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5-01 21:26 | 来源:人民网 2016-11-02 | 查看:1151次
导语:一个从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拼杀过来的英雄战士;一个对党无限忠诚,紧跟党走过77个风雨历程的老党员;一个为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不怕牺牲,勇于奉献的老支部书记;一个对革命先烈无比崇敬和爱戴的红色传承人——汪在君,用他的一言一行坚定不移地履行着一个共产党员应尽的义务,充分展示了一个老战士、老党员、老干部可亲可敬的道德风范,谱写了感人至深的老兵传奇。
人民网讯 很早就听说了歙县汪满田村汪在君老人为红军守墓的感人事迹。歙县汪满田村地处与绩溪县交界的大山深处,是当地有名的茶菊之乡,也是著名的革命老区。
青山有幸埋忠骨,烈士无名亦有名。位于汪满田村松源桥头的红军烈士纪念碑前,91岁的汪在君矗立在碑前,抬头,仰视;低头,缅怀。置身红军墓园,仿若历史正在向我诉说,提醒我不要遗忘这里所有死亡所蕴含的勇气、奉献与光荣,给我带来巨大的情感冲击和心灵震撼。
参军打仗战场拼杀
1927年11月,汪在君出生在歙县里东乡的一个小山村(现溪头镇汪满田村),5岁时,父亲离世,妈妈孤身带着他和刚满3岁的妹妹相依为命,日子过得异常艰苦。
1934年12月,汪在君亲眼目睹了方志敏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一九师第三团在汪满田西山降与国民党补一旅遭遇浴血奋战。这次战斗,血战一天一夜,团长王吉山和十八名战士当即阵亡,转移途中又有9名重伤员牺牲。敌人撤退后,牺牲的红军烈士被当地群众就地掩埋。这次在当地有名的“西山降血战”让年幼的汪在君深深记住了这一幕幕的悲壮场面。
1947年11月,刚满20岁的汪在君光荣地加入了新四军革命游击队。在入伍的第二年,他就先后参加了由方志敏率领的皖南游击队在歙县、旌德、泾县等地大小无数次的战斗。在战斗中,他机智勇敢,胆识过人,曾无数次从敌人的包围圈中脱险。解放后,他继续安心部队,为部队的建设做贡献,并先后荣获解放奖章和渡江纪念章;1954年2月光荣地当选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代表。
脱下军装建设家乡
1958年3月,这位勇敢顽强、为中国的解放事业和部队建设立下过汗马功劳的老战士光荣复员返乡,投入到地方的社会主义建设大潮中。
1958年8月,汪在君当选为汪满田大队的大队书记,上任后,他用他那雷厉风行和言行一致的部队作风带领汪满田村社员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山造田建茶园,大力发展公益事业。今天,矗立在我们眼前的汪满田小学大楼;村大会堂;村中心石拱桥和展现在眼前层层叠叠的茶园等,就是当年他与社员不分昼夜、奋力拼搏、流血流汗的结晶。
这27年来,他以对党的事业的忠诚和执着,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的一项又一项艰巨的任务,但在他心里却有一件事时刻让他感到愧疚,那就是“西山降血战”中的19位烈士的遗骨至今还埋葬在荒山野岭,未能得到妥善安葬。27年了,每当他来到烈士们的坟前,他总是难辞其咎,满怀惭愧。当年他想在村庄附近为烈士修建一座陵园,一是为了烈士们能够长久安息,二是让革命烈士陵园成为红色教育基地,警醒人们永远不忘历史,承前启后地激发后人的爱国热情。
告慰英烈守护忠魂
从复员返乡那年起,58年如一日,从未间断,在汪在君的心里无时无刻不惦记着这19位红军烈士,不是清除杂草就是擦洗墓碑,伤心之时就和烈士们说说话,然后久久默哀。
改革开放的强劲东风给中国的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综合国力不断加强,国家对烈士和军烈属政策的不断完善,汪老对修建烈属陵园的心愿也愈来愈强。已是古稀之年的他又一次次向上级部门反映,苍天不负有心人,在汪老坚持不懈的努力下,政府和上级部门充分肯定了汪老的想法。
2005年9月,经歙县县政府批准,由县民政局、溪头镇党委政府和汪满田村两委牵头,在汪满田村松源桥头修建红军烈士陵园,并竖立革命英雄纪念碑,以纪念当年在西山降战斗中牺牲的19名烈士。听到这一消息,汪老不顾自己年老体迈,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烈士陵园的建设之中。他虽近80高龄,仍与汪满田村新的村两委班子一起,在西山降的悬崖之上、丛岭之中,冒着淅淅沥沥的秋雨寻找烈士遗骸和战场遗留物,并将它们小心翼翼地放入烈士们的木棺中。在烈士陵园的建造过程中,汪老义务参加选址、征地、材料选购、工程监督等工作,为烈士陵园的建造付出了艰辛的汗水。
2005年底,一座占地面积30平方米,建筑面积20平方米的红军烈士陵园和高大雄伟的红军烈士纪念碑矗立在布射河上游的松源桥头边,“红军烈士永垂不朽”几个大字在阳光下闪耀着金色的光芒。
自此,每年的清明节,前往这座烈士陵园参加悼念祭扫的机关、团体、学校和旅外各界人士络绎不绝,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当年西山降战斗中红军战士与敌人浴血奋战的悲壮故事,汪老又主动承担起了义务讲解员的工作。只要是有来烈士陵园悼念或祭扫的个人或团队,汪老便主动向他们讲解,而每次讲解之前他都习惯地先向烈士行三鞠躬,以表示对烈士的尊敬,当队伍离开后,他又拿起扫把打扫墓园,久而久之,汪老不仅是这块红色教育基地的护陵员和讲解员,更是保洁员。“19位烈士的事迹我讲了几十年,每次讲,我好像都能感觉到,他们就在地下静静地听我讲。”汪在君凝视着红军墓碑,动情地告诉记者。
如今,已经91岁的汪在君身体健朗,精神矍铄,他常说:“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会一如既往地守护红军烈士的英灵,将他们的故事讲下去,让先烈的精神激励更多的后来者。”日前,汪在君荣登中央文明办、中国文明网发布的“中国好人榜”。
记者手记:守护忠魂义漫天,烈士精神永传承。很多时候,对于烈士们的守护,也是对于烈士精神的传承。我们需要更多这样的传承者,去守护我们昔日的英雄;同时我们更需要更多如斯般的坚守者,捍卫我们的信仰,把这伟大的民族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记者 樊成柱 文/摄)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