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如何消除干部“本领恐慌”?

发布时间:2017-06-30 22:51 | 来源:新华网 2017-06-29 16:08:06 | 查看:2364次

原标题:消除干部“本领恐慌”

  ◆ 学习是消除当“本领恐慌”的最好良药

  ◆ 干部要自我施压,“真学习”

  ◆ 要增加培训机会

  ◆ 健全考核评价体系,常用“群众”这把尺子量一量,让干部“能上能下”

  ◆ 干部任用要防止年龄和学历搞“一刀切”,更重于对干部能力的考察应重于对学历的考察

  据近期媒体报道,有干部到扶贫联系点指导工作,一位因病致贫的群众向其咨询市里大病统筹报销政策,这位干部支支吾吾说不清,只好以“我查查,回头再告诉您”搪塞。面对群众渴望的眼神,这名干部羞愧难当。

  近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基层各种利益关系不断调整,就业、社保、医保、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等群众日常生产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解决难度越来越大,不少干部遭遇“本领恐慌”。

  “有些干部在工作中匮乏‘发展之招’,过去的思维定势使其面对新问题时一头雾水,这实际上是个‘本领恐慌’的问题,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群众的要求不相适应。”南开大学教授齐善鸿对《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说。

  “只有加强学习,才能让干部不僵化、不迷信、不守旧。”齐善鸿说,通过学习促使干部能力升级,扭转一些干部疏于学习、怠于思考、脱离实际的作风。

  “中国处于深刻变革的时期,党的学习能力关乎国家命运与前途,必须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提高执政能力与水平。”中央党校党建部教授蔡霞认为,学习是消除当前一部分党员领导干部“本领恐慌”的最好良药。

  干部四大“本领恐慌”

  全面深化改革进入啃“硬骨头”阶段,干部要有过硬的本领解决新问题。然而,《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最近在北京、天津、河北等地基层调研发现,不少干部常遭遇四种“本领恐慌”。

  首先,有知识贫乏的恐慌。面对国内外多变的局势、复杂的社会环境,有些干部感到自身的知识水平远远不能满足工作需要。

  在调研过程中,《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不止一次听到各级干部感慨工作中常遇到“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的状况。比如,当前的脱贫工作已进入攻坚拔寨的关键时期,有的干部也想有所作为,但因知识水平低,在工作中没有新思路、新模式、新方法,扶贫方式仍是“慰问式”,对贫困户“输血式”扶贫多,“造血式”扶贫少。扶贫产业结构比较单一,还是按照送鸡苗、鸭苗,种蔬菜大棚的老套路发展扶贫产业。

  其次,有工作经验不足的恐慌。有些领导干部基层历练不够,缺乏基本的危机应对能力。比如一些突发性、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归根结底就是个别领导干部解决实际问题、处理复杂矛盾的经验不足。

  “作为一名合格的干部,既需要知识又需要经验。”北京市大兴区一位从事多年组织工作的干部说,“一些地方和部门的干部队伍,年轻人占大多数,基本是从学校到机关,他们解决基层实际问题的经验较少。”

  第三,有环境不适应的恐慌。当前干部面临的社会环境复杂,外在挑战多。有些干部随着工作岗位的变化、职级的提升,原有的能力素质与新岗位、新角色的需求之间会出现新的不适应,不能适应新岗位、胜任新工作。

  第四,有服务水平难达群众需求的恐慌。当前群众利益诉求不断增加,对干部工作要求也越来越高,干部普遍感觉服务水平难达群众需求。在现实中,有的乡镇干部下村,常常和村干部约个时间、定个地点,匆匆忙忙握个手,三言两语往回走。有的县里干部,下乡就是“到此一游”,群众问个政策他含含糊糊,求个指点一问三摇头。个别市县领导,下乡坐在接待室,任凭汇报人胡夸海吹,不加分析地频频点头。

  事实上,这些干部并非不想跟群众多交流,也并非不想帮群众多解决困难,而是因自身素质能力有限,实在帮不上忙,说不上话。

  知识“折旧”越来越快

  “本领恐慌”是毛泽东在延安学习运动中提出的。1939年5月20日,毛泽东在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说:“现在我们的队伍里面发生了这样一个矛盾,就是我们的干部不学习便不能够领导工作……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

  “好像一个铺子,本来东西不多,一卖就完,空空如也,再开下去就不成了,再开就一定要进货。”毛泽东把学习比喻成“开铺子”,如存货不多,取一点,少一点,不久就要告罄,你不进货就要关门倒闭。

  “当今时代,知识更新周期大大缩短,各种新知识、新情况、新事物层出不穷。”在齐善鸿看来,干部所掌握知识的“保质期”也越来越短,“折旧率”越来越低,产生“本领恐慌”的可能性也会越来越大。

