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6-27 15:27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7-03-15 | 查看:3489次
教室永远是王铨老师驻足的地方
“爱是教育的基础,是老师教育的源头,有爱便有了一切。”这是王铨一直秉承的教育理念。他用无私的奉献,谱写了一曲人民教师爱岗敬业履职尽责的赞歌。
爱字当头 用心做好每一件事
在从事教育工作的8年间,王铨曾获得过多个奖项,有国家级的,有市级的,也有区级的。这其中,2015年和平区教育系统“和平杯”一等奖对他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直到今天,只要在抽屉里无意中看到那张获奖证书,他的内心都会掀起波澜,心潮久久不能平静。
举办“和平杯”竞赛那天,他作的是《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课程。他张弛有度、活泼风趣、博古通今的讲课风格,像吸铁石一样紧紧地吸引着学生们的目光,也令在座的来自教育系统的领导及老师们赞叹不已。然而,在走出校门的那刻,他再也抑制不住,泪水从他的脸上奔流而下,因为在这之前,他刚刚料理完女儿的后事。
王铨是两个孩子的父亲,5岁的大女儿乖巧可爱,3岁的小儿子聪明活泼。然而,自从体弱的女儿被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后,王铨柔肠寸断。几经辗转,他在北京找到了最权威的专家给孩子做了心脏手术。
为给孩子治病,他开始了北京、天津两头跑的日子。年级组里的同事心疼他,要替他上早自习,给他代课,都被他一一拒绝。他说:“我不能为了自己的孩子,耽误了班里其他的孩子。”就这样,下班后他坐车去北京陪伴女儿,第二天一大早又坐6点多的火车回学校陪伴学生,愣是一天课都没耽误。
女儿手术做得很成功,让所有的人都松了口气。可不幸的是,情况在一个晚上急转直下,成功的手术却没能挽回孩子的生命,巨大的打击险些击倒这个坚强的汉子。这个柔情似水的父亲,这个视女儿如生命的父亲,永远失去了自己的小公主。回到家,再也看不见女儿搬着小板凳在门口等爸爸的身影了,再也听不到女儿用软软的小手搂着他的脖子喊爸爸了,这一切,令他的呼吸都是痛的。还有小儿子那一遍遍的问话,“姐姐呢,姐姐去哪儿了?”更让他百感交集,无言以对。
他对自己说,我不能倒下,还有一个家庭要支撑,还有一个班的孩子等待着自己引领。他没有请一天假,迅速回到岗位上。学校领导让他多休息些日子,课可以让其他老师代,他婉言拒绝了。他说:“我应该负我自己的责任,不能给其他老师添麻烦。”
就在这时,教育系统的“和平杯”竞赛开始了。他强压失去女儿的悲伤,调整好心情,积极应战,没让一个到场听课的人知道发生在他家里的变故。他所作的课程获得评委的高度评价,斩获一等奖,为学校争得了荣誉。在区班主任沙龙中,他又代表全校班主任发言,获得老师们的一致好评。
一位学生家长说:“孩子常说王老师像个‘拼命三郎’,我们从王老师身上看到了他对教育事业的无私付出,看到了一个老师待生如子的大爱之心。”
王铨老师的历史课堂
爱字在心 用心上好每一堂课
王铨生长在一个教育之家。他的姥爷曾是和平区进修学校的语文教研员,父亲、姨妈也都是教育工作者。由于工作原因,王铨的父母两地分居,他从小跟着姥姥姥爷生活,姥爷自然地成了他人生的开蒙老师。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3岁时,他就能背下全本《三字经》了。姥爷不仅教他认字,还教他做人的道理,培养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姥爷常说:“中国传统文化是老祖宗经过几千年传下来的,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我们民族的基因。”“数典忘祖的事,绝不能做。”这些话,植根在王铨的心里,成了他日后教书育人的基石。
上高中时,讲历史的冯老师风趣幽默,很受同学们的欢迎。一堂课下来,学生们总觉得时间过得好快,还没有听够就下课了。冯老师的才华和责任感让王铨非常钦佩,历史学科的魅力也深深吸引着他。高考时,他毅然选择了天津师范大学历史专业。
走出大学校门又踏入中学校园,从学生到教师,身份变了,但王铨的初心一点没变。8年来,他在让学生体会历史的魅力,享受上课的过程同时,时时不忘激发学生各学科全面发展的积极性,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喊破噪子,不如做出样子;要想正人,必先正己。”王铨以自己的人格力量感染着学生,用点滴言行影响着学生。在日常班级管理中,他总是身先垂范,也永远不缺耐心和爱心。带着学生跑步,他是跑在最前面的那一个。跟着学生做操,他是最用力的那一个。陪着学生跳绳,他是跳得最欢的那一个。
