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信返回被炸伤 20岁落下终身残疾(2图)

发布时间:2017-08-30 14:57 | 来源:石家庄新闻网 2017-08-24 A03版 | 查看:1313次

刘占龙右臂左胸受伤,连长把他从尸堆里背回来,他算捡了一条命

上世纪70年代刘占龙得过的奖状。

  现解放石家庄时,20岁的刘占龙是冀晋独立旅一营一连的一名通信兵兼警卫员。他所在的部队不分昼夜地挖沟,步步抵近外市沟,并成功突破。部队在对内市沟发起总攻前,说完“我是党员我先上”的话后,他就装好信件、提着枪、顺着沟沿、猫着腰一路小跑,一会儿突入坑内隐蔽,一会儿快速向前,机灵地将信准时送到了兄弟部队手中。然而,他在回来的路上被敌人发现,一排迫击炮打过来,炮弹瞬间在他周围爆炸,刘占龙英勇负伤,连长在尸堆里把他背回来,刘占龙捡回一条命。截至目前,记者所采访的近20位解放石家庄时的亲历者中,刘占龙也是唯一一位在战斗中因伤致残的军人。他经常心存感激地说:“要没有连长、没有医护人员及时救治,我的命早就没了。我得谢谢部队、谢谢党。”

  人物档案

  刘占龙 1927年出生,河北省曲阳县范家庄乡栗树沟村人。他于1945年参军,1946年11月入党,1947年11月,在解放石家庄战役中圆满完成送信任务后光荣负伤。他因伤致残,于1947年12月退伍返乡务农。

  文/图 本报记者 柳安臣 刘琛敏

  90岁高龄走路吃力

  却能坚持迈过门槛

  8月9日10时许,经过两个半小时的跋涉,记者在刘占龙的孙子的带领下,从石家庄市赶到曲阳县范家庄乡栗树沟村,拜访曾参加解放石家庄战役的耄耋老人刘占龙。见到这位老兵时,热情的他已站在家门口迎接大家了。只见满头白发却又精神矍铄的刘占龙拄着拐杖慢慢走来,虽然有些吃力,但却能自己坚持着迈过高约20厘米的门槛。

  “我自己能过去,没问题。”90岁的刘占龙指着门槛笑着将记者领进东屋。屋里摆放着他许多鲜红的奖状和一些解放纪念章,一张已经泛黄有些破损的退伍证夹杂在其中,似乎诉说着那段峥嵘岁月。刘占龙轻抚着这些宝贝,如数家珍般回忆起了解放石家庄时亲历的一幕幕……

  战前进行攻城演练

  阵地前挖沟作战

  刘占龙小时候曾当过村里的儿童团团长,那时他们就开始“站岗、放哨、抓汉奸”。1945年的某一天,18岁的刘占龙正在山上放羊时,忽然听到在山上砍柴的几位村民说,村里正在“征兵”,听罢,他就赶紧赶着羊回了家。要求进步的他毫不犹豫地成为了一名“八路”。“临行前,我娘还送给我一个她亲手做的军绿色书包。”刘占龙说,这个珍贵的书包,他一直保存到现在。

  解放石家庄时,20岁的刘占龙是冀晋独立旅一营一连的一名通信兵兼警卫员,当时部队驻扎在平山县。1947年10月初,部队得到通知要打大仗,战士们就开始进行各种各样针对“攻城”的演练。不久后,部队接到命令迅速往石家庄方向开拔。

  刘占龙回忆,部队行进到石家庄外市沟以外的地方驻扎了下来。经过侦察班侦察地形后,部队研究决定:为了减少伤亡,采取挖交通壕向前步步抵近的作战方法。于是,刘占龙和其他战士就不分昼夜地挖沟。“当时交通壕挖得长长的,曲里拐弯的!”刘占龙说,最后,交通壕一直挖到了外市沟边上,为后来解放军攻破外市沟立下了汗马功劳。

