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5-31 20:12 | 来源:青海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2017-04-12 09:25 | 查看:1586次
驱车行驶在曲折蜿蜒的砂石路上,来到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与海北藏族自治州的交界处,记者依稀看到了不远处铁路边上的工区房,周边满是空旷的草地,耳畔只能听到呼啸的寒风声……
在青藏铁路鸟岛——天棚铁路线的区间内,记者见到了52岁的张永青和王吉德来,他们手拿道尺正认真地对轨道进行着轨距测量和水平测量,站着不到半小时,记者的手已冻得僵硬,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张永青和王吉德来每天都要保质保量地完成手中的作业,不是一年两年,一干就是28年。
1964年出生的张永青和王吉德来,都是民和人、老党员,两人都曾是解放军战士,退役后被分配到了峻河工区。28个春夏秋冬,1万多个日日夜夜,张永青和王吉德来用行动诠释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青藏线精神。
在与张永青和王吉德来交谈中,记者发现王吉德来不停地眨动眼睛,时不时地还会流泪,长期在寒风刺骨的气候条件下作业,张永青和王吉德来身上难免落下了好多病,关节炎、胃病、眼病……病痛的折磨并没有阻碍两人在铁路边巡检的步伐,无论刮风下雨,他们都从未迟到早退,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奉献……
同样的年纪、同样的经历、同样的工作使两个人成了亲密无间的好兄弟。“峻河是我俩呆过时间最长的家,我们俩是来到峻河之后才互相知道曾经在一个地方当过兵,感觉真的很有缘,我们同住一起28年,之间的感情真是比亲人还亲,谁有个头疼脑热,我们彼此都会相互照应,我们就住在铁路边,每天维护着铁道的安全,守护每一名旅客安全回家就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张永青说道。
张永青凭着勤奋好学,熟练掌握线路养护维修及班组日常管理等各项技能和经验,从事过线路工、巡道工、驾驶员、炊事员、防护员、工管员等多岗位,是工区的多面手。
提到张永青和王吉德来,班组的支部书记魏国强竖起了大拇指,“干养护工作真是非常辛苦,在一个工区能呆这么几十年的老同志真是少有,他俩从1988年来到这里,一直兢兢业业的干着手中的工作,无论狂风暴雪,他们始终坚守在最前线,保障着每位乘客的安全。”
工区都是驻扎在铁道边上,工区唯一的“邻居”就是距离这里不远的两三处牧民冬季居住点,每年也只有冬季牧民转场到这里他们才能见到陌生面孔,先前只有几间土坯房,屋子里外的温度差不多,工人们就自己动手垒个炉子用于取暖,没有电视,条件很是艰苦。
直到现在工区才住上了楼房,工人们有了自己的宿舍,有了电视。“刚开始来的时候真不习惯,感觉生活很枯燥,经过时间的沉淀,心慢慢静下来了,现在去城里人多的地方反倒不适应,每次回到民和的家中休息,感觉浑身不自在,没活干,心中一直挂念着这里的兄弟和工作。”王吉德来说。
多年来,王吉德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使他练就了过硬的技术本领,他熟悉管线线路上的每根钢轨、每根枕木、每个扣件、每个螺栓,线路冻害在哪些地方,共有几处,每年什么时候开始冻起,什么时候开始稳定等情况,都已完完全全的印在他的脑海中。在平常人看来都是笔直平顺的钢轨,他站在200米处就能看出线路是否存在问题,是什么问题。在四五十米处他能看出钢轨上几毫米的高低、轨向,拿专业工具过去测量,误差不超过正负1毫米,而这些只是他掌握多项工作技能中的一项。28年的坚守、28年的辛勤付出,两个老兵的青春和汗水都挥洒在了这片热土上,他们一直默默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为了旅客的出行安全保驾护航,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最值得敬佩的人。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