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9-05-21 19:31 | 来源:芷江政府公众信息网 2006-11-15 | 查看:42048次
作者:舒刚斌 补坤海 张仁柱
身带残疾,他以勤奋与开拓,创造了幸福生活。躬耕平凡,他以团结与互助,提升了人生价值。面对危险,他以爱心与勇气,选择了挺身救人。
——他,就是芷江侗族自治县土桥乡土桥村普通村民刘桂华。
突发事件最能考验人——在生死关头,刘桂华选择带伤救人
秋阳普照的10月3日中午,48岁的土桥乡村民刘桂华,兴冲冲地赶到汽车站准备搭乘班车回乡。这时,班车已经开始发动,熟识他的乘务员喊道:“快点,刘桂华,车上刚好还有一个空座位。” 刘桂华不由得笑了,说今天运气不错啊,一来就赶上了。
——谁能想到,他竟然会因此“赶”上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
车出怀化城,快到公坪镇时,刘桂华所搭乘的中巴车开始转弯上坡,突然,一辆快速行驶的卡车迎面而来,说时迟,那时快,只听“砰”的一声巨响,所有乘客感觉轻飘飘地飞到了空中,然后就什么也不知道了。也许是经过几十秒,也许是经过几分钟,当刘桂华悠悠醒来,眼睛只能像摄像机一样无意识地扫描着周围的景象:烟雾笼罩的车内一片阴暗,翻倒座椅与昏迷的乘客杂乱地叠在一起,没有呻吟,也没有哭声,只有三名已经醒来的乘客推开身上的座椅,慌慌张张地从破碎的窗口跳了出去。猛然间,刘桂华清醒了,电影里烟雾缭绕的车子发生爆炸的镜头晃到了眼前,他一下子站了起来,准备马上下车。就在这时,一个念头闪了过来:自己下了车,车上昏迷的人怎么办?来不及多想,救一个算一个吧。刘桂华下意识地撬开车门,首先把半昏半醒的老人扶了下去。这时候车外已来了很多人,面对眼前的惨象正楞着不知道该怎么做,刘桂华急了,说还楞着干什么,赶快来救人呀。众人顿时如梦方醒,纷纷伸出手来,刘桂华在车上背,众人在车下接,把10多个伤者一一安放在车旁的平地上。
很快,湘运公司的中巴车开过来,看到发生车祸,所有的乘客主动下车,让出车子救助伤员。刘桂华仍顾不上自己休息,仍坚持帮着扶伤员上车,突然,他感到腰部一阵剧烈的绞痛,随即便昏了过去……当刘桂华再次醒来时,他已经躺在芷江人民医院的病床上,医生告诉他,他的肾脏已经出血,腰椎已经错位,所幸抢救及时,才没有发生生命危险。
刘桂华冒着生命危险英勇救人的事迹很快传遍了芷江、怀化。谈到刘桂华带伤救人的高尚品质,与刘桂华一同参与救人的同车乘客田达洪钦佩不已。车祸发生时,田达洪是最早醒来的乘客之一,因为从来没经历过车祸,醒来后看到车内到处是血的景象就一下惊呆了,当即从车窗跳了出来。后来在车外看到刘桂华在里面救人,才猛然意识到车内还有很多人急需救援,于是拨通了“120”急救电话,并马上走回车内帮助救人。田达洪这样说:“危险最能考验一个人,刘桂华自己从阎王关前捡回一条命,还能首先想到救别人,真是不容易。更何况他还是一个残疾人,本来就属于优先救助的对象。”
人生挫折最能磨砺人——在艰难岁月,刘桂华选择自立自强
