4、有的人行道中间栽有树木、埋着电线杆,稍不留神或视力不佳者容易“碰壁”,至少也得绕道而行;5、有的人行道设置有配电箱等物,占用了人行道;6、在人行道与厂家、商家、银行、机关、学校等相交路口,总留有各种台阶,有的是商家、店家门前的台阶延伸到人行道上,这些台阶是绊倒行人的隐患;7、一些大的单位门前成为停车场,还埋有各种金属桩之类,这些桩日久坏了、烂了,留下许多凸出人行道路面的大铁钉;8、人行道上的盲道有的成为摆设,不仅盲道本身就凸凹不平、宽窄不一,而且多处被自行车停放占道;9、占道经营,商家、店家千方百计向人行道扩展,行人只好避而让之;10、违章搭建侵占了人行道;11、人行道变成人车共行道;12、人行道上时有异物绊倒行人;13、当心“地雷”(在谈论养狗的时候,我才知道人们把道路上的狗屎称作“地雷”)。

  在“那些用各色各样的地砖铺设的人行道”题下,又列出五种情形:(1)面积较大的地砖,一遇雨水或积水、结冰容易打滑;(2)断裂、支离破碎的地砖翘起使人行道不平整;(3)地砖下沉或路面下沉引起地砖翘起;(4)随着人行道边的树木长高长大,树根周围的地砖隆起,路面不平;(5)几乎很难找到一条铺地砖的人行道地砖是完整的。

  不仅有现象的罗列,在叙述的过程中还有不少实例。如在讲“一些大的单位门前成为停车场”时,举了一个例子:11月中旬的一个大白天,我看见一个小伙子走在建邺路一家银行门前人行道上,突然被一个大铁钉绊着,向前冲了好几米,但没有倒地,如果是个老人恐怕就不那么幸运了。

  人民建议征集

  感人故事有很多

  这位“不留名”的南京市民是千万个“他们”中的一员!

  记者昨日从江苏12345在线平台获悉,“人民建议”自10月16日开始征集以来,截至昨日,全省12345在线平台共征集“人民建议”2668条,其中电话553条、微信641条、微博30条、邮件391条、政务网留言905条、其他网站留言78条、信件11条、APP 留言59条,其中一些是媒体转来的。提供建议的人群广泛,年龄从12岁到86岁之间。江苏12345在线平台工作人员告诉扬子晚报记者,在“人民建议”征集活动中,他们遇到很多感人的故事。

  10月19日下午4点,江苏12345在线接到86岁的胡老先生电话,他想就“以房养老”提一些建议,但由于岁数大,通话不太方便,希望通过书信的方式寄送材料。考虑到老人的特殊情况,江苏12345在线领导商议决定,安排人员联系并约定上门取件。

  经了解,胡老先生是南京一所大学退休教职工,关注城市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多年。胡老先生表示,现有“以房养老”政策受到继承权方面的限制,阻碍了一部分老人想通过这种方式安度晚年。自“以房养老”方案提出以来,江苏目前办理成功的案例并不多。对于城市的低收入或者无保险老年人来说,如果能够切合实际完善“以房养老”的相关附加条件,这部分老人的养老问题便能得到更好地解决。

  省政府副秘书长、省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主任方伟:

  “人民建议”征集将长期化制度化

  省政府副秘书长、省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主任方伟昨日接受扬子晚报记者专访时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感知群众冷暖,回应社会关切,全省12345在线服务体系正在为群众的美好生活添砖加瓦。

  方伟副秘书长介绍,江苏12345在线正式上线10个月来,共汇集全省群众诉求970万件,已实现了6类专题19个主题分析,及时客观地把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情况向省委、省政府作了24期专报。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11次作出批示,推动了相关改革发展措施迅速落实,提升了服务群众的能力水平。省平台已交办省级部门和设区市协同办理30785件,平均处理时长稳定在3个工作日。

  为了发动广大群众参与,从10月16日起,在全省联动开展了“人民建议”征集的双月活动。江苏12345在线平台将联合媒体,组织厅局、高校等专家进行评审,选取具有全省层面的创新性、迫切性和普惠性建议,确定为“省级金点子”,形成《江苏12345在线“人民建议”征集报告》,报送省委、省政府,提供决策参考。

  方伟副秘书长告诉扬子晚报记者,“人民建议”征集将长期化、制度化,以后“人民建议”征集活动每年都要举行,每半年确定并公开一次征集的“好点子”。

  采访手记

  一次“未完成”的采访

  “残缺的美”更美

  “你是谁?为了谁?”

  “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

  在写这篇稿子的时候,记者耳边一直回响着《为了谁》这首歌的旋律。

  严格来讲,这是一次“未完成”的采访,因为没能联系上采访对象,不能进一步挖掘他(她)参与“人民建议”活动背后的故事,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但作为采访者,我应该尊重当事人的选择——“不留名”。

  当随后采访江苏12345在线平台了解到更多参与者的故事后,记者释然了:虽然没能采访到他(她),但那些数千参与活动者的故事,不也同样是他(她)的故事吗?他(她)是他们中的一员,无数的他(她)组成了他们,而他们也在我们中。此次省有关部门组织的“人民建议”征集活动设有奖项,“不留名”的他(她)显然更在意的是“建议”,而不是获奖,这不是更令人尊敬吗?正是由于有千千万万这样的热心人、主人翁,社会才一天天进步,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断臂的维纳斯是残缺的,“残缺的美”更美!是永恒的美!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