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5-01 21:33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6-03-01 | 查看:1454次
今年27岁的杜先汝,是美国密歇根大学迪尔伯恩分校一名中国合肥的留学生,美国东部时间5月13日,为了营救同学,他毫不犹豫地跳进河水中。最终,同学得救了,他却被河水吞噬。
他是家人眼中的骄傲,学业优秀的留美博士,学校的科研导师向他提供全部的学费赞助;他乐于助人,“有困难找小杜”这句话在同学们中间广为流传,甚至被同 学称为来自中国的“911”(美国的报警电话)。杜先汝舍己救人的义举在美国当地、华人华侨和国内社会各界引起高度关注和称赞。
美国 东部时间5月13日,密歇根大学迪尔伯恩分校,在实验室里忙碌大半天后,杜先汝迎来午后短暂的休息时间。当地时间13时40分许,来到校园附近鲁吉河边散 步的杜先汝,突然看见身边一名女生纵身跳入河水中。很快,那名女学生在水中挣扎了起来。发现事情不妙,杜先汝赶忙跳入水中营救。
鲁吉河常年水流湍急、暗流遍布,当时,加上此前连日暴雨,河水水位暴涨,异常危险。杜先汝用尽全力将落水的女生推至岸边。女生获救了,杜先汝却被汹涌的河水无情地吞噬。
附近路人发现这一情况后,随即拨打报警电话。警方和营救人员赶到现场时,被救女生昏迷着躺在河岸边,警方随即将她送入医院抢救。当地警方和专业潜水搜救 人员陆续调集了水面搜救船、直升机等进行全力搜救。除了当地的迪尔伯恩警署,美国的密歇根警察局、美国海军和美国海滩护卫队等许多部门都陆续投入到搜救活 动中。直到七天后,5月20日上午10时,警方终于在鲁吉河的下游找到了杜先汝的遗体。人们发现,小杜为了营救同学,情急之下,在跳入水中时连鞋子都没有 来得及脱下。
优秀博士8门课程6门A+ 乐于助人被誉“来自中国的911”
今年27岁的杜先汝,出生于肥西县官亭镇一个普通农民家庭。杜先汝在家排行老四,是家中最小的儿子,更是全家人的骄傲。
2004年9月,杜先汝被北京电子科技学院通信工程系提前录取。在校期间,频频获得各项奖励。2011年下半年,杜先汝硕士毕业后,以访问学者身份赴美国 密歇根大学迪尔伯恩分校进行学术交流。密歇根大学被誉为“公立常春藤”,在世界范围内都享有盛誉。次年,杜先汝正式进入该校工程和计算机科学学院攻读博士 学位,学校的科研导师向他提供全部的学费赞助。由于科研能力突出,杜先汝赴美国学习没过多久,就受邀参加计算机领域的国际顶级会议,并就一项研究成果发表 演讲。在他的导师发来的材料中有一份杜先汝2012年秋季以来的成绩单,在全部8门课程中,他获得了2个A和6个A+。
在美国密歇根大学迪尔伯恩分校,杜先汝不仅学业优秀,而且乐于助人,他因此还被同学们称为来自中国的“911”(美国的报警电话)。“有困难找小杜”,这句话在同学们中间广为流传。
杜先汝的父亲说,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自己就告诉他家庭出身贫苦,得到过很多人的帮助,以后遇到人家有困难,能帮就一定要帮,杜先汝把这句话深深地记在脑海里。因为成绩好,不论是小学还是初中高中,同学们只要有问题都爱问杜先汝,而他也从不厌烦。
杜先汝还是一个特别节俭和懂事孝顺的人。刚上初中的他,看到父母做农活非常辛苦,就对父亲说“老爸,你这样累,等我以后长大有劲了就帮你干活”。上学读 书期间,他非常节俭。在肥西中学读高中时,一个星期回家一次然后带点咸菜撑一个星期的生活,即便是在北京上大学,他都很少买荤菜吃。有一次老师实在因为心 疼看不下去就自己掏钱炒了一个荤菜硬是看着杜先汝吃下去。
十分节俭的他,对父母十分孝顺。知道父亲岁数大血压高,他就从网上订购了一个测血压仪邮寄给在国内的大哥转交给父亲,并经常打电话要父亲经常量一量注意身体。今年5月11日母亲节,考虑到父母白天在田里忙农活,于是就在晚上打电话回家问候妈妈,陪父母拉拉家常。
同学:善良得像影视作品里的男主角。
“他认为生命中最珍贵的东西就是给予,爱就是默默付出。”在杜先汝同学的记忆中,他总是事事为他人着想,给别人帮忙,善良得像是影视作品里的男主角。
同学小贝告诉记者,杜先汝最早是以访问学者的身份来到美国的,他一边在实验室里帮忙,一边还要准备转博考试,时间很是紧凑。由于学校离机场很远,没有直 达的公共交通,所以但凡有留学生或访问学者来,都会通过这样那样的关系找到他,请他接送,“大部分人他都不认识,但是他从来不会拒绝,总是乐呵呵地开着车 就去机场了。”小贝说,在美国的这几年,杜先汝究竟接送过多少人,连他自己都数不清楚,而为此耽误的时间,也使得他的转博考试整整往后推迟了半年。
“他总是觉得每一个人不管从事什么工作都是不分贵贱的,都需要他去尊重和爱护。”小贝印象最深的是,他们外出聚餐时,杜先汝对服务员、保洁总是十分客气, 即使同伴因为菜上得慢或者服务等原因情绪有些急躁时,他还是会耐心地劝大家,为服务员解释,“经常会有服务员留他电话号码,后来还跟他成了朋友。”