带头救人的刘桂华是残疾人!这是救人现场许多人所没想到的。1960年秋,三岁的刘桂华患上小儿麻痹症,虽然大难不死,却因此瘸了右腿,走起路来,因为右腿踝关节僵硬,只能先用脚尖着地,然后斜斜地在地上滑出一步远,让脚后跟着地后做支撑,再*左脚迈出一步,稍微多走几步路,就疼痛难忍,冷汗不止。
在救人现场,许多人看到刘桂华一瘸一瘸地背伤员,还以为是他的腿部受了一点轻伤,压根就没想到他会是一名残疾人。他们更没有想到,眼前这个相貌平平的中年汉子,拖着一条残腿,*着一股子自立自强的精神,辛勤劳动摆脱贫困,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令人羡慕的富足生活。
1977年,高中毕业的刘桂华已经20出头,虽然有三个姐姐、两个妹妹,但由于没有劳动力,家庭条件十分困难。看到邻居的查师傅早出晚归做缝纫,刘桂华心里一动,自己腿有残疾不能做农活,做缝纫总该可以吧。但做缝纫也是看着容易做起难,师从查师傅后,因为两条腿一长一短,刘桂华踏在缝纫机的踏板上总是用力不均匀,缝出的线头要么过了,要么不够。二姐刘芳珍在旁边看着不忍,心疼地说:“弟弟,你别学了,以后姐姐养活你就是。” 但刘桂华不领这个情,他说:“残疾人不是废人,我一定要*自己养活自己。”经过自己的勤学苦练,刘桂华很快成为了远近有名的裁缝师傅,前来向他学艺的村民前后达300多人。
1983年,他与新晃县姑娘吴菊仙结婚。为了迅速摆脱贫困,刘桂华比以前更忙了,早晨6点就起床,在山坡上开了一亩多菜地;白天走村串户做缝纫,晚上回来又去菜地浇水。此外,他一有空还做各种各样的小本生意,把村里的的鸡呀、鸭呀、鱼呀都收购过来,运进城里去买。妻子吴菊仙回忆说,那时候他真是没命地干,什么赚钱就做什么。按常理,这样辛辛苦苦搞家庭经营,家庭条件应该会好起来,偏偏刘桂华的运气太差,赔的总比赚的少。1985年5月,刘桂华要去湘潭买布,为了节省路费,他精心设计了一套省钱方案:先在芷江用买布的钱收购50公斤泥鳅,运到湘潭卖出后再买布回来。可人算不如天算,泥鳅搬到火车上,由于天热人挤,没到湘潭泥鳅就死了一大半,全部卖出去也只得了二十三块六,仅够回家的路费。两手空空回到家中,刘桂华见到妻子就流泪了:“我真是个废人呀,让你跟着我吃苦。”妻子吴菊仙也哭了:“过日子是两个人的事,说什么谁跟谁受苦了。”
1985年下半年,几经挫折的刘桂华毫不气馁,一口气养了4头大肥猪,养到年底卖出去,一下拿到了1700现钱。夫妻两人一合计,决定就做布匹生意。——布匹生意做起来,生意很快就火了。之后,县残联组织残疾人学修鞋,刘桂华又学会了做皮鞋,开起了皮鞋店,成了当地第一批“万元户”。如今,他在芷江有了两栋房子、三个门店,还在怀化办起了酒厂。回想自己走过的道路,刘桂华总是轻叹一声:“还好,总算没成为一个废人。”
以德经商最能体现人——在生意场上,刘桂华总是乐于助人
在芷江人民医院的病房里,三楼躺着在车祸中撞断骨头的江雪英、潘美珍两位老人,二楼则躺着救助两位老人的刘桂华。因为术后恢复较快,江雪英、潘美珍已经能够站立行走,于是她俩向医生提出要把刘桂华换到同一个病房来。医生感到奇怪,两老人说刘桂华腰还没恢复,我们可以扶着他散散步。医生笑了,说他有亲人照顾着呢,你们还是照顾好自己吧。两老人急了:“对这样的好人,我们表表心意也不行吗!”