  刘占龙所在一连在挖交通壕抵近外市沟的同时,营长从兄弟部队处获悉,内市沟沿线布满了铁丝网,还通了电,这样的话,冲锋时会带来较大的伤亡。针对这一情况,营长召集大家开会讨论、想办法应对。最后,他们决定在长杆上绑上自行车等轮胎的橡胶带用来绝缘,防止触电,而在长杆的另一头绑上镰刀用以破坏铁丝网,并作好了充分准备。刘占龙笑着说,这些最后都没有派上用场。原来,上级在了解到战场的实际情况后,命令炮兵直接轰炸了敌人的发电厂,而这些铁丝网就如同摆设一般,被顺利突破了。

  “我是党员,就应该带头往前冲”

  他完成送信任务后光荣负伤

  在对内市沟发起总攻前夕,由于战情需要,必须将信(总攻时间等)及时送到兄弟部队,以便互相配合,高效进攻。虽兄弟部队离刘占龙所在部队只有不到两公里,但之间需要经过一段开阔地,而此时这里正被敌人封锁着。不惧危险的刘占龙主动向连长请缨再次去送信,他说:“我是党员,就应该带头往前冲”。“你刚送完信回来,就又要去?”连长说。“没事儿,我有经验又是党员我先上吧!”就这样,刘占龙装好信件、提着枪,顺着沟沿、猫着腰,一路小跑,一会儿突入坑内隐蔽,一会儿快速向前,机灵地将信准时送到了兄弟部队手中。那个夜晚,在回来的路上,不幸的事情发生了,他在过沟时被敌人发现,刚刚跨过梯子跑回沟边,一排迫击炮的炮弹就打了过来,瞬间在刘占龙周围爆炸,当时他就被炸得昏迷了。

  刘占龙满身是血昏迷过去

  连长把他从尸堆里背回来

  刘占龙去送信后,过了很长时间还没有回来,连长很是着急。一是担心他的安全,二是核实一下关于总攻的信到底有没有送到,这对于战斗至关重要。所以,连长不顾大家的劝阻,沿着小路寻找刘占龙。结果,连长在路边的一堆尸体(上一次战斗留下的,有敌军的也有我军的,由于还在战时,没有来得及打扫战场)中间发现了满身是血、奄奄一息的刘占龙。情况危急,连长二话没说赶紧背起刘占龙往回跑,经过急救人员简单包扎后,他很快被送到了当时的和平医院一分院进行抢救。

  刘占龙伤情严重,他的右胳膊和左胸被炸伤,并最终落下了残疾。1947年12月,刘占龙由于伤情恢复不太乐观,行动又有些不便,加之部队还处于运动作战状态中。经部队相关领导研究决定,批准刘占龙退伍回到原籍继续休养。后经认定,他的伤残情况被认定为六级。对于伤残,刘占龙没有一点儿消极想法,反而心存感激,他经常说:“要没有连长、没有医护人员及时救治,我的命早就没了,真是白捡了一条命,我得谢谢部队,谢谢党。”

  退伍不“褪色” 生活有保障

  记者了解到,刘占龙回到家乡栗树沟村后,虽然退伍却不“褪色”,他在家乡继续带领民兵训练,同时积极做好农业生产。

  如今已四世同堂的刘占龙依然艰苦朴素,从不给国家添麻烦。他的孙子刘国勇告诉记者:“我爷爷一直很乐观,性格随和,从不与人计较,现在生活有了保障,从去年底开始抚恤金还给涨了,每个月有2193元呢,得谢谢咱们的政府。”

  1947年11月12日,石家庄全部解放,成为用攻坚战术打下的第一座较大规模的城市。在石家庄解放70周年之际,寻找并记录散落于民间的历史细节、情感记忆,是我们所望,更是我们之责。本报日前推出大型专栏“口述石家庄”,请石家庄解放前后的亲历者、见证者讲述那段难忘的历史,以飨读者,以励后人。如果您是那段历史的亲历者、见证者及其后人,请拨打96399与我们联系。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