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鲁修国:守护“抗日忠魂”七十载

发布时间:2017-05-01 20:35 | 来源:合肥·庐江 汤池镇先锋网 2015-09-03 | 查看:1298次

  2015年8月30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前夕,现年79岁的老兵鲁修国率领儿孙来庐江县汤池镇荷包山祭扫抗日“兵坟”,告慰忠魂。说起“兵坟”,汤池人民永远不能忘记77年前,发生在汤池荷包山的“中日血战”,更不能不说一说老兵鲁修国祖孙四代,七十七年坚持不懈守护“抗日忠魂”,祭扫兵坟,不忘国耻的真实故事。

  一、“中日血战”荷包山

  1938年6月初,日本侵略军沿合安公路向安庆方向进发,妄图控制合安公路交通线,占领安庆(时为安徽省会)。当时防守舒、庐、桐一线的是由李宗仁指挥的第五战区川军杨森部队27集团军第20军。当日军到达舒城七里河时,因阴雨河水猛涨,只得绕道从干汊河向军埠三拐与汤池荷包山方向进犯。地处两县交界的荷包山,是舒城到庐江的必经之路,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为防止日军入侵,早在5月初,杨森部队就来到荷包山驻防,并在荷包山尾修筑了一条南自藕塘、北至青蛙塘一里多长的战壕,官兵吃住在山上日夜防守。与驻守战壕最近的村子是莫庄,听说是抗日部队,莫庄农民鲁勤友(鲁修国父亲)主动上山送水、送菜慰劳官兵。为让老百姓免遭战火,军需官叫赵国清诚恳劝慰乡亲们:“我们准备在荷包山与日本鬼子打一场阻击战,你们赶快带家人离开这里吧!”,在川军竭力催促下,乡亲们于6月9日晚才全部离开。

  1938年6月10日,正值农历关帝会(农历5月13日),日军冈本部队约400余人先从舒城界牌口开始向荷包山进攻,由于川军奋勇抵抗,强攻未成。于是,日军一部分兵力绕道龙王庙,占领了荷包山北面的腊子山,接着又派一支日军从王庄北面的火岗头向荷包山东侧发动多次进攻,皆被守在小山尾战壕的川军击退。战斗持续到11日下午,川军共击退日军七次冲锋,由于川军于伤亡过重,随后从张大山向泗洲庵方向撤离。此次荷包山阻击战,重创日军冈本部队,击毙日军60余人,为1939年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在汤池的建立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缅怀英烈守“忠魂”

  战斗结束后,村民们陆续回家。12日上午,鲁勤友和乡亲们上山探望,战后场景十分惨烈:弹壳遍地、尸横战壕,一片狼藉。鲁勤友带领乡亲们将阵亡将士尸骨收敛后就地堆坟安葬。在掩埋军需官赵国清,清理遗物时从他身上找到了一张浸透壮士血迹的“血钞”,上面写着“抗日寇、抵日货、爱国民、敢战死”的誓言,在一名无名将士的遗物中发现了“血笺”一封,上书“父母不相见,妻儿也断肠。孤身征万里,独自埋荒岗”。

  荷包山战斗川军虽然失利,但抗击日军侵略、顽强战斗的爱国主义精神,令人称赞,深受老百姓敬仰。1945年秋,日本投降后,鲁勤友率众乡亲又从各个土坟中把所埋“兵骨”捡装,放在一个大木桶里,在筛子岭东山脚下撒网地南侧,重建坟冢,老百姓称之为“兵坟”。每逢清明、冬至和5.13将士殉国日,鲁勤友都带上鲁修国等家人前去兵坟进行扫墓祭拜。

  解放后,鲁修国在父亲鼓励下和荷包山抗日将士“抗日寇、抵日货、爱国民、敢战死”的精神感召下,毅然参军报效国家,后转业到汤池广播站工作,由于工作积极、认真负责被提拔为站长。鲁勤友、鲁修国父子俩为保护“兵坟”还有一段佳话:农业学大寨时,荷包山要开荒造林,“兵坟”周边的土坟大都被平毁,鲁勤友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怎么办?父子俩一合计,连夜上山在“兵坟”边上堆个假“兵坟”,同时将真“兵坟”平了顶,栽上树,来一个以假乱真使“兵坟”得以保护下来。1985年秋,鲁勤友临终前将守护“兵坟”的重任托付给鲁修国并嘱咐他“躺在兵坟中的壮士是忠臣,对我们莫庄人有救命之恩,你要一代一代传下去。。。。。。”

  2009年冬至,为完成父亲遗愿,鲁修国自筹资金刻墓碑一块立于兵坟之前并刻墓志铭。1998年,在荷包山川军抗日血战60周年之际,为缅怀英烈,鲁修国和儿孙共15人筹资再刻墓碑一块,以示纪念,碑文:六十年前五一三, 中日激战荷包山。抗日烈士知多少,血钞血书名姓笺。

  在鲁修国的带动下,莫庄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谁家的孩子参军前都要去“兵坟”祭拜英烈,接受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每年三节(清明、冬至、5.13将士殉国日)百姓象敬自家老祖宗一样去“兵坟”祭祖扫墓,追终慎远。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