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丧夫拉扯6个孩子长大 15年悉心照料抗战老兵公公(图)

发布时间:2017-05-06 20:53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6-05-26 | 查看:1177次

  儿媳妇杨贵添十几年如一日,照顾着自己的公公——抗战老兵杨立中

  在河源市东源县灯塔镇承前村,有一位名叫杨立中的九旬老人,他是村民所熟知的抗战老兵。杨立中老人曾经是不幸的,15年前他的独子去世,白发人送黑发人;但他又是幸运的,因为他有个孝顺儿媳妇杨贵添数十年如一日,用一颗金子般的赤诚之心,无怨无悔地悉心照料年迈的公公。

  多年来,杨贵添用她的执著和坚韧,善良和勤劳,诠释了中华儿女孝敬父母的优秀美德。

  九旬老人曾参加抗战

  羊城晚报记者23日来到杨立中老人家。一座两层的小洋楼面对重山而建,挂在房屋客厅里的远征军挂历,以及“抗战老兵 卫国勇士”牌匾透露出这个家庭的特殊经历。

  今年已92岁的杨立中老人,71年前的1945年3月29日,还在河源中学读书的他,响应国家“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口号,毅然报名应征入伍,参加抗日战争。入伍后,杨立中被编至青年远征军31军(军长黄维)209师(师长温鸣剑、梅县人)625团(团长涂澄清),驻防梅州蕉岭县。

  “当时国难当头,只想着保家卫国、为国捐躯,根本没想着能活着回来。”杨立中说,参军时,粤东北、闽西北尚未沦陷,但福建沿海已被日军占领,他们等待随时接受命令,立即上前线。日寇压境,可以说即使是日常的驻守,也是枕戈待旦。由于当时抗日战争已几近结束,杨立中和他的战友还没来得及上战场,日本已战败投降,因此他并没有跟日军正面接触。

  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因为有文化,杨立中获悉广州铁路局招收职员,便去报考,谋得行车员一职。但仅干了2年,1953年,在广州市铁路局工作的杨立中因为“历史问题”而发往黑龙江某农场劳动改造近二十年,他的江苏籍妻子,也跟他离了婚(至今未联系上)。

  沧海桑田,斗转星移。直到1971年,在北大荒背井离乡18年的杨立中,才回到日夜思恋的家乡。

  中年丧夫一人撑起整个家

  杨立中回到河源老家后,在20世纪70年代,他的独子杨月荣迎娶了自己的儿媳妇杨贵添。杨月荣与杨贵添育有四个女儿和两个儿子。虽然当时生活条件艰苦,但是杨贵添和丈夫杨月荣两人相互扶持、彼此依靠、辛勤劳作,共同为这个家努力着,辛苦地侍奉着年迈的老人,供养着六个子女上学读书。

  然而天有不测之风云,15年前的一个晚上,杨月荣工作回来后,突发性血管爆裂,最终抢救无效去世。“当时家里还有6个子女和一个老人,全靠我一个人支撑,确实是很艰难的。”说到这,杨贵添情不自禁地流出了眼泪。

  丈夫走后,家庭的重担一下子就沉沉地压在了杨贵添瘦弱的肩膀上。她还未从失去丈夫的痛苦中缓过来,就要振作起来为年迈的公公以及年幼的子女们作未来的打算。这15年来,杨贵添以坚强为纬,用关爱为经,牢牢地守护着这个脆弱的家。为维持一家人日常生活,杨贵添起早贪黑,几乎一年365天都“泡”在田里。除了干各种农活外,她同时还要兼顾对家人的照顾。看到她那么操劳,不少村民都想为她介绍一个好人家,但杨贵添一一婉拒了:“我放心不下我的公公和子女,再怎么困难,自己忍一忍,总会过去的。”

  “这个儿媳妇,真是没得说,这么多年来,拉扯六个孩子长大,对老人也非常孝顺。”提起杨贵添,杨立中老人的发小杨伙增对羊城晚报记者说道。

  “把公公当父亲一样看待”

  干净的地面、整齐的床单、摆放整齐的洗漱用品……记者23日来到杨立中家,走进老人房间,一切收拾地井井有条。为了丰富老人的生活,怕他孤独,家人还为杨立中特意购置收音机和小屏幕的移动电视。

  “公公8年前双眼患有白内障,看不清东西。”这些年,杨贵添成了老人的眼睛。每天杨贵添都为公公洗衣做饭、擦洗身体、接屎接尿。每天早上,细心的她都会为公公准备两个鸡蛋,亲自调好一杯甜味和温度均适中的牛奶,细节之处可见温情。

  因为年纪大了,行动不方便,平常杨立中老人大多在房间床上待着。吃饭时,儿媳妇杨贵添便把饭端去;洗漱时,杨贵添便把水端去;老人想活动时,杨贵添便搀扶着老人走动走动;老人要上厕所时,她便搀着老人去厕所;天气好有太阳时,她用轮椅推着老人在附近散散步,出门转转;晚上杨贵添还会给老人端热水泡泡脚……十几年如一日,杨贵添毫无怨言,侍奉着公公。

  “没有她的照顾,我早就没有了,生活全靠她来照顾。”提起自己的儿媳妇,杨立中老人止不住地夸“孝顺”。

  杨贵添告诉记者,她的父亲在丈夫去世前几个月走了,母亲在丈夫去世后三年也走了,公公是这十多年来家里唯一的老人,“我把他当父亲一样看待,当年他受了那么多苦,作为子女,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我会一直照顾公公,有好吃的,一定要让他先吃。”谈及将来的打算,今年63岁,已是花甲老人的杨贵添坦言,无论如何,她都会尽好孝敬的本分,让公公过得舒心自在。

  孙子辞职回家照顾老人

  近年来,抗日老兵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不少人都自发组织来到杨立中老人家看望老人,送去慰问金和生活用品。去年6月,在众多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的爱心捐助下,杨立中老人顺利地实施了白内障摘除手术,几近失明8年的他重见天日,右眼视力目前已恢复到0.3。公公恢复了部分视力,杨贵添也不用再像以前一样时刻守着公公了,但她依旧不忘悉心伺候着公公。

  杨贵添当年含辛茹苦拉扯大的六个子女,如今都已经长大成人,成家立业。受到整个家庭氛围的影响,儿女们也都把老人的健康快乐当成了家中最大的事情,老人的身体也成为孙子儿女们最关心的问题。

  杨贵添告诉记者,子女们隔三差五都会回家看望她和杨立中老人,在外工作回来不了时,子女们也会打来电话,电话中总会问道:“妈妈,爷爷今天怎样?”就连她四五岁大的小孙子,也会学着说些可爱的话逗太爷爷开心。

  去年春节前,由于爷爷的身体变差,担心母亲照顾不过来,在惠州淡水工作的孙子杨鸣剑毅然辞去了自己的工作,回到河源老家,专心帮助母亲照顾爷爷。“爷爷上厕所、洗澡现在都需要人搀扶,妈妈年纪也大了,我担心她一个人忙不过来,所以回来帮帮忙,尽我的孝心。”杨鸣剑说。

  除了在家照顾爷爷杨立中,去年杨鸣剑还参加了河源市关爱老兵协会,几乎每个月他都会跟随协会成员看望其他还健在的老兵,“这些老兵曾是爷爷的战友,年轻时为国家流血流汗,现在年事已高,有些事情再不做来不及了。”

  他说,他希望将这份孝心传递下去,让更多的老人感受到温暖。(羊城晚报记者 罗仕)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