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9-05-29 15:55 | 来源:新华网江西频道 2009-05-11 13:08:34 | 查看:1660次
“十年九涝、三年两不收”,这是当地农民对曾经贫瘠土地的无奈叹息。如今,鄱阳湖畔、黄湖圩内,南昌县蒋巷镇的这2万多亩低洼地,已变身为“国家级无公害水稻种植基地”、“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新农村建设示范区”,年总产值突破1.5亿元,流金淌银!
43岁的蒋巷镇洲头村党支部书记卢国平,曾经发誓这辈子不当农民。如今,他却戴上了“全国种粮大户”、“全国粮食生产大户标兵”的桂冠,领跑现代农业!
从1999年开始起步,经过10年艰苦创业,卢国平和他的江西国旺实业有限公司完成了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跨越。
承揽1018亩撂荒田小试身手,打造现代农业模式马不停蹄,回归土地的拓荒者收获了一份成功的事业
蒋巷镇位于鄱阳湖畔黄湖圩内,这里有2万多亩低洼田被村民称为“吊业田”。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传统模式,村民们再辛苦劳作,即使好年景也只能维持温饱。
恶劣的生存环境让土生土长的卢国平自小便讨厌干农活,曾经发誓,这辈子永不当农民。
1986年高中毕业,卢国平断然迈出家门外出打工。他学过电工、种过蘑菇、做过小买卖,继而开办工厂做起了麻袋加工生意……
偶然的一次生意往来,他走进了上海嘉定区农村。那里的农田全部实行田园化管理,机械化耕种,传统的耕种模式已为现代化的耕作模式所替代。
被眼前的田园景观所震撼,一直视农业耕种为畏途的卢国平,萌生了把上海模式带回家乡的念头。
1998年,江西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使蒋巷镇洲头村1018亩低洼田被撂荒。刚从上海回到家乡,时任村委会副主任的卢国平毅然作出了他人生中最重大的抉择。在各级政府和村委会的全力支持下,卢国平以每亩160元的价格,签下这1018亩低洼地20年的经营权,注册江西国旺实业有限公司,启动了他的规模化耕种之路。
土地还是那块土地,耕种者还是当地的农民,但经土地流转后形成的“农田航母”,却焕发出了神奇的魅力。一年下来,卢国平收获了45万多公斤稻谷,除去开支成本,净赚10多万元。
之后的几年,卢国平承包的土地越来越多,现代化耕作水平也越来越高,从耕种到收割、烘干,全部实现了机械化。
2002年,他把4000亩冷水田整治成养鱼种粮的双用田,将单一的粮食生产扩大到集粮食种植、水产养殖等为一体的多种产业。
2008年,卢国平承包的土地增至2万亩,年总产值突破1.5亿元,成为目前全国个人种粮第一大户,他经营的土地成为“国家级无公害水稻种植基地”、“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新农村建设示范区”,在他公司工作的当地村民收入较过去分户种植提高了数倍。
用现代理念与科学实践引领生产,大胆创新传统农作模式,现代农业之路处处闪烁着科学发展的智慧
一路走来,卢国平始终将科学技术奉为发展现代农业的法宝。
在江西,卢国平第一个订购天气预报服务农业生产,第一个大面积使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第一个使用飞机喷洒农药,第一个使用稻谷烘焙技术……
大面积耕种,掌握天气变化情况尤其重要,卢国平以一年500元的价格,向气象部门订制了24小时电话专业查询气象服务。现在提起这项投资少而收获丰厚回报的创新,卢国平依然感慨不已。
1999年夏季,承包经营的第一年,卢国平从气象局得知将有持续10天的晴朗天气,决定抓住时机打一场漂亮的“双抢战”。在县农机部门的帮助下,他请来4台联合收割机,组织6队人马分别负责收割、运输、翻耕、插秧、晒谷、打包入库。一天收割200多亩,5万多公斤稻谷入库,壮观的景象,惊呆了周边的父老乡亲。
还是那年夏季,20多万公斤新稻谷全部铺摊在露天晾晒。一天傍晚,南昌市区方向乌云翻滚,雷声轰鸣。怎么办?短时间内将稻谷归仓要付出不菲的劳务费。卢国平又打电话向省气象局咨询,获悉并确定大雨并不会扩散到蒋巷镇。他大胆放弃了请人抢收稻谷的安排。