——在土桥乡的乡邻乡亲眼中,刘桂华的确是一位难得的好人。1985年,他去湘潭卖泥鳅,一下亏了两百多,村里有人笑话他:“总是爱东搞西搞的,这下床底下挂灯笼——到顶了吧。”朋友把这话说给他听,劝他不要总是随叫随到替人帮忙,其实人家未必说他好。他听了不以为然,说乡邻乡亲的开玩笑,虽然有时候刻薄了些,可并没有什么恶意;而且自己腿脚不方便,平时挑点什么重活总是得到大家照顾,怎能计较这些话呢。朋友听了,不仅对他的感恩之心钦佩不已。
他在土桥乡做布匹生意,因为是第一家,生意总是出奇的好。那时候,村民因为估计不准做衣服的尺寸,常常要多买布。刘桂华想到自己是做裁缝出身,干吗不先给买布的村民量量尺寸呢。于是,每逢村民前来买布,他就先量尺寸,然后根据村民的身材把布料画好,最后才剪布。这样,村民原来要买三尺的,二尺五就够了。碰到自己会缝纫的村民,刘桂华还专门把布料裁剪好,让村民买回去就能自己缝。因为这样,刘桂华的生意总是做的很累,每逢赶集,常常累得类胳膊都抬不起来,亲人怪他自找苦吃,但他却心里乐滋滋的:“做人不能忘本,能让乡邻乡亲省一点,自己辛苦一点算什么!”
村民杨竹英家有三个小孩读书,为弥补家用不足,平时也摆个瓜果摊做做小生意,看到刘桂华的布匹生意好,也想做布匹生意,便托刘桂华的爱人说说,要刘桂华带带路。按常理,同行是冤家,谁愿意好好的生意凭空里多出了竞争对手,但刘桂华不这么看。他在土桥长大,深知家乡条件艰苦,要想摆脱贫穷,最好是大家都做点生意。以前他动员师傅也来做生意,可查师傅就是不肯。后来他又动员邻居们做点生意,可大家都因为害怕风险不肯“下水”。现在杨竹英主动提出来,刘桂华很是高兴。在他的引导下,只两年工夫,杨竹英就*着布匹生意脱贫致富,家里盖起了三层小洋楼。这一下,附近的村民看着心动了,纷纷要求跟着他学做生意,刘桂华有求必应,没有资本的他先垫着,找不到货源的他帮忙找,做生意不得要领的他去指点,很快,有11户村民在他的带动下,走上了致富之路。
村民张斌,父母双亡,成人后因为家里就只剩下几根木桩顶间房,生活没有着落,四处滋事。刘桂华知道后专门找到他,劝他趁着现在还年轻,找个正经事干干。张斌说我还能做什么事,现在就只有四处流浪不要本钱。刘桂华正色说:“只要你肯好好做事,我就愿意帮你。”经过说服,浪子回头。在向刘桂华借1000元做本钱经商后,张斌布匹生意越做越大,最后还把生意做到江浙一带,远远超过了刘桂华的生意。有人对刘桂华的做法很不理解,刘桂华诚恳地说:“我们土桥还很落后,我虽然在生意上赚了点钱,但要是拿来帮别人又帮几个人呢,引导他们做生意不是最好的办法吗?”
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轰轰烈烈,平平凡凡的刘桂华却赢得人们的广泛尊重。村民王佑生说:“他一个残疾人,没挣一分冤枉钱,*自己的双手致了富;他平民百姓一个,自己富了还想着帮大家,他在大家心中的位置其实很高、很高。”当刘桂华受伤的消息传到村里,许多村民都自发地赶到医院看望,礼品不多,都是自家产的水果、鸡蛋;心意很重,都像关注自己亲人一样用眼睛传递着温暖……
——诗人说,每个人的生命都像山峰一样,拥有标尺上的高度。是的,即使像刘桂华一样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人,只要是甘愿做一名有益于社会的人,他的生命就会向挺拔的山峰一样,拥有很高很高的标高!
(责任编辑:张方)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第3楼 湖南省怀化市2010-11-01 08:19:30 发表
第2楼 广东省广州市2009-06-01 13:26:48 发表
第1楼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2009-05-25 08:35:55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