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9-19 09:25 |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17-05-19 10:04 | 查看:2132次
杨伟锋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意识形态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的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的重大问题,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为我们做好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讲话,首要任务是研究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特点和规律,自觉按辩证法办事,统筹好意识形态工作中的若干重大关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
坚持意识形态工作和中心工作相统一。“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明了党的中心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的定位和关系,明确提出了正确把握这两项工作的实践要求。做好意识形态工作,要正确处理好与经济建设的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如果经济建设搞不好,没有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没有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意识形态工作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就会大为减弱,就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所以,意识形态工作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不能颠倒主次,泛化意识形态。同时,要充分认识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切实增强做好工作的自觉性坚定性,充分发挥其引领社会、凝聚人心、推动发展的强大支撑作用。总之,我们要做到中心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党性和人民性的关系,是意识形态领域关乎立场、工作导向的重大问题,必须清醒而坚定。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性质决定了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一方面,要旗帜鲜明地讲党性,坚定正确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坚持党管媒体、党管意识形态,增强党的意识。另一方面,必须讲人民性,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切实把工作做到人民群众的心坎上。只有站在全党的立场上、站在全体人民的立场上,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才能始终坚持意识形态工作的正确方向,做到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
坚持一元化和多样性相统一。在意识形态工作目标任务上,必须统筹好“一”与“多”的关系。所谓“一”,即马克思主义的一元化指导;所谓“多”,就是多样化价值。否定一元化指导,意识形态工作就会迷失方向、走入歧途;不承认多样化价值,意识形态工作将会丧失活力、走向僵化。当前,国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趋激烈,国内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相互叠加,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多样化倾向。做好新形势下的意识形态工作,一方面迫切需要在多元中立主导,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引领、整合多样化社会思潮,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求同存异的最大公约数,不断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包容性、影响力、感召力;另一方面,要彻底摒弃过去那种封闭自恋、居高临下、强求一律的思维和做法,在弘扬主旋律的同时,提倡多样化,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形成既有“一枝独秀”又有“春色满园”、既有阳春白雪又有下里巴人的生动景象。
坚持“虚功”和“实做”相统一。意识形态工作是在人的头脑里搞建设,与其他工作相比,政治性、思想性、导向性和原则性很强,具有“务虚”的特点。这主要是就工作内容而言,意识形态工作的好多内容都是抽象和无形的。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不能“空对空”,仅仅停留在空喊口号和一般原则要求上,而是要通过具体的抓手和举措把“虚”事做“实”、虚功实做。这没有一番过硬的本领是不行的。因此,要苦练内功,深刻掌握做好工作的方法和规律。研究工作,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突出问题导向,本着解决问题来想办法、定措施。部署工作,要坚持抓细抓小抓实,突出落实导向,提出具体可行的务实举措。开展工作,要坚持扎实有序推进,突出效果导向,形式服从内容,过程保障结果,力求善始善终、善作善成。
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必须正确认识建设性和批判性的关系,坚持正面宣传和舆论斗争的统一。这是由意识形态所固有的本性和功能决定的。意识形态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并为特定的经济基础和政治法律制度服务。正面宣传体现了意识形态的建设性,舆论斗争体现了意识形态的批判性,它们相互统一、不可分割。一方面,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是宣传思想工作必须遵循的重要方针。要着力提高正面宣传的质量和水平,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进一步创新话语体系和话语方式,不断改进形势宣传、成就宣传、典型宣传、主题宣传等,让群众爱听爱看、产生共鸣。另一方面,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决不意味着放弃舆论斗争。要增强底线思维和阵地意识,敢抓敢管,敢于亮剑,有理有利有节开展舆论斗争,在事关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问题上,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帮助干部群众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