他又是全省第一个购买、使用稻谷烘干机的农民。承包当年,他将首次早稻的全部收益加上所有家底,购置了2台价值8万元的联合收割机和一台价值11万元的稻谷烘干机。大规模推行机械化,成为卢国平增产增效的有力依靠。
大胆创新,引进和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更让卢国平饱尝了科学种植的甜头。这些年来,他跑得最勤的是农业科研院所,了解新农药、新品种,大胆试用推广。他先后引进推广新农药品种4个、优质水稻新品种6个、优质水产新品种8个、蔬菜新品种10个。与此同时,他还在全省农户中率先大面积使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租用农用飞机喷洒农药。科学技术名副其实地成为卢国平发展现代农业的第一生产力。
国旺公司创造着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成为引领当地农民共同富裕的美好家园
依靠鄱阳湖丰富的水资源,卢国平创造性地发明了“一田三用”的种养新路子。
“稻田里种双季水稻,这是一用;田埂四周种上果树,这是二用;田边挖出壕沟,放养龙虾、螃蟹,这是三用。单一种粮,一亩地纯收入只有500元,‘一田三用’,一亩地收入可达2000元左右。”卢国平告诉记者,鄱阳湖的水中本来就有龙虾种苗,只需将湖水引进稻田,便可养殖,并不需另外投入虾苗。
“是鄱阳湖畔大自然的馈赠滋养了我的现代农业,我更应当善待这片土地,优化这片土地。”2000年,卢国平就启动了对农田的田园化改造。截至2008年,国旺公司先后投入5000多万元,加上国家扶持资金2000多万元,累计改造农业中低产田2.1万亩,其中建设双用田9000亩、高标准农田8000亩;营造防护林2000亩,建设良种晒场1.5万平方米,建设田间配套工程5600多座,开挖沟渠132公里,其中衬砌46公里,建设电灌站6座,装机220千瓦,架设农电线路54.5公里。
“田成方、树成行、渠成网、路成框”;排灌分家、旱涝保收、颗粒归仓。卢国平当年在上海看到的现代农业田园景象,已然在鄱阳湖畔的洲头村变成了美丽的现实。
与此同时,卢国平积极回报着乡亲们。
国旺公司农机部部长、53岁的农民卢木林告诉记者,过去他一家5口,仅仅耕种5亩责任田,一年忙到头,总收入最多2500元。如今他一人在“国旺”公司上班,年收入就达2万多元。国旺公司的298名固定职工,绝大多数是附近村民,而在他的带动下致富的农户已达4000余户。
国旺公司同时成为农民的“培训基地”,常年为周边农户无偿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连外县外乡的农民都会慕名前来。
在生产方式上,卢国平正在探索股份制合作经营的模式,想让当地农民成为规模经营的参与者、利益的分享者。
国旺公司正成为引领当地农民共同富裕的美好家园。
立足土地闯市场,走出国门看世界,显现的是新时代农民的市场化思维与全球化的远大抱负
从单纯的生产型企业向多元化生产、经营的综合农业企业过渡,从鄱阳湖畔向国外进发——
10年现代农业的探索,国旺公司走出了一条水稻种植、水产养殖、水禽饲养等的多元化生产特色之路。而在卢国平心中,还有着更为远大的抱负。
5月7日,在接受采访时,卢国平告诉记者:两年内,他承包的土地将增至3万亩;用3到5年的时间,他要把“国旺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成为优质粮食、水产、水禽生产基地和南昌市民休闲观光地,打造成高效种养示范中心、农产品加工中心、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在实现由单纯的生产型企业向集生产、经营为一体的综合农业企业转变的同时,使“国旺”品牌打入国际市场。
在非洲的多哥,一块面积为1200多亩的荒地,正在紧锣密鼓的规划之中。按照卢国平的设想,在这块土地上,国旺公司将种植中国的水稻、玉米,并以此为跳板,加快“国旺”品牌的国际化进程。
在卢国平的未来规划中,永远没有事业的终点。
(责任编辑:曾永红)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