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5-06 21:16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7-02-06 | 查看:1063次
何满棠在讲解操作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南方日报记者 孙俊杰 摄
2015年5月的一天,刚刚从北京领取“全国劳动模范”奖章的电力检修工人何满棠,回到供职的东莞供电局变电管理二所检修一班,放下荣誉证书、脱下黑色西装,立马换上那身已经穿旧的蓝色工作服。
“还是这样比较习惯。”48岁的何满棠在检修班当学徒、班员、班长,一干就是32个年头,检修的变电设备不计其数。光是螺丝,就拧了20多万颗,没出现一丝差错;他的拿手绝技,就是可以抛开力矩扳手,用普通工具拧出扭矩在国家标准之内的螺丝。
32年拧螺丝逾20万颗
1984年,刚满16岁的何满棠初中毕业进入东莞供电局,成为变电检修班的一名普通工人。从那年起,何满棠在基层检修一线穿梭了32年,至今没换过班组,也没换过行业。
“只要在基层工作过的电力工人都知道,变电检修是很苦的领域,出了名的又脏又累,很少有人愿意做。”何满棠直言。头顶烈日、脚踏热土,身着防护服、手握螺丝刀,爬变压器、修避雷器……这便是他日复一日的工作常态。
变电检修班主要检修变电站里的各种设备,每个变电站里的变电设备数量众多,检修起来,需要用到钳工、电缆等多方面的知识,十分复杂。刚进检修班时,仅有初中文凭的何满棠对这些专业知识可谓“一窍不通”,只能从一个小学徒做起。
“多做、多问、多想,功多艺熟。”在当时,带领何满棠的师傅便告知他这一点。在严师的要求下,初上手的“菜鸟”何满棠便不停地对着设备进行拆装练习。“刚开始的时候一天拆一次,后来是一天可以拆两三次。1993年,我参加全国电力行业少油断路器检修技能竞赛,赛前练习时拆装需180分钟,但是通过不断练习,最后在比赛中只用了50分钟。”何满棠语气中带着一丝骄傲。
变电设备都是靠螺丝连接,各种设备都会用到很多螺丝。这些螺丝依据材质、作用、强度等来区分超过100种。而每一种螺丝的扭紧用的力道大小,也就是扭矩,都有不同的国家标准。
参加工作32年来,他扭过的螺丝超过20万颗。何满棠说,如今光凭经验,他就能判断出不同螺丝的材质与对应的扭矩,而且用普通工具扭时所产生的扭矩均在国家标准之内。
这样的技能是怎么锻炼出来的呢?何满棠告诉记者,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一个力矩扳手的价格要9000多元,基本相当于自己一年的工资,因此单位配备力矩扳手的很少;而且师傅也没教怎么用,全靠自己琢磨和积累,才有了如今的特殊水平。
安全运行一万多天
在工作中,何满棠还有一个“怪癖”——喜欢搜集各种类型的设备缺陷。他经常与来自广东各地、甚至是云南、贵州的同行线上“切磋”技艺,打开邮箱,里面满屏都是技术交流邮件。平时,何满棠会抓住各种与同行交流的机会去搜集“千奇百怪”的缺陷,回过头来再一个个去仔细研究。
在工作现场,他不仅是个动手者,还是个问题学生——问老师傅、问同行、问厂家,直至清楚机械每个部件、每颗螺丝的作用。记者从他的技能专家申报表上看到,在近5年的主要工作实绩上,满满地写上了52个项目,而且一个个都是让人望而生畏的“硬骨头”。32年来,何满棠见过各种类型的设备缺陷,如今已极少碰到他没见过的。
他就像一块韧性超足的牛皮糖,每遇到难题总会一个劲地往里头研究,不解决绝不罢休。不知不觉间,这股韧性十足的“牛劲”促使他在专业的路上越钻越深,也使得他“牛皮棠”的绰号在东莞供电局声名鹊起。
“控制不了设备缺陷,就被缺陷控制了。”何满棠认为,要扭转电力设备“主治医生”的角色、成为电网的“保健医生”,电网才更安全。例如,他发现日常断路器开关的拒动和隔离开关发热是缺陷的问题所在,要求他的同事们抓紧设备停电的时间进行维护。此后,设备故障率下降了46%,抢修的次数也由原来每月10多起减少到现在一年10多起。
2014年4月,一场突如其来的复电战役打响。何满棠全身投入抢修复电和分析工作,顶住巨大压力及时研创出一种快速处理装置,极大优化了电力设备检修的处理流程,为快速复电节省近10天时间,为电网挽回巨大的损失。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何满棠所在的东莞供电局变电检修部门已经安全运行超过一万多天,刷新了南方电网公司班组安全的最高纪录。
2015年参加选评全国劳动模范时,正值女儿晓靖高考冲刺阶段。何满棠忙得回不了家,提起笔给女儿写了封长信,开篇便是:“凡事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女儿收到信也甚是惊喜:“快要高考学习压力很大,我要学习爸爸那种‘牛皮棠’的精神战胜难题。”
原来,“牛皮棠”的绰号不仅在东莞供电局传开,在家里也一样。
“偷懒”班长带出实力弟子
如今,“扭螺丝”的检修精神也在他的弟子身上也得到了传承。何满棠担任班长20年的变电检修一班,是东莞供电局变电管理所最早成立的一个班组,是出了名的“人才班”,他带领的检修团队更是在各级技能大赛中屡创佳绩。
2015年,在贵州举行的一次变电检修技能竞赛上,考题是诊断隔离开关的故障,需要将开关完全拆解,排除故障,再组装好,时间是2个小时,何满棠的一名徒弟参加了团体赛。
何满棠告诉记者,可别小看这道考题,组成隔离开关的零件超过500个,拆解和组装这500个零件的工具需要上百种,而且什么零件用什么工具,每个螺丝的扭矩都有规定,每个螺丝垫片的正反面都不能错,整个过程都不允许出差错。
最后,何满棠徒弟所在的团队光荣获得了第一名。
与每一位老师傅一样,技艺的传承是他必须思考的问题。而何满棠更希望,传道,更要传心,希望检修精神更够通过技艺传承下去。“我是最懒的班长,在现场很少干活,都是在旁边看着年轻人干活,当他们不会干时他们会问;当他们有危险行为时我会制止,把这些提升技能的资源让给年轻人。”实际上,何满棠给年轻人传达的正是“技能是干出来的”的理念。
在某一次演讲中,何满棠说:“越是艰苦就越能提升能力,我希望有志培养自己专业技能、锻炼自我品质的同事们能用心去体验检修精神,加入到我们的队伍中来。”
在何满棠办公室内采访时,记者看到陆续有何满棠的同事进来请教问题,而他也耐心指出问题该如何解决。研究生毕业的小魏与何满棠签订了三年师徒协议,对于这位师父,他说:“生活中的师父平易近人,工作中的师父严格要求学生。”
2013年5月,何满棠工作室成立。何满棠也慢慢开始“洗脚上田”,但这位电力行业的“农夫”依旧不舍得离开他的“一亩三分地”,“不动手技能就会退化,但我也更希望把自己多年来的技能传授给新员工。”何满棠说,“我喜欢这专业,我喜欢工作现场,我这块‘牛皮棠’会继续粘在一线钻研下去。”(南方日报记者 王剑强 发自东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