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

发布时间:2017-07-13 16:21 | 来源:辽宁日报 2017-07-05 A15版 | 查看:1447次

  1957年春分刚过,赣江两岸就已绿意盎然,细嫩的花蕾绽放枝头,在微风的吹拂中,似乎正向人颔首致意,又像是在引吭高歌……

  刚刚破土动工的南昌下沙窝江西化纤厂的工地上,工人们在挖掘地基的时候,发现了一堆骨骸,并伴有一副锈迹斑斑的脚镣。经过专家鉴定,这其中的9块正是当时人们苦苦寻找的方志敏烈士的遗骨。

  5年前,这位中共早期领导人在狱中写下的名篇——《可爱的中国》和《清贫》公开发行后,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并编入了中学生课本。一时间,方志敏这个名字重又走进了人们的记忆,成为家喻户晓的革命英雄。

  “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我们这代人是读着他的文章长大的,但未必能够深切地理解信仰的力量。

  1921年,那艘在嘉兴南湖风雨飘摇中起航的红船,与当时中国政治舞台上纵横捭阖的各路力量相比,看上去是那样的势单力孤、不堪一击,但它手中握着的,却是最有力的精神武器。正是在共同信仰的感召和支撑下,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一道,一弯镰刀割断旧乾坤,一把铁锤锻造新世界,拉开了现代中国历史上这一开天辟地大事件的序幕。

  选择信仰艰难,坚守信仰更难。在这条漫长而曲折的道路上,铺满了荆棘,还有误解和委屈,更有可能随时付出鲜血和生命的代价。1934年11月,为掩护中央主力红军长征,方志敏临危受命,担任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军政委员会主席,毅然决然地带领这支队伍走上了“宁可牺牲自己也要引开敌军主力”的不归路。“我能舍弃一切,但是不能舍弃党、舍弃阶级、舍弃革命事业。我有一天生命,我就应该为它们工作一天!”当方志敏蓬头垢面、瘦骨嶙峋却依然凛然不屈地被敌人从怀玉山上抬下来的时候,当身戴铁铐脚镣、惨遭严刑拷打的方志敏面对高官厚禄、荣华富贵诱惑淡然一笑的时候,这个手擎信仰火炬视死如归的铮铮铁骨形象,就如同一颗璀璨的明星,永远定格在中国历史的天空中,让人仰望,为之动容。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曾经令人心潮澎湃的信仰故事,是不是已经变得平淡?曾经光芒闪耀的信仰真谛,将怎样成为后人矢志不渝坚守的精神家园?特别是在如今物质主义盛行的时代,是选择无所敬畏的实用主义和精致的利己主义?还是心怀信仰为理想而奋斗终生?这个永远活在36岁的男人,至今仍在拷问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灵魂。

  1935年8月6日,方志敏在南昌赣江岸畔那个叫下沙窝的地方英勇就义的时候,曾经慷慨长歌:“我流血的地方或我埋骨的地方,或许会长出一朵可爱的花来。这朵花,你们可以视为我的精神寄托吧!在微风吹拂中,如果那朵花上下点头,那可视为我在向为中华民族解放奋斗的爱国志士致以革命的敬礼!如果那朵花左右摇摆,那可视为我在提劲唱着生命之歌……”

  如今,屹立于英雄家乡江西省弋阳县的方志敏纪念馆,林木葱郁,碧水回环,那一朵朵绽放枝头的花朵,在微风的吹拂中,似乎正向人颔首致意,又像是在引吭高歌——方志敏用鲜血和生命播种的信仰之花,从未凋零,也永远不会凋零!

  叶 星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