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5-06 20:52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6-05-12 | 查看:1032次
李森在博雅学校带孩子们做实验。
上个周末,身兼广州市天河区启智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总干事、广州青年志愿服务启智队总队长的李森很忙碌:7日上午,他带领“快乐童行”分队的志愿者在博雅小学为外来工子弟做心理辅导;下午在启智服务总队总部培训新志愿者;8日上午,他在荔湾区长者养老院探访老人;下午,刚刚新晋为父亲的他匆匆赶往医院接妻子和女儿出院……
今年40岁的李森从2000年开始做志愿者服务,个人累计志愿服务超3.5万小时,所带团队累计提供志愿服务时数超50万小时。他所带领的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启智服务总队,有注册志愿者8万余人,每月有800~1000名新成员加入,其中20%是共产党员。
他说:“我80%的时间都给了志愿者服务,要说理由,我就是喜欢那种别人因为我的帮助而开心的感觉。”
特别重视党员的带头作用
5月7日上午9时多,李森和志愿者们就来到了位于广州市天河区棠东横岭一路的博雅小学。这是一所生源以外来工子弟为主的寄宿学校。
“这些孩子的父母大多很忙,很多都是单亲家庭。”该校谭志浩主任说,孩子们只能在周末才回一次家,有的孩子一个月才回一次家,甚至有的孩子整个学期都没有回家,父母只是不定期地来看一下。让谭志浩觉得既感激又欣慰的是,几年来,李森的广州青年志愿服务启智队旗下的“快乐童行”小分队,每个周六都会过来陪伴没有回家的孩子们。带他们做游戏、手把手教他们做实验,还会一对一地找他们聊天,进行心理辅导。读小学二年级的小浩(化名)也说,每次哥哥姐姐们来陪他们玩,他就像“过节一样开心”。
李森说,像“快乐童行”这样的分队,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启智服务总队有36个。共有注册志愿者8万余人,每月平均有800到1000人新申请加入。
说到跟其他志愿者组织的不同之处,李森说,“启智”的特色就是特别重视党员的带头作用。2012年3月,他注册成立天河区启智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当年12月就成立了党支部,并担任党支部书记,他自己也始终坚持以党员志愿者的身份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启智’的志愿者中,有20%左右是共产党员。在60多个全职社工中,有9个是党员。”
“我们还有一个专门的党员志愿者服务队。”李森说,这个分队也会定期去老人院、孤儿院进行探访活动。“我们通常都会戴上党徽,打上党旗,就是想让老百姓感觉到有党员在身边。”
今年24岁的吴康燕是广州市花都区东骏学校的老师。她说,她今年3月注册了“启智”的志愿者,这是第一次参加“快乐童行”的活动。“我现在已经是非党员积极分子,正在争取入党。”
从小就喜欢帮助人的感觉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要花这么多时间做志愿服务。”李森说,他是因为报纸上读到的一句话而受到启发。“那句话就是: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不是看它有多少高楼大厦,而是看它有多少志愿者。”
因为这句话,他决定加入志愿者队伍。
他现在还记得16年前他第一次参加志愿服务。当时,他探访了一个70多岁、中风瘫痪的老人。老人有一个儿子,却远在美国留学,身边只有一名保姆相伴,病痛、孤独一直折磨着她。
李森看了之后,很是心酸,从此,他就经常上门探望。老人下不了楼,他背她下楼;老人怀念过去的生活,他就推着轮椅带她去游览广州风光;老人牵挂儿子,他就用电子邮件与她的儿子联络,把老人儿子发来的信息和照片及时送给她看。在老人人生最后的时光里,李森一直守在她身边,“你对我好像亲儿子一样好”,老人哽咽着说。
这些年,李森服务的对象增加到十多位老人,很多独居老人都喜欢他。
“那种别人因为我的帮助而开心的感觉,我很喜欢。这就是我坚持下去的理由。”李森说,他从小就很喜欢这种感觉,喜欢帮助别人。
因为自己一直就喜欢孩子,他的服务对象中,有不少是脑瘫患者、智障儿童。他还专门学习了相关医学知识,为脑瘫孩子做辅助康复治疗,手把手教智障的儿童画画、写字、说话。
让他最有成就感的是一名叫聪聪的脑瘫儿。聪聪5岁了仍不会开口说话,沟通交流有很大障碍,李森不厌其烦地为他进行康复辅助治疗。为赶到聪聪家,他每次下班后都坐车30公里前往。让他意外的是,半年后的一天,聪聪终于突然开口,缓慢地对李森说了一声“谢谢!”那一刻,他觉得特别幸福。
辞职做专职志愿服务
让很多人不解的是,2011年,做了十年志愿者的李森毅然辞去了“铁饭碗”,从广州电信产品经理转型为专职志愿者。
“是的,当时那是一份很好的工作。”李森说,可是,他开始感觉要兼顾做志愿服务,有些力不从心。“我想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做志愿服务,但当时的工作不允许,我想明白了,我只能专注做好一件事情。”
于是,在电信工作了17年的他决定辞职,开始全职公益人的生涯。“做志愿服务,既能帮助别人,又能养活自己,我觉得这就是最理想的人生。”他说。
“我80%的时间都给了志愿者服务,除了亲人、同事,手机通讯录里95%的联系人也都是志愿者。”李森说,他最幸运的是,在做志愿者服务时,遇到了自己心爱的人,并且组建了家庭,有了自己的宝宝。他说妻子很理解他的工作,因为她自己也很有志愿者精神,这让他有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志愿者服务中。(广州日报记者 黄蓉芳)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