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邹碧华》首映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图)

发布时间:2017-09-06 21:16 | 来源:中国法院网 2017-09-04 16:30:58 | 查看:10617次

 

  9月4日下午,电影《邹碧华》首映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创作背景

  邹碧华同志生前是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投身司法事业26年。2014年12月,他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因公殉职,终年47岁。邹碧华去世后,中组部追授其“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中宣部追授其“时代楷模”、最高人民法院追授其“全国模范法官”等荣誉称号。

  习近平总书记对邹碧华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批示:“邹碧华同志是新时期公正为民的好法官、敢于担当的好干部。他崇法尚德,践行党的宗旨、捍卫公平正义,特别是在司法改革中,敢啃硬骨头,甘当燃灯者,生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忠诚。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政法干部要以邹碧华同志为榜样,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征程中,坚定理想信念,坚守法治精神,忠诚敬业、锐意进取、勇于创新、乐于奉献,努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业绩。”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最高人民法院决定组织创作拍摄以邹碧华同志为原型的电影。影片将艺术再现其光辉而又短暂的一生,热情讴歌新时期下一名好党员、好干部、好法官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在全社会推动掀起新的学习邹碧华同志的热潮。

  故事梗概

  2014年12月10日上午,邹碧华向来沪学习交流司法改革工作的某省政法委领导介绍了上海司法改革进展情况。他已经连续几天马不停蹄地在做这样的工作了。介绍完情况,邹碧华说:“我们毫无保留,司法改革需要大家一起努力!”

  中午,邹碧华又立即赶赴徐汇区法院参加会议。在去往徐汇法院的路上,他突然感到心脏不适,被送往瑞金医院后却没能抢救过来。

  一时间,邹碧华去世的噩耗通过新媒体传遍全国,包括律师在内的整个司法界都陷入了悲痛之中,许多律师、法官、专家、学者以及与邹碧华有过交往的群众,纷纷通过各种形式深切悼念这位当代好法官!他才47岁啊!他正在全力以赴推动上海司法改革事业,他那么正直阳光,那么才华横溢,怎么突然就去世了呢?人们感到不解,痛哭“天妒英才”。

  各方面消息汇聚过来,会有许多人会赶来参加邹碧华的遗体告别仪式,包括最高法院、上海市委、全国律师协会等方面的领导。邹碧华妻子唐海琳给刚满21岁的儿子邹逸风交代,请他代表全家在父亲的葬礼上致悼词。

  儿子邹逸风仍然沉浸在痛苦之中,他不愿意接受父亲去世的现实:为什么早上出门好好的,怎么一下子人就死了呢?于是,在徘徊在龙华殡仪馆瞻仰悼念厅,打开父亲的电脑和手机,希望能寻找到父亲真正的死因。

  邹碧华的故事就在儿子的寻找和追忆之中,一幕幕呈现在大家面前……

  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门前,新任院长邹碧华上班走到门口,发现有一群上访群众情绪激动,要求见法官见院长。邹碧华毫不回避,迎上前去。要求法院打开大门,接待群众,并保证一定给予他们一个明确的答复。他对有点不解的法官说:“法官吃的是法条,老百姓吃的是面条。作为法官必须善于把法条和面条揉在一起。”邹碧华亲自接待和督办了两个上访案件,矛盾得到了很好的化解,上访群众十分感激。

  邹碧华发现,许多年轻法官面临很大职业困惑:对现实司法环境不满意,对法官职业待遇不满意,对个人发展前景不满意,抱怨法院法官没有应有的社会地位和权威,当初在法学院学习的那些美好理想全破灭了。于是,他决定青年法官座谈会,加强法官队伍思想建设。

  座谈会上,邹碧华请来了法院收发室的老贺。他是部队转业干部,参加自卫反击战时就是指导员,转业到长宁区法院30多年,级别一级没有晋升,仍然是转业时的科员级。但是他一直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每年分发报纸7万4千多份、杂志4422本、交换文件3800份、各类信件35600封、处理退信4000封,接待业务庭邮件查询、复印清单2300人次,还及时纠正信件差错近200封,节约邮费760元。

  老贺在战场上曾立战功三次。他说:“军人讲究守土有责。如今组织上让我守卫着法院传达室,我就要尽好自己的本分,我不委屈。”

  从长宁区法院院长任上,邹碧华被调到上海高级法院担任副院长,

  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司法体制改革作出了重大决策部署,上海法院被中央确定为先行试点单位,开始进入司法体制改革的倒计时。上海高院成立了司法改革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邹碧华被任命为司法改革办公室主任。这次改革在此之前完全没有其他经验可循,而且每一项改革都涉及司法领域深层次的问题,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 

  邹碧华全身心地开始投入这场具有历史意义的司法改革中。

  2014年6月6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关于司法体制改革试点若干问题的框架意见》和《上海市司法改革试点工作方案》,7月31日上海市委司法改革试点推进小组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上海法院司法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上海的司法改革方案,人员将分成法官、审判辅助人员、司法行政人员三类,各占总人数的33%、52%、15%。在外人眼中,33%的法官员额就意味着一些原来有法官身份、但不符合一线办案要求的法官无法进入员额。

  改革涉及许多人的切身利益,矛盾重重,困难无法想象。

  面对各种阻力,邹碧华亲自制作200多页的PPT,将分析结果向各职能部门、兄弟法院、人大及政协进行宣传,希望争取方方面面的共识。

  30多场座谈会,5大类100多个关键问题,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法院管理及法官职业保障制度,500多个日日夜夜……邹碧华睡得越来越晚,头上的白头发越来越多。

  2014年12月10日17时20分,邹碧华因心脏病抢救无效而去世。

  人们评价邹碧华:“他一直是那种信念很强的人,我们能感受到他身上一个理性主义者情怀的光芒。”了解了父亲邹碧华短暂、忙碌而不平凡的人生,儿子邹逸风在上万人参加的追悼大会上,心怀悲痛深情地怀念父亲:

  “……今天,爸爸倒下了,我知道,他太累了,亲爱的爸爸,我只能在这个时候说,你该好好休息了……”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