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统一。在意识形态工作方式方法上,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老”和“新”的关系。所谓“老”,指继承好的经验做法;所谓“新”,就是创新工作方法。没有继承就没有基础,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意识形态工作引领时代风气之先,必须在继承优良传统基础上不断与时俱进,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树立问题意识、问题导向,大力推进内容形式、方法手段、体制机制创新,更好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创新必须抓住重点,不断推动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和基层工作创新,坚定不移把文化体制改革引向深入。创新必须遵循规律,讲究工作艺术和技巧方法,把握好时、度、效,加强话语体系建设,着力打造科学化、生活化、大众化、国际化的语言风格。创新必须建立机制,强化组织领导,完善考核机制,形成工作合力,构建起一套具有长期性、根本性和稳定性的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
坚持理论和舆论相统一。理论武装和舆论引导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点,是我们党坚守思想阵地极端重要的武器。理论和舆论犹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理论管方向、管思想、管根本,处于中心位置;舆论引导人、凝聚人、鼓舞人,处于意识形态斗争的最前沿,是重心所在。舆论跟着理论走,理论靠着舆论推。理论是舆论的魂,舆论是理论的腿。然而,无论是我们的思想理论工作,还是新闻舆论工作,都还存在“相互脱节”“自说自话”的问题。这不仅会降低我们对舆论的引导力,也会降低党的理论的传播力,从而影响整个意识形态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因此,我们要提高统筹理论和舆论的本领,推动“两论”融通融合,用理论引领舆论,用舆论助推理论,二者同向而行、同向发力、同频共振,让理论借助舆论的形式更有吸引力,让舆论通过理论的渗透更有感召力,充分发挥二者的正向叠加集成效应。
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精神文化产品既有意识形态属性,又有商品属性。在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同时,要把握好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这就要求我们自觉树立两个效益相统一的意识,正确处理文化与市场的关系,强化政策引导,严格依法监管,注重道德调节,坚守社会责任,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高度协调统一。
坚持内宣和外宣相统一。根据宣传的对象、内容,宣传思想工作通常有内宣、外宣之分。内宣是基础,外宣是延伸。内宣凝神聚力,鼓舞干劲;外宣树立形象,扩大影响。内宣与外宣互为补充、互为促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全面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做宣传思想工作,一项重要任务是引导人们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要坚持国家站位,树立全球视野,进一步提高对外宣传水平,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不断深化中外文化交流,讲好中国故事,发好中国声音,让世界认识一个立体多彩的中国。同时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理顺工作机制,整合力量资源,切实推动内宣外宣一体化发展。
坚持网上和网下相统一。意识形态领域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往往因网而生、因网而增,许多错误思潮也都以网络为温床生成发酵。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关键是要壮大网上正面声音,最大限度地激发网络空间正能量,网上网下都要做好凝聚共识的工作,形成“同心圆”,不能成为两个舆论场。要深入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打通网上网下,把主题宣传、成就宣传、典型宣传同步推送到网上,把理论传播、新闻传播、文化传播全面覆盖到网上,使积极健康的内容多起来、向上向善的氛围浓起来。要把握网络传播的特点和规律,用网言网语丰富话语表达,用新技术手段强化表现力,用个性化新闻产品满足受众需求,扎实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打通报、台、网、端等各类传播平台,加快从相“加”迈向相“融”,形成适应网络条件的媒体传播方式。要组织精干力量参与网上引导,释放权威信息,主动回应关切,走好网上群众路线,牢牢掌握网络战场主动权。
坚持分工和合作相统一。在意识形态工作体制机制上,必须统筹好“分”与“合”的关系。“分”与“合”是相辅相成、互促互进的,没有“分”的“合”必定无人负责,一事无成;没有“合”的“分”肯定各自为战,难成一事。所以落实意识形态工作体制机制,既要明确分工负责,又要强调齐抓共管。其一,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宣传思想部门承担着十分重要的使命,必须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认真抓好领导班子和队伍建设,确保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于党和人民的人手里。其二,要树立大宣传的工作理念,统筹谋划、多方联动、全员参与,协调好各方力量、利用好各种资源,形成纵向互通、横向联合、齐抓共管的大宣传工作格局。其三,要建立协同配合的工作机制,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用心下好“一盘棋”,倾情唱响“大合唱”,实现工作共融、资源共享、发展共赢。
(作者单位: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