  有关资料表明,近50年来,人类社会创造的知识比过去3000年的总和还要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学习是干部消除‘本领恐慌’的重要途径。”中国好人网创办人、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谈方对《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说,“干部‘本领恐慌’是长期存在的。随着形势的变化、问题的出现,过去的本领如果不及时更新,必将落后于时代。”

  中央党校教授辛鸣指出,快速发展变化的时代,迫切要求着重提高干部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解决民生突出问题的能力、开拓创新的能力、依法办事的能力、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引导舆论的能力等。

  历史经验表明,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干部要上进,国家要上进,民族要上进,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坚持实践、实践、再实践。

  把脉学风“漂浮症”

  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维护国家金融安全进行第四十次集体学习。近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在学习制度上不断完善。其中,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制度化、长期化,便是一种学习方式的重大创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更是在全党倡导大兴学习之风,且中央领导人率先垂范,但有些干部依然存在学风不正的现象。

  “偌大的豪宅里,却遍寻不见一本书。”深圳市委原常委、政法委书记蒋尊玉落马后,广东省纪委办案人员搜查其住所时有这样一个深刻印象。

  据办案人员透露,作为一名正厅级领导干部,蒋尊玉家中书柜里摆放的并非图书,而是名贵烟酒、玉器、字画等。放在床头的唯一一本书刊还是“少儿不宜”读物,甚至还布置了一间佛堂,供奉了十几尊佛像。蒋尊玉作为“不读书干部”的典型,值得警醒和反思。

  干部学风“漂浮症”,表现在工作繁忙“不愿学”、碌碌无为“不爱学”,或装点门面“不真学”、急功近利“不深学”。虽然有些干部学历年年看涨,文凭越拿越高,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没有相应提高。

  在现实中,大部分干部能够通过认真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文化知识水平和服务群众的本领。但是,也有的干部文凭与自身能力、本领并不相匹配,“大跃进”地戴上了“硕士帽”、“博士帽”。对这类干部来说,学历只是他们被提拔任用的“垫脚石”,而腹中“存货”并未增加多少。

  比如,云南省原副省长沈培平,系云南保山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专科毕业,其后就读中央党校函授学院在职研究生班。2004年至2007年,沈培平在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自然地理学专业在职研究生学习,获理学博士学位,5个月后获聘该校兼职教授,其学历和职称的“速成”颇受人关注。

  这也再次提醒,干部任用要防止年龄和学历搞“一刀切”,对干部能力的考察应重于对学历的考察。

  “能上能下”倒逼加压

  多位受访专家认为,对干部要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及时补齐干部能力上的“短板”,这既需要干部自身勤奋努力,有提升自身的强烈愿望,同时单位和组织也应提供更多培训机会。

  首先,干部自我施压。“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谈方说,“干部要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学习,并把每一次学习,包括自学、集中学、外出培训等,都当作是充电的机会。”

  “干部在工作中,宜以学促干,学干结合。”谈方,博学才能多识,干部既要精于学习书本上的各种理论知识,又要善于向群众多学习、向实践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要甘当小学生,“不耻下问”,以谦恭的态度,真心向基层群众要经验、要方法,才能“积跬步而致千里”。

  其次,增加培训机会。要对干部开展有实效性、针对性的培训,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等灵活多样的方式,突出干部需要什么就学什么,基层干部素质缺什么就补什么,补精神之“钙”,开思想“总开关”,创工作“新实效”。

  谈方建议,有针对性地将有培养前途的基层干部、年轻干部安排到经济发展和急难险重岗位一线经受锤炼。把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线,作为培养锻炼干部和选拔任用干部的主战场。

  “应建立干部在职读书的报批制度,严格审查其学费支出及学习情况。”谈方说,“对于想在职攻读学位的干部,须上报上级组织部门审批备案,对整个学习情况进行跟踪。同时,对拟提任干部应严查其学历真实性。”

  第三,健全考核评价体系。“在干部选拔任用中,要结合‘德能勤绩廉’等项指标全面客观地综合考核评定,重学历但不能唯学历。”齐善鸿说,干部工作能力,不是体现在有高学历,更多体现在有工作业绩。

  “对干部考核,宜更为细化、科学。”齐善鸿建议:

  一要考核综合素质,全面考量干部的综合素质、能力水平。

  二要考核工作业绩,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政绩考核指标体系,促使基层干部扎根基层、务求实效。

  三要将评判标尺交给群众,切实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

  四要考核责任,强化责任分解和责任落实,对于不履职、不尽责的干部要严厉问责。

  五要逐级开展由上级领导主持、相关群众参加的定期公开述职,用具体指标和工作事实说话。

  在齐善鸿看来,只有常用“群众”这把尺子量一量,从正面的表扬、经验推广和树立标杆,到反面的提醒、警示、警告和严重警告等,让干部真正“能上能下”,才能避免庸官懒官长期在位而无察的现象发生。(记者李松 刊于《瞭望》2017年第26期)

(编者注:原文标题为《瞭望:不少干部陷知识贫乏等四大“本领恐慌”》)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