他每天早上6:30到校,走进自己的班级,坐在讲桌后,阅读专业书籍。说也奇怪,不用他组织纪律,不用他大喊一声,孩子们进班后,都会乖乖地坐到自己的位置上,或默读课文,或奋笔演算。教室里,听到的只是沙沙的写字声,刷刷的翻书声。孩子们觉得,不读书,就仿佛与这个班脱节了。
他还组织晚自习,耐心辅导孩子们的功课。虽然他是一名历史老师,但语、数、外三科也驾轻就熟。老师们从他的班级走过时,经常能看到他在给学生讲解数学,在帮学生背诵外语单词,或者用历史小故事加深学生们对文言文的理解。
年级组长罗慧颖老师说:“平凡的事能够坚持下来,非常不容易,做到平凡却不普通更难。王老师虽然是个年轻老师,他却做到了。”
爱字于行 用心教好每一个学生
教育的艺术不仅在于传授,还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面对多元化的文化对教育的影响,王铨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学风格新颖、活泼、幽默、风趣。用学生们的话说,就是“王老师的课讲得好、讲得透,我们超爱听,超爱学”。
王铨上课可以一页书不翻,书里的内容全在他的脑子里了。他知识丰富,其他书里与课本的知识点相关的内容,他会补充到课堂上,给学生更多的启发。历史课不是主课,对升学影响不大,却没有一个孩子在他的课堂上捣乱或做其他学科的作业,也没有看闲书或呼呼大睡的。学生们生怕自己漏掉什么有趣的历史故事,怕因为自己“开小差”遭到所有同学的一致“呵斥”。他曾在全年级做关于学习的讲座,300多个学生听得专注投入,并在结束时报以经久不息的掌声,足见他讲课的吸引力。
分层走班后,他同时兼任行政班级和教学班级的双班主任,工作量剧增。他毫无怨言,干劲十足,从心理辅导,到学习方法传授,全心投入在每一个孩子身上。不管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抑或心理上,无论是学霸尖子,还是问题孩子,都能在王老师这里得到帮助。
王铨把关爱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当作自己的天职。他注意观察学生动态,及时与学生进行各个方面的沟通。他建立了班级微信群,孩子们有什么问题,他会及时与家长沟通。季节更替之时,他会在群里嘱咐孩子们增减衣服。为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他在自己没课的时候,会经常坐在所带的班里拿着书看,并细心观察。日久天长,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他都了然于心,进行教育时也会有的放矢。
有个女生,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父母两地分居,学习成绩非常优秀。但王老师发现,她性格内向木讷,不爱与同学交流。上课时,每当他讲到有趣之时,同学们都会发出笑声,她也会笑,头却是埋下的。老师表扬她时,她也会脸红,但不会与老师进行目光上的交流。为了打开这个善良孩子的心扉,王铨经常找她聊天,还把自己父母当年两地分居的事情讲给她。在他的鼓励和引导下,这个女生渐渐地变得开朗起来。
有一个男生,父母离异,缺少家庭的温暖,学习成绩不好,身上还有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为了让他改掉缺点,提高学习成绩,王铨真是下了番苦功夫。他不仅经常找这个男生聊天,了解他内心的想法,还注重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只要他有一丁点进步,王铨就会及时给予肯定。有时,王铨明知黑板是这个男生擦的,却有意问学生们是谁擦的。当同学们异口同声说出那个男生的名字时,王铨会绽放出一脸的喜悦,并适时地对他进行表扬。在王铨的鼓励与肯定中,那个男生的上进心和学习成绩都有所提高。
为了鼓励学生,王铨经常给在某一方面有进步的学生送上小礼物。到了学生的生日,他会为他们送上蛋糕。做这些事情,他都是自掏腰包,但看到学生们健康快乐地成长,他从心底高兴。
一提到王老师,同学们就有说不完的话。贾博君同学说:“王老师的课讲得生动有趣,纵贯五千年于45分钟。我们非常佩服他!”陈悦函同学说:“王老师讲课时像极了百家讲坛里的袁腾飞,年轻,帅气。而这种帅气靠的不全是颜值,还来自于王老师知识的广博。”杜儒飞同学说:“王老师对我们来说,爱如慈父,润物无声,不仅教给我们知识,还教给我们做人,我们都非常爱戴他。”(天津和平文明网)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