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程恩富:丰富和发展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

发布时间:2017-07-14 22:06 | 来源:人民日报 2017-07-10 16版 | 查看:1039次

  程恩富

  习近平同志强调,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继续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广大理论工作者要深入学习贯彻这一重要指示精神,从多层面丰富和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

  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思想。有人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革命理论和意识形态,而不是学术思想。实际上,马克思主义理论既是意识形态又是学术思想,只是同非马克思主义理论存在立场、观点和方法的本质区别。比如,在哲学领域,存在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辩证唯物主义与机械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与唯心辩证法、社会存在决定论与社会意识决定论的区别。又如,在政治经济学领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认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比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效率更高、更公平,而西方经济学则否认这一观点。广大理论工作者应基于意识形态与学术思想有机统一的立场,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和马克思主义学术体系、范畴体系、话语体系建设。

  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工人阶级及其政党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思想。有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只有革命理论,缺乏建设理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仅就《资本论》而言,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经济形态的论述就有几十处,阐述了这种经济形态的所有制、再生产、经济计划、按比例发展等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正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新形势下,广大理论工作者要继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研究我国特定发展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经济发展的特殊性,并揭示其包含的一般性以及与其他国家共有的发展规律;研究各国国情和发展道路,吸收借鉴各国经济发展中的宝贵经验和经济学发展中的有益成果;研究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中的政府作用、国际经济组织的作用以及政府与市场关系等,为解决世界经济增长、治理、发展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改善民生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有人觉得马克思主义是“高大上”的理论,与就业、分配、住房、社保等民生问题关系不大。事实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高度重视工人阶级的生存状况和社会民生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指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最终目的,就在于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进而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共同富裕原则,提出共享发展理念,并带领全国人民在扶贫、就业、社保等民生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广大理论工作者应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深入火热的经济社会实践,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生信仰和基本价值观的思想。有人片面地认为,只有信教才有人生信仰和价值观。一般来说,与基本价值观相对应的信仰主要有三类:原始信仰、宗教信仰和主义信仰。其中,只有马克思主义的人生信仰和基本价值观才是科学的、先进的。马克思关于为人类而工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关于为人民服务等价值观,都在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发挥着正能量。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说到底是为了倡导人们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崇高的人生价值观和幸福观。广大理论工作者应进一步阐明和发展科学的人生信仰观和先进的价值观,不断促进人类价值观和行为的文明化、崇高化。

  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和平发展和人类共同体的思想。有人错误地认为,马克思主义主张暴力革命,没有或很少提到以和平方式处理国内和国际关系。在马克思看来,和平方式和暴力革命方式都是处理国内和国际关系的手段与途径,应视不同情况灵活运用并以和平方式为首选,而永久和平则是人类追求的理想目标。当代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主张世界各国共同塑造国际新秩序、共同维护国际安全、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国际交往和经济全球化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广大理论工作者应深入研究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新态势,系统阐释我们党关于推进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续的新型经济全球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重大思想理念,为世界各国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提供思想理论基础。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主任)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