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5-28 22:50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3-11-04 | 查看:1212次
包头市石拐区大德恒街道的居民樊元贵大爷今年77岁,已经退休在家多年,四个儿女也都成家立业。在外人看来,樊元贵儿孙满堂,自己和老伴儿也都身体硬朗,正是到了该享天伦之乐的时候,他应该和其他的老人一样,去公园里散散步,找老朋友们下下棋,或是在家带带孙子。可是,因为一个特殊的家庭成员,樊元贵的生活变得不一样了。
日前,笔者随大德恒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来到了樊大爷的家。一进门,家中窗明几净,收拾得井井有条。樊大爷的老伴刘大娘热情地招呼着笔者,她的怀里依偎着一个姑娘,看起来十几岁的样子,长的眉目清秀,一个劲儿地冲着笔者笑。
“这就是晓华。”经樊大爷介绍,记者才知道这个看起来只有十岁刚出头的小姑娘其实已经二十八岁了,是一个正常的女孩子要结婚生子的年纪。晓华不会说话,但是看得出来家里来了陌生人让她很高兴,嘴里“咿咿呀呀”一直叫着,想要挣脱刘大娘一直拉着她的手。
1985年2月,樊大爷的一个朋友到南方出差,机缘巧合见到了被父母遗弃的晓华,朋友已经有三个儿子,一直想要个女儿,于是就把刚出生几天的晓华带回了包头。朋友工作忙,根本没有时间照顾晓华,家里人也不太同意收养这个孩子。情急之下,他想到了热心的老樊,朋友承诺,老樊只要帮他照顾一段时间就好,等孩子稍大一点,会自己吃饭了,好带了,就接她走。
“当时她只有一点点大,饿得哭都哭不出声了,我真怕她活不下来。”樊大爷回忆起第一次见到晓华的样子,当时的他也已经是快五十岁的人了,家里的孩子都小,自己又要上班,照顾这个孩子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负担。“当时也没想那么多,只想着是帮朋友的忙,还有就是让她能活下来。”
随着孩子渐渐长大,朋友承诺的“过几天来接”也一拖再拖,起初每个月还会给樊大爷一家50元的抚养费,到后来就基本上是不闻不问了。晓华长到快两岁,樊大爷夫妻俩发现她和其他孩子不一样了,她一直不会走路,也不会说话。樊大爷带着晓华去了多家医院,医生都说孩子是先天性脑损伤,根本没办法治愈。
这个时候,樊大爷的朋友也明确表示自己没有能力也不可能接晓华走了。“他说这个孩子反正他是不要了,是扔了还是怎么处理随便你们吧。我想着怎么样这也是一个生命,我就先这样养着吧。”当时的樊大爷应该没有想到,这个孩子,他一养就是将近30年,并在日后付出了那么多的汗水与艰辛。
每天一大早,樊大爷起床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给晓华穿衣服、洗脸、梳头,而这些,甚至是他对自己的儿女也都不曾做过的。晓华一直到十几岁才学会走路,樊大爷是个司机,天南地北地跑,开始的几年,他走到哪儿都会把晓华带到哪儿,“她跟着我去过好多地方呢”,樊大爷笑着说。
到现在晓华也还是不会自己吃饭,也不会自己上厕所,身边24小时都离不开人。这么多年每一顿饭樊大爷都是先喂晓华吃过了然后自己再吃。晓华的肠胃不好,饭吃得冷了硬了就会拉肚子,樊大爷总是变着法儿给她做好吃的,老两口平日里自己的吃喝舍不得花钱,为了给晓华补身体,却会买来有营养的东西给她单独“开小灶”。
晓华的大脑控制不了自己的行为,常常手里抓到什么就再也不撒手,樊大爷老两口的手上、胳膊上都是被晓华掐出的瘀青。为了方便照顾晓华,今年樊大爷还特意搬了一次家,现在住的房子是一楼,天气好的时候可以常常带晓华出来晒晒太阳,锻炼锻炼身体。
除了照顾晓华的艰辛,最让樊大爷心酸的就是身边的人对他的不理解了,“早些年,他们(周围的邻居)都说根本不是小的(晓华)有病,而是这个老的(樊元贵)有病。”身边的人都觉得樊大爷收养晓华就是自讨苦吃。如今儿女们都有了各自的家庭,可是老两口最疼爱的小孙子却因为家里有晓华在而不愿意常来爷爷家。
事实上,像晓华的这种情况,樊大爷是完全可以把她送到福利院的,儿女们都觉得樊大爷和老伴儿年纪一天天大了,而且这么多年照顾晓华也已经尽到了义务,现在完全可以把晓华送走,好让父母可以享享清福,安度晚年。樊大爷说自己也认真地考虑过这个事情,但总是狠不下心来,舍不得把晓华送走。“她吃喝拉撒都需要人照顾,冷了热了都不行,我怕离开我了再没有人会像我这样照顾她,她现在也根本离不开我,在家里我在哪里她都要跟着。”
樊大爷老两口照顾晓华这二十八年,中间有多少困难和艰辛是我们任何人都无法知晓的,樊大爷也不愿意过多地提起,他也不觉得自己是做了一件多么值得宣扬的事情,“再怎么样她也是一个生命,刚出生就被人丢弃,又从那么远来了这儿,已经很可怜了,我得让她好好活着。”如今樊大爷最担忧的就是自己和老伴儿都已是古稀之年,身体也一天不如一天,不知道还能照顾晓华多久。
“如果有一天我们不在了,我希望有个好心人可以收留她,哪怕只是给她一口吃喝就行,让她活着。”(李慧 李翔)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