“以前曾经开玩笑讨论过落水救人的话题,没想到他最终真的因为这个离开。”对于杜先汝的选择,小贝并不感到意外,在几年前的毕业散伙饭上,他们就讨论过这个话题,“当时他讲如果没有把所有人都救上来,他会觉得对没获救的人愧疚。”
导师:是我的优秀学生,也是我的长子。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通信工程系主任蒋华是杜先汝的研究生导师,见证了杜先汝一路走来的优秀,“学习很刻苦,是他们一届500多人中最优秀的。”蒋华说,在学 业上,杜先汝永远不满足现状,不断地挑战自己,“有时候明明已经用一种方法能够很好地解决难题,他还要不厌其烦地去寻找其他更好的方法。”凭着这份钻研 劲,杜先汝获得了“有通信方面的天赋,能够成为国际顶级专家”的评价。
在蒋华心中,杜先汝就像他的长子。蒋华的儿子今年16岁,在美国读高 中,和杜先汝同在一个城市。杜先汝出国前,主动找到蒋华,表示要照顾他的儿子,在他离世前的三年时间里,他和蒋华的儿子同吃同住,为他做饭,给他辅导功 课,甚至以家长的身份出席学校的活动,“两人处得就像是亲弟兄俩一样。”蒋华说,因为杜先汝稳重细心,把儿子交给他,自己十分放心,除了每年两次的探望和 定期的电话,他几乎不用再为儿子操心。
兄长:大学后期不再向父母要过生活费。
杜先山是杜先汝的二哥,比他大了整整16岁,他出生那年,二哥恰好因病休学在家,便担负起了照顾他的重担,“从小带他玩,教他背诗,弟兄四人,他跟我感情最深。”讲到这里,年过不惑的二哥一次次掩面而泣。
“小时候被人欺负了,回来也不跟我们讲,上学以后回家得少,一回来就帮着家里干活,从来不讲自己烦心事。”二哥说,因为弟弟一直在上学,年过七旬的父母为 了供养他,一直没有放弃农活,这让他对家里心怀愧疚,常常自愧拖累了父母不能享清福。所以,上学的时候弟弟总是拼命用功,闲暇时就去兼职,从大学后期开 始,他便没有再向父母要过生活费,甚至,有时放假回来还贴补家里一点。
“他这个年纪,家里早就着急了,催了他几次婚事,但是他不着急,没想到……”说到这里,二哥忍不住蹲在地上嚎啕大哭。
杜家大哥的艰难决定 媒体动容为之按稿不发
身为长子和长兄,杜大哥在独自承受着弟弟逝世的悲痛中,作出了一个他一生中最艰难的抉择。6月24日晚,历经14个多小时,飞行了一万多公里后,杜先汝的 遗体从大洋彼岸被运回故乡,抵达合肥市殡仪馆。杜大哥竟一度决定,第二天就将弟弟火化安葬。“不想惊动太大,更不想媒体报道,怕父母得知这个噩耗。”杜大 哥说,为了防止年迈的父母心理遭受打击,他一直将弟弟遇难的消息瞒着父母。
参与接运的市殡仪馆工作人员得知此事,尝试劝止了杜大 哥。“这是一个英雄壮举,就这样让他无声无息地走了,太可惜了。”市殡仪馆工作人员朱军说,“杜先汝的事迹,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也是我们合肥的一个骄 傲。”杜大哥含泪诉说道,“我也知道,如果就这样让弟弟走了,太委屈弟弟了,他的事迹应该为人所知,获得褒扬。”
再三权衡后,杜大哥决定选择一个稳妥时机,将真相告知父母。参与全程报道的媒体研究决定,出于人道主义,按下稿件不发,一直等待,直到杜大哥将真相告诉父母,才将报道公之于众,尽可能避免对杜家造成二次伤害。
杜大哥告诉记者,北京时间5月24日上午,事发约7个小时后,他就接到美国警方打来的越洋电话。闻听这一噩耗,他如遭晴天霹雳,悲痛不已。
尽管美国警方已经在电话中明确表示,弟弟已经没有生还的希望,但是,杜大哥在震惊和悲痛之余,仍然存有一丝幻想。“或许,他在某个地方被好心人救起了,只不过,还没人知道。”
此后的日日夜夜,杜大哥一边默念祈祷,一边焦急等待。在熬过7个不眠之夜后,弟弟的遗体这才被找到并打捞上岸。杜大哥仅存的幻想也瞬间被击碎了。
直到犹豫再三的杜大哥终于决定向父母讲述真相。在此之前,为了防止父母出现意外,杜大哥还将父母安排住进了医院。知道儿子遇难的消息,躺在病床的两位老人失声痛哭。
被救者已经回到国内老家休养,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但她仍沉浸在无尽的愧疚和自责之中。杜先汝和被救女生只是普通的校友,却能在危急之时,不顾生命危险前去 救人。因为被救女生的一时冲动,搭上了弟弟的一条命,可杜大哥却没有怪罪对方的意思,“弟弟去救人是自愿的,虽然很遗憾、很难受,但我们全家都尊重他的选 择。”对于被救女生希望以后替弟弟尽孝道一事,杜大哥没有太多想法,还不忘安慰对方,“人生的路还很长,希望她能好好休息,卸下压力,尽快从阴影中走出 来,好好地去学习、生活。”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