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5-15 13:05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6-11-25 | 查看:1511次
胡云龙:青春热血洒北疆 赤胆忠诚守边防
胡云龙,男,汉族,1988年3月出生,2006年12月入伍,2009年7月入党,武警中尉警衔,副连职,现任内蒙古巴彦淖尔市边防支队司令部勤务中队副中队长。2009年至2012年,被公安边防高等专科学校连续三年评为优秀学员,2010年,在广州亚运会安保工作中因工作成绩突出荣记个人三等功一次,2013年8月被内蒙古公安边防总队评为优秀教练员,2015年3月,因维和工作成绩突出被公安部边防局记个人一等功一次,2015年10月被公安部边防局评为标兵教练员,期间还多次被上级党委表彰为先进。
2014年2月,胡云龙同志被选入中国第二支驻利比里亚维和警察防暴队,并担任战斗二分队四小队小队长兼防暴队队列、摔擒技术教员,维和期间,他倾心倾力,认真履职,在不同于国内规则勤务模式、埃博拉疫情肆虐、物资给养过于匮乏的情况下,他带领小队队员,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血与火的洗礼,为圆满完成维和任务做出了突出贡献。
270个日夜坚守,为国出征载誉归
“电话打不通,我们很着急,最后没办法,找了龙龙(胡云龙小名)单位领导,才得知他去了国外执勤”,说起胡云龙参加维和任务的经历,他的母亲至今记忆犹新,从维和队员选拔、出征,胡云龙一直都瞒着父母,只是告诉他们,要执行几个月任务,马上就能探亲休假回家。直到维和任务结束,胡云龙回家告诉了父母详细经过,父母流下了泪水,这泪水是对儿子满满的爱,也是爱的责备和喜悦。在国与家的抉择中,作为独生子的胡云龙,依然以一名军人的天职,选择了为国出征。
9个月,270个日夜,作为负责小队执勤任务的胡云龙,时刻紧绷安全这根弦,以身作则,严格落实维和任务区和部队双管理制度,事事争当排头兵,为其他队员作出了典范。在维和任务区期间,个人完成哨位执勤600余小时,带领小队完成武装巡逻20余次。就在维和工作稳步推进时,天灾就像没有预兆的雷雨,笼罩在了非洲大地。非洲利比里亚,这就是他执行维和任务的国家,贫穷、饥饿、暴力活动充斥着这个国家,埃博拉疫情肆虐,在医疗卫生条件极其差的情况下,维和队员们从做好自身防护做起,坚决与疫情作斗争,维和队员无一人感染。
利比里亚,第一个月,埃博拉疫情爆发。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让维和队员们措手不及,用很多队员的话来说“长这么大还真没有遇到过这样的疫情,在训练中也没有教过如何应对”。在埃博拉疫情爆发的第一个月,利比里亚每天都有成百上千人死亡,很多驻利比里亚的机构和人员纷纷撤离。这样的情况给每名维和队员心理上带来了一定影响,“说实话,在我的小队里,有几个队员也偷偷告诉我,说其他国家人员都撤了,我们中国维和人员也差不多可以撤了”,胡云龙回想着当时队员们思想上产生波动的情形说。死亡、撤退还是不撤退,像一层阴影笼罩在每名队员的脑海里。
“我们是中国军人,请记住你们的根,记住你们从哪里来,别人可以退缩,我们坚决不能退缩,因为我们代表的是中国,咱们有坚强稳固的后方”,在小队队务会上,胡云龙大声地向队员说。在一次巡逻中,胡云龙带着小队队员执勤巡逻,巡逻途中,有一辆利比里亚当地居民的汽车陷入到了泥坑中,当巡逻车经过时,他们招手示意帮忙,维和队员下车前再次进行检查防护装具,但就在这时,队员王杰的一件防护装具落在了维和营区,由于车辆陷入泥里太深,加上车里装满货物,仅凭车往外拉根本拉不出来,需要小队队员们一起推。当得知王杰未携带装具时,作为小队队长的胡云龙二话没说,将自己的防护装具塞给了王杰,但王杰就是不拿,最后,胡云龙大声说“必须带上,这是命令”。胡云龙这样的举动深深打动了每名队员,把队员的安危看的比自己的更重。当队员们把汽车推出泥坑时,发现胡云龙满头大汗,还粗喘着气,再一摸身体,特别的烧,队员们要把胡云龙送回维和营区,但胡云龙说“哪里有那么玄乎,刚才推车用力,能不出汗发热嘛。我没事,咱们继续巡逻,走”。“其实,当时这件事情我做的也不对,万一我真的感染了,就会连累整个小队队员,会传染给他们,那会儿根本就没有想这么多,就想着坚决把任务完成好。那次巡逻回去后,队医给我做了检查,一点事儿都没有,小队队员们才长出了一口气”,胡云龙回想起那次的“意外”,显得有点不好意思。
第五个月,利比里亚大选。武装巡逻,维和队员为利比里亚大选“保驾护航”。十二月的利比里亚,正值雨季,路上到处都是水坑、泥坑,车队前进主要靠司机的观察与经验,平均行驶速度不到20公里/小时,无论是对驾驶员还是小队队员来说,都是一次严峻的考验。队员们穿着厚厚的防弹衣,两眼紧盯着窗外,丝毫不敢放松。到达指定任务区后,队员们下车到定点岗哨执勤,这时,不仅需要高度警惕周围发生的一切,而且要在烈日下顶着高温,随时汇报周边情况,每个岗哨之间的距离保持在900至1000米的距离,如果一个岗哨发生意外,整个小队都会牵动。
“在利比里亚的日子,最让我感动的是,队长带着我们执勤,和每个人拉家常,逗我们开心。说实话,在面对执勤任务和疫情的双重压力下,每个队员思想压力和心理包袱很重,也很焦虑,但队长总是能让我们放松心情,给我们打气充电,时刻保持战斗精神,很佩服他”,胡云龙所带的小队里年龄最小的战士吕东东,回想起维和时的情景,显得很兴奋。
2800里探亲路途,肩负重任难团聚
“沙哑粗狂的嗓门、吃饭大葱蘸酱、训练严格有素”,这是战友们对胡云龙的评价和印象,胡云龙来自山东省潍坊市,典型的山东大汉。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到山东省潍坊市,距离约为1400多公里,乘坐火车需要20多个小时,来回路程就要2天时间。作为一名带兵人,每天与战士朝夕相处,一年探亲休假一次30天,胡云龙大都选择在战士思想最稳定、工作不忙的时候休假,但如果培训、集训和特训,新兵入营,老兵复退等时间点,他几乎每两年休假一次。虽说现在交通方便,但肩上的重任始终未变,他还是放心不下,休假的时间拖了又拖、推了又推。
2014年初,在朋友的介绍下,胡云龙认识了一位姑娘,两人很能聊的来,基本上都要见家长了,但计划赶不上变化,胡云龙参加维和,一去就是9个月,胡云龙瞒着家人和女朋友,踏上了维和之路。2015年,胡云龙完成维和任务回国。“我给她打电话、发短信,手机一直无法联系上,后来,我收到了短信,才知道谈的女朋友嫁人了,这都是我的错,我无法给人家一个有期限的答复。”胡云龙在说起这件事的时候,深深的自我责备。
“我和龙龙爸爸商量去部队看他,可又一想,孩子肯定忙,我们去了给他压力,反而更加忙了,所以,我们眼睁睁看着,但又不能去看看孩子”,胡云龙的母亲说起儿子探亲休假,显得高兴但却又无奈。2015年6月,胡云龙请好了假,给父母打电话说要回家,电话那头,父母高兴坏了。坐上回家的火车,对每个在外的游子而言,是幸福的,火车还没有抵达北京,胡云龙的电话就响了,单位通知胡云龙参加特战培训,必须在2天之内到特战培训班报到。下车、买票、返程、报到,胡云龙在电话里安慰父母,特战培训是自己做梦都想去的,必须抓住机会,增长本领。胡云龙的父母理解儿子工作,让他好好锻炼,等不忙再休假。
边防军人的家,远在天边,但却又近在咫尺,探亲回家的路漫长而又艰